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你很好”(1/2)
绍兴三十年的“天申节”终于到了!
从凤凰山脚下的皇宫大内一直到景灵宫,十来里长的天街,每隔百步扎一座巨大的彩楼或者欢门,两边的行道树上也扎着彩绸,整个临安城绸带飘飘,花香四溢,一幅盛世景象。
“天申节”当天,帝后首先帅皇室宗亲和文武百官诣太庙,随后在垂拱殿接受百官和外邦使节朝贺,这一套流程走下来,也差不多到了午膳时分,皇帝赐宴景灵宫。
君臣一边饮酒作乐,一边欣赏百戏班子带来的杂耍和歌舞表演。
酒过三巡,帝后自去偃息,到了掌灯时分,帝后携众嫔妃与宗亲女眷登重华楼,观赏焰火表演,与民同乐。
赵惇本是贪睡的年纪,今日却不待人叫,天色微熹已穿戴整齐,随父兄入宫给皇帝拜寿,然后诣太庙。
一路上赵惇时不时地咧嘴傻笑,他这些时日都被史浩教授拘在府里随父兄一块儿读书,已有好些日子不曾见到李七娘。
他打听明白,宫宴之时“女德”班的学员会各展才艺,替皇爷爷贺寿,他很好奇,不知道一向跳脱的李七娘会表演什么才艺。
赵恺实在看不惯自家弟弟这副痴傻的模样,趁人不注意,悄声道“你可收敛些呗。我可听说那位李七娘不是什么安分的主儿,前些日子她在‘太平亭’被金国使臣撞见,萧荣到处打听她的底细,谁知道安的什么心思!”
赵惇厌恶道“凭萧荣那只癞蛤蟆也敢肖想李娘子,做梦!皇祖母不会答允他的!”
赵恺看着弟弟“若他不是替自己求娶呢?你呀,要真为李娘子好就让她不要献什么才艺,就她那张脸,不好好藏着,还敢到这样的场合来抛头露面,傻还是天真?”
见弟弟被自己说得焉头耷脑,赵恺自言自语道“史夫子的确惹人厌,但他有句话说得对,现在还不是咱们发力的时候,有心思得藏着,有好东西得藏着,自己真正喜欢的人也得藏着!”
回到垂拱殿,文武百官三呼万岁,由左右二相领头,恭祝皇帝“福寿安康,江山万年”!
随后,有“青词宰相”之称的王伦当场念诵新作的祝寿词,然后是礼部宣读外邦使节的朝贺礼单。
打头的就是金国,西夏、高丽、占城、日本等等。
赵构每收下一份贺礼,立刻给予数倍的赏赐,垂拱殿内欢声笑语,庾词如潮。
等到各国使节朝贺完毕,帝后退入后殿更衣,将沉重的朝服换成了轻便的常服,起驾往景灵宫行去。
从皇宫到景灵宫有数里之遥,出了宫门,巨大的御辇后面,文官坐轿,武官乘马,各国使节上了马车,浩浩荡荡往景灵宫行去。
天街正中的御道两边,禁军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盔明甲亮,长枪如林。
天街两边的茶楼酒肆,乃至珠宝首饰铺子,绸缎庄、胭脂铺等等,但凡临街的二层楼上都是人,临安百姓根据各自的财力选择了最好的位置,观赏这难得的盛会。
吴扬打马在天街上来回奔走,不时低声呵斥“挺胸!抬头!将气势放出来!你们不仅是天子的脸面,更是大宋的脊梁,别让人小瞧了我大宋的军威气势!”
天街两边的禁军将腰板挺得更直一些,他们目不斜视,面色沉肃,给喜庆祥和的临安城平添了一股铁血气概!
皇帝和文武百官对此十分满意,各国的使节看得连连咋舌,对大宋的军威士气赞叹不已。
萧荣对王全说道“大宋的骨头也不全是软的,回去还需提醒陛下多加小心!”
高全站在“太平亭”的台阶上,一动不动地望着钱塘门的方向,他已经等了一个多时辰,算着时间御驾差不多应该走到钱塘门的位置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