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朱棣登基(求推荐、收藏)(1/2)
第二天吴溥去翰林院点卯应班,出门之前千叮万嘱,让吴与弼教导黄昏,今日只做一件事:认读《三字经》全文。
吴溥一走,黄昏就开溜。
被吴与弼一把拉住,说黄昏哥哥你今天要是不认读《三字经》所有字句就不能让你出去。
小眼神无比认真。
黄昏也是无奈,又不好打击这位未来教育家的积极性,只得去书房。
好在《三字经》简单。
前后没到半个时辰,黄昏全部认完——毕竟《三字经》耳熟能详,遇见繁体字参照现代版本,也能认读完。
黄昏一溜烟跑了。
留下吴与弼瞠目结舌,讷讷的说了句果然不愧是黄观的侄儿啊。
读书真厉害!
这才半个时辰不到就认读完三字经,自己当年可在这上面吃足了苦头。
黄昏出去瞎混,吴与弼回到书桌前,继续两耳不闻窗外事。
黄昏出了城。
找到本地人问路,顶着炎炎夏日,在一处荷塘摘了大量盛开的荷花,又在一条泥河里挖了一大口袋的蚌壳。
回到家吴与弼刚做好午饭。
依然稀饭和榨菜。
这段日子都会这样,直到朝廷重新发薪俸,吴溥有了收入后才能缓解贫困。
第一步,提取荷花之中的香油。
条件简陋,只能采取蒸馏法。
黄昏在院子里翻箱倒柜,找出几个没用的瓷瓶,清洗得一尘不染,这个时代没有不锈钢管,也没关系,到市场去要了几根别人卖不掉的竹子。
回家之后对半剖开,将竹子内部关节削干净,又让吴与弼坊间借了个抛光用的木贼,顺便去摘了些粗叶。
木贼粗抛,粗叶再细磨。
把竹子内部打磨光滑之后,沿着剖开的轨迹合拢,找来绳子死命的绑扎,不留下一丝缝隙,然后将之连接成一个“之”字形。
当然,足够长才能确保冷凝效果。
冷凝管有了。
还差蒸馏罩。
这个比较麻烦,永乐时期可没法定制玻璃罩和塑料篷布,不过难不倒黄昏。
用锅盖。
让吴与弼提着锅盖到街上去找修补锅碗瓢盆的手艺人,在锅盖边上打了个洞,大小恰好够伸进竹管,至于缝隙,用铁水封了便是。
因是熟人,工钱先欠着——家里确实没钱了。
黄昏又顶着日头在墙角落里用废砖砌了个灶台,在灶台边搭了个小架子,并用砖和石灰砌了个长方形水槽,方便放冷凝管。
蒸馏设备到位!
天色已暮。
吴溥回来后倒是没注意到院子里的变化,吴与弼也不敢说,黄昏更不会主动提及。
晚饭后吴溥抽查学习。
发现黄昏竟然能认读《三字经》全文,不由得暗暗颔首。
不愧是奇才黄观的侄儿。
底子好。
尽管脑子被水泡坏了些,重新读起书来也是事半功倍,于是提高了明天任务的难度:认读《百家姓》全文,并且会写《三字经》和《百家姓》。
黄昏不屑一顾。
又想溜。
被吴溥抓住,让他和吴与弼一起继续看书。
吴与弼看《大学》,黄昏则预习《百家姓》。
黄昏对此怨念极大。
这穿越的生活真是个寂寞如大雪崩,我读了十九年的书,如今还要读书,偏生还是三字经百家姓这种启蒙教材,能不无聊么。
又不得不对现实低头。
一则不愿辜负吴溥的一片好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