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 终续今生缘 6(1/2)
第六章番书
这一日,玄宗皇帝和贵妃娘娘在梨园内和乐工排练新曲目
玄宗亲自指挥演奏,贵妃亲口吹箫
众乐工更是使出全身解术,将新曲目演奏的甚是悠扬动听
虽是隆冬时节,梨园内却是一片欢腾
此时,有侍者上报:启禀陛下,杨相爷求见
玄宗:让他进来
丞相杨国忠进得梨园三拜九叩:启禀圣上,有化外小邦渤海国前来下国书,按惯例,圣上当于三日后当朝接见。
玄宗玩的正高兴,挥挥手:爱卿按惯例办就是
杨国忠刚要走,又不经意问了一句:这番邦国书,是否也按惯例、在朝会时由翰林供奉李白当场宣读?
玄宗正忙着排练新的曲目,有些不耐烦:按惯例就是,还问什么
杨国忠跪下谢恩:遵旨
杨国忠站起后离开梨园,嘴边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原来在之前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急召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当时在宫外饮酒饮的酩酊大醉,奉诏进宫时尚未酒醒,醉中命杨国忠给自己研墨、高力士给自己脱靴。玄宗皇帝爱其才华,也知他性情素来狂放不羁,不以为忤,但杨国忠和高力士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此次渤海国进国书,杨国忠和高力士嗅到了报复的机会。
当夜,杨国忠派了个饱学之士,佯称对李白倾慕已久,邀请李白作长夜之饮,李白性格豪爽,又是个好酒之人,此人胸中倒也有几分才学,更兼口舌便给,哄的李白心花怒放,于是痛快答应了邀约,于是连续几夜与此人饮酒...
三日后,玄宗皇帝在大明宫召开朝会,宣召渤海国使者。
虽然渤海国只是化外小邦,但大唐皇帝胸襟开阔,依然给与了足够的尊重。大开丹凤门,派有司将渤海国使者由丹凤门接入大明宫的主殿含元殿。
使者在主管外交礼仪官员的指引下,穿过宽达176米的丹凤门大街后,来至丹凤门。
丹凤门是唐大明宫中轴线上的正南门,共有五个门道,其长度、质量、规格为大唐城门之最,千般尊严、万般气象、一派皇家气派。
丹凤门北面正对含元殿,两者之间为长600余米的御道。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位于丹凤门以北,是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之所。主殿面阔十一间,加上副阶为十三间,进深四间,加上副阶为六间。在主殿的东南和西南方向分别有三出阙翔鸾阁和栖凤阁,各以曲尺形廊庑与主殿相连,整组建筑呈"凹"字形。主殿前是以阶梯和斜坡相间的龙尾道,表面铺设花砖。在龙尾道的前方还有一座宫门,左右各有横贯东西的隔墙。
含元殿居高临下,威严壮观,视野开阔,可俯瞰整座长安城,有诗云:"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渤海国使者哪里见过如此壮丽的景观,从丹凤门走到含元殿,一路走来不禁看的痴了。
此时殿内传来宣召之声:宣渤海国使者上殿
使者不敢怠慢,整一整衣服,走进含元殿
进得含元殿,只见文武百官肃立两旁,虽人数众多,但却鸦雀无声,正中的宝座上端坐一人,龙眉凤目、器宇不凡,正是大唐玄宗皇帝。
渤海国使者来大唐之前,国主曾交代过他一来要处处彰显本国威仪,莫要让唐人小觑;二来也是探探大唐的虚实,看看究竟真的是天朝上国还只是虚有其表。
这使者一路走来对大唐已是仰慕不已,心想本国哪有如此风物?此时见到宫中威仪,更是战战兢兢、不敢仰视。
有司宣召:着渤海国使者进呈国书
使者小心翼翼的按礼仪将国书交给大唐礼部官员。
按惯例,此时该由翰林供奉李白宣读国书,却迟迟不见李白现身。
玄宗皇帝有些诧异,但不动声色,目视两旁,不见李白身影。
高力士过来低声道:圣上,朝会之前我已派人去找太白学士,太白学士昨夜做长夜之饮,至今未醒...我知他性情狂放不羁,但邦交大事岂能儿戏!
玄宗皇帝脸色沉了下来
高力士和杨国忠心中暗暗得意
玄宗皇帝心中怒气渐生,但渤海国使者在侧,不好发作。于是令高力士安排翰林院中其他学士宣读国书。不料却无一人识得番邦文字...
玄宗怒视众学士,心道:国家养士多年,今日却无一个饱学之土与联分忧。此书识不得,将何回答发落番使,煌煌大唐,今日却被番邦笑耻...若今日无人识此番书,翰林院诸人一概问罪。别选贤良,并扶社稷。
那渤海国使者本是战战兢兢不敢抬头,但却半天不见有人宣读国书,抬头望去,只见御阶之下,众学士一个个双眼如盲、面有难色...
渤海国使者不禁有些得意起来,刚才的畏缩拘谨一扫而空,朗声道:臣奉我渤海国主之命,特来下国书,请大唐皇帝陛下下令宣读国书。
众学士闻言一脸尴尬,玄宗皇帝更是面色不虞
渤海国使者更是得意:我主这次派我来大唐,一方面是呈送国书,另一方面也是想让我见识见识天朝俊杰。难道诺大一个天朝,竟然无一人能读懂我一个小小渤海国的文字么?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一片哗然,玄宗大怒却是无可奈何
此时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小小渤海文字何足道哉,本朝怎会无人识得,适才无人应答,只是天朝想给渤海国留点颜面而已。
语音方落,一个侍奉茶水的侍女越众而出,跪倒在玄宗面前:圣上,杀鸡焉用牛刀,这小小番书哪里用得着劳烦诸位翰林学士。敢请圣上恩准,让奴婢代为读这小小番书,也教渤海国使者见识见识,在天朝别说须眉男子,就是女流之辈也识得这小小番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