李唐二皇子的辉煌一战(1)(1/2)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一支远征的唐军,浩浩荡荡地从长安开赴前线,统军的将领正是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此时的李世民已是兵强马壮,徐世勣、程知节、秦叔宝、尉迟敬德、罗士信等唐初名将均在军中随行。
唐军分五路出击,第一路由史万宝率领,从宜阳攻占龙门,切断洛阳南面的联系。第二路由刘德威率领,从太行山南下,围攻河内,切断洛阳北面交通。第三路由王君廓率领,自洛口断王世充的粮道。第四路由黄君汉率领,自河阳渡河,攻取回洛。
李世民则率主力攻击慈涧城。很快,唐军先锋罗士信包围了慈涧城。王世充亲率三万大军援驰慈涧,两军在慈涧对峙。
李世民作战有个习惯,总是爱亲临前线侦察敌情和地形。这次也不例外,他带着一队轻骑出营,不想正好碰上了王世充的大军,顷刻被敌军包围。敌兵要远多于李世民的侦察小队,换做普通将领,面对数倍于已的敌人,怕是早就下马投降了。李世民却在这个时候却表现的骁勇无比,不但没有丝毫的惊慌,反倒是骑马拉弓,与敌人对射起来。
李世民箭法如神,弓弦一响,对方就倒下一人。王世充的军队始终无法伤害李世民,最终敌军一个叫燕琪的将领又被李世民俘获,对方一看占不到什么便宜,只能退兵。李世民等人这才脱险,回到军营的李世民已浑身是土,满面尘埃,守卫军营的军士都没有认出来是主帅,直到李世民脱下头盔才放他进去,足见这次的遭遇战多么惊险。
李世民这种冲锋于千军万马中分毫不伤的神奇好运,在他一生的戎马生涯中,似乎一直护佑着他。他不止一次的身陷绝境,而又总能绝处逢生,化险为夷。这种形象太过于正面化、高大化、脸谱化,反倒让人产生了一种不真实的怀疑。如果不是修史的人有意想神化李世民,那他真的就是得到上天的眷顾了。
王世充在慈涧与李世民交了一次手,就放弃了慈涧,撤回洛阳。李世民的大军驻扎在北邙,另外四路大军继续进逼,逐渐对洛阳形成了合围之势。王世充统冶下的河南各郡也纷纷归附李世民。
洛阳几乎成了一座孤城。
在攻取洛阳之前,李世民与王世充有过一次对话。王世充问李世民,“咱们各造各的反,河水不犯井水,你为什么要来进攻我?”
李世民答道:“现在天下都是大唐所有,唯独你没有臣服,所以前来讨伐你。”这就是典型的强盗逻辑,谁拳头硬谁有理。我比你牛逼,所以就来干你,你能怎么着吧?这也反映了另一个道理,落后就得挨打,不强就得受欺负。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实力才是硬道理。没有实力,任何道理都是苍白无力的。
“天下乱了这么久了,你占长安,我有洛阳,两下罢兵岂不更好?”
“我是奉诏征讨洛阳,你若投降,还可保全富贵。如果不降,只能战场上兵戈相见了!”
这次对话,王世充在气势上完全被李世民所压倒,不用刀枪就已分出胜负。
造反称王的下场,失败了,没有退路可言,摆在你面前的只有死路一条。你有的,会让你有的更多。你没有,会把你仅有的也全部拿走。这就是乱世的生存法则。
王世充作为一个敢称帝的枭雄,自然知道失败意味着什么。也许在这个时候,他有过一丝丝的后悔,但权力的诱惑实在是太大,大到让每一个男人都无法抗拒。他想起了送给隋炀帝的那面屏风,正是这面屏风让他得到了杨广的信任,才开始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他想起了带军回防洛阳,打败李密,登上了权力的巅峰的日子。他想起了恭帝杨侗临死前说的“如果有来生,愿我不再生于帝王家!”那这句话所包含的无奈和凄凉。事已至此,夫复何言!走下去吧!无论是生是死,此生已无憾了。
王世充回到了洛阳,决心与李世民死磕到底。
就在两军对峙时,李世民收伏的刘武周降将寻相突然叛逃。寻相本是和尉迟敬德一起归顺李世民的,寻相叛逃,尉迟敬德难免有嫌疑。李世民的将领立即把尉迟敬德抓了起来,囚禁在军中。屈突通和殷开山对李世民说:“尉迟恭这小子勇猛过人,留下他会有后患,不如弄死他省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