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女皇之路第65部分阅读(1/2)
氖吕础?br />
作者有话要说注1今天百度了一下,发现高句丽和高丽其实不是一个概念,史书上说的“太宗征高丽”也是错误的说法,应该是‘征高句丽’才对。高句丽是存在于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我国的一个民族政权,是中原的一些东迁的人和东北当地的一些土著组成的一个割据政权,跟半岛的原始居民没啥关系。高句丽占有了朝鲜半岛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剩下的部分就是新罗和百济。
而高丽,是九世纪时从新罗分裂出来的一个王朝,这个才是半岛的遗民建立的国家,所谓的高丽棒子就是指这个政权,跟高句丽毛关系也没有。
ps其实说起来,那时的新罗国才是土生土长的朝鲜人,高句丽算是天朝人=。=
127章
七夕番外
乞巧篇
某年七月初七。冰火!中文
小萝莉李明达一大早就让人寻了好几个三寸见方的小玉匣子出来,然后带着一大帮宫人去太极宫,叫上二十一娘,两人风风火火往御花园里跑,说是捉蜘蛛去……
“捉、捉蜘蛛?要、要干嘛用啊?”吴诩很不解。
话说农历七月初七不就是七夕节么?不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么?不是情侣们嗨皮的日子么?
有这些小屁孩们神马事啊?
还要捉蜘蛛??
徐惠和周尚仪听到吴诩的问题,都露出古怪的神色。
连灵儿也怪怪地看着她,“才人难道没有‘乞巧’过?”
乞巧?
那是神马?
灵儿只看吴诩那茫然的样子,就知道她是不懂什么叫‘乞巧’了。
于是给吴诩科普了一番。
所谓的‘乞巧’,其实是女孩子闺中的一种占卜小游戏,一般是在七夕那天来玩,寓意是向织女乞求心灵手巧,后来呢,也有许多女孩子乞求点别的什么,也不局限于女红方面。
玩法呢,也很简单,就是女孩子捉一只蜘蛛,然后把它放进一个密封容器里,等到第二天打开容器来看,如果蜘蛛在容器中织出了蛛网,那么织女就会保佑这个女孩子有一双巧手,网织得越完整越好看,就说明织女的祝福越多……
反之……
你就是个被神灵抛弃的人=_____=
小吴同学听完灵儿的科普,颇感兴趣!
也加入了一班小萝莉的捉蜘蛛大队。
当晚,十九娘和二十一娘一人选了一个小玉盒子,装了一只蜘蛛进去,然后放在床前,乞求织女保佑她们……
在小吴同学的怂恿下,徐惠、周尚仪和万春殿、彩丝院的宫人们也都各自准备了一个容器装了一只小蜘蛛。
次日一早,李明达最先醒来,等不及更衣洗漱,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玉匣子看乞巧的结果……
“为什么会这样啊~~~~(_
作者有话要说祝大家七夕快乐!
祝妹子们人人心灵手巧,不要学吴诩那个二货╮(╯▽╰)╭
129第128章
第九章乱斗16
李世民离开定州时,把一干宫眷全部都留了下来,交给太子一并照顾。冰火!中文
李治为了避嫌,特地把行宫后院与前朝议事之处封锁隔开,他本人就在议事殿之后的偏殿起居,身边只留两个宫人侍候。
吴诩目前是属于后勤编制,要在太子监国期间,跟着崔内侍一起管理李二陛下的私人物件,同时处理文书信件等案头工作。
所以,小吴同学很幸运地没有跟一群后宫佳丽关在一起。
而她的起居之处也在议事大殿之后,与李治的院子只有一墙之隔。
吴诩每天的工作也还算轻松,就是负责每天打扫整理一下李二陛下的私人物品,再就是按时把李二陛下寄给太子殿下的书信送给李治那里……
没错,是每天都要按时送到==
李二陛下自从离开定州后,就一天一封信地寄回来,而且每次都是写得满满当当的n页纸。
事无巨细,大到军事进展,小到吃喝拉撒睡,都要跟儿子唠叨一遍。
李治还是第一次离开长安监国,最初几天也是手忙脚乱的,能得到父亲的关怀慰问信,还是很开心的。
每天办完公他就会抽出时间来仔细阅读信笺,并把自己觉得棘手难办的事写下来,然后第二天让人送去大军,向他爹讨教……
李世民见儿子这么上进,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两人这么一来一往地通着信,没几天李治就把政事打理得井井有条了。
而李世民给李治留下的那五个老臣也不是吃素的,在他们的鼎立协助下,李治只要当个橡皮图章就可以了——大事不决直接送到军中问他爹,小事的话……基本上刘洎几人就会帮他搞定了,他只要了解一下起因和结果就行了。
于是,给李二陛下写信唠嗑,就成了太子殿下每天最主要的例行公事……
-------战场分割线------
辽东战事一开始十分顺遂。
李世勣不愧是绝世名将,开战后不过五日就攻破盖牟城,然后一路砍怪切菜杀到了辽东城下。
与此同时,李二陛下一路沿着李世勣开出来的路向前走,沿途可谓耀武扬威,意气风发,得意非凡呐!
唯一遗憾的是,李二陛下的爱臣岑文本在途中不幸去世了。
岑文本出身并不显赫,幼年时父亲被诬入狱,当时还是14岁的他凭借当堂所作的一首《莲花赋》,为父亲洗刷了冤屈,此后才名远扬。后来,他在萧铣手下做过黄门侍郎,与刘洎还是同事关系。河间王李孝恭攻打江陵时,岑文本就劝说萧铣降唐,使得江陵百姓免于战火之苦。岑文本跟着李孝恭平定了好些地方,然后回到中央,不知怎么的就被李世民给勾搭走了……
李世民一直十分喜欢这个有才有貌、精明能干还恭谨柔顺的男人,从登基时起就不让他离开左右,令其从秘书郎开始一路步步升迁,到中书侍郎,最后到中书令,从无贬谪。
当年,朝中重臣颜师古被人称为文书巨擘,深通典章文物制度,名重一时,凡皇帝诏诰,皆出其手。
可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却不以为然,私下对近侍表示,他家景仁(岑文本字)可比老颜强多了。
岑文本当了多年的中书侍郎,一直是李二陛□边最亲信的人之一。当初重立东宫,他算是比较早得知李世民心意的人,还被皇帝陛下推出去为四胖请封太子过……
谁知,李二陛下被大舅子长孙无忌一顿拍后,忽然改变主意,立了李小九。
这下可把一路顺遂的岑文本给坑惨了,从此战战兢兢,生怕受到新太子党的打击报复。
李二陛下大概也是为了此事而愧疚,拍掉四胖后,并没有把他、马周和刘洎几人怎么样,反而让他们几人入仕东宫,与新太子李治打好关系。
岑文本是又喜又忧,喜的是圣人还是看重他的,忧的是他身上还披着‘魏王党’的皮子呢,没有强硬的后台,继续这样荣升下去只会遭到更多人的嫉妒。
尤其是李二陛下还无视靠山强硬的新贵褚遂良,想要提拔他总摄东宫,吓得他急忙推拒了——这差事最后还是落在了马周身上。
之后,李二陛下又破天荒地不经政事堂商议,直接拔擢他为中书令……
岑文本简直要哭了,越多的隆宠只会让他越发惶恐不安!
所以,升官拜相之后,岑文本一直不喜反忧,更对好友马周和刘洎的快速升迁也充满了忧虑。
这次东征,李二陛下依然把岑文本带在身边,寸步不离。
岑文本身为中书令,掌管一切后勤事宜,李二陛下又对他十分信任,把诸如粮草转运、铠甲武器等物资钱财,也全部委任于他。
岑文本是个不喜欢叫苦的人,接了任务就埋头苦干,终于因心血损耗,精力枯竭,操劳过度,染上了重病……
等李世民发觉不对时,已经太晚了。
岑文本死在幽州军中,李世民为之悲恸万分,让人连夜送他的灵柩回定州,甚至因为听到严鼓声而想起岑文本之死,会感到悲伤不已,就命人停止了夜警——此举最后还是被长孙无忌劝阻。
经过岑文本之逝,李二陛下的大军行军速度也略缓了些,直到五月初,大军才与李世勣的先锋军在辽东城下胜利会师。
李世民带着美酒牛羊,大肆犒赏了将士们一番,举行了盛大的篝火晚会。
次日一早,李世民身披铁甲,亲自上阵,指挥将士用火箭进攻辽东城,然后登城……
三日后,辽东城破。
李二陛下像是憋着一口气似的,攻下辽东城后就马不停蹄地带着十数万铁骑大军往前推进。
两个月之间被人连破数座大城,高句丽也慌了神,急忙派高延寿、高惠真两名大将带兵十五万来阻击唐军。
此时,李世勣已经势如破竹一路杀到了白岩城下,听说高句丽援兵已到,就亲自为先锋去攻击高延寿。
李二陛下则自己领着大军在白岩城外一座山上驻扎,伺机而动。
结果,高延寿的援军根本不堪一击,被李世勣打得七零八落落荒而逃,最后主帅高延寿投降,白岩城被破。
李世民大喜过望,给他驻扎大军的山取名为‘驻跸山’,并刻石记录功绩。
这事很快就通过信件传到了定州。
“阿爹果然神武!令高延寿小儿望风而逃……”
李治听吴诩读着他爹的信,兴奋地在议政殿直转圈圈。
吴诩闻言暗暗翻了个白眼。
什么望风而逃啊……
分明是李世勣老狐狸怕李二陛下跑到前面去,不小心磕着碰着了,所以才让他爬到山上去待着的==
话说这高句丽的名将也不过如此嘛╮(╯_╰)╭
这么容易就被ko了……
“圣人信上说了,要在白岩城休整数日,前方的安市城,易守难攻……”吴诩说到这里,就把书信递还给李治。
接下来的内容一般都是李二陛下对李小九的各种毫无营养的思念之语,她要是再继续念下去,非活活肉麻死不可,还是让李小九自己去承受那甜蜜的负担吧…………
李治大概也明白吴诩心中所想,讪笑着从吴诩手中接过厚厚一沓信纸,道“辛苦你了,阿武……”
“太子若没有什么吩咐,妾就告退了……”吴诩一看时间也差不多了,就屈膝告退。
本来,吴诩只是负责打理议政殿,管理物品工作的,最近却成了李治的半个秘书,帮他磨墨执笔之余,还要兼任念家书的差事……
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十几天前,李治的一个侍妾杨氏擅闯了李治办公的后殿,并且不小心弄坏了一份很重要的文件。当时,李治大发雷霆,命人把杨氏立刻遣送回长安,然后下了禁令,不许任何女眷进入议政殿范围内!
那时正是李治最忙乱的一段时间,他大手一挥驱赶走了随侍的宫人,可把小顺子等人忙坏了,即要照看着太子殿下的个人生活,又要协助太子殿下办公……
天知道,他一个小内侍知道个什么协助办公啊?
他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好不好!
公事上根本帮不上任何忙,小顺子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太子每夜挑灯夜读,第二天顶这个熊猫眼去上朝……
这样几天过去了,相公们固然赞赏太子殿下勤政,小顺子等随侍之人可担心死了要是被圣人知道太子殿下读则子磨墨写字什么都要亲力亲为,还不削死他们啊!!
于是,小顺子就去求崔内侍了,请他帮忙找个执事女官来帮帮忙……
崔内侍想了想,心里倒是有个人选。
这行宫中的女官还有哪个比吴诩更懂文秘工作呢?
但吴诩好歹是个嫔妃,能留在议政殿,已经是特例了……
崔内侍是个谨慎的人,犹豫之下就私下问了当天值日的相公。
那天正巧是刘洎值日,他听完之后只是哈哈一笑,表示武才人与晋阳公主有师生之谊,也曾指点过太子,说是师徒也不为过。而武才人如今还是万春殿执事女官,领尚宫分例。圣人既然许她留守议政殿,自然有其道理,请她过来佐助太子也无不可!
崔内侍听到刘洎这么说,心里也稍稍松了一口气,就让小顺子私下向太子殿下去举荐一下,看看太子的意思。
李治自然是求之不得,立刻把这事跟几位留守辅臣说了一下。
几人里刘洎早就知道原委,自然不会反对,高士廉等人听说太子是为了更好的处理政务寻找帮手,也都没有意见,而且他们也多少听说了那个杨氏宫人的事,当然不希望东宫后院的人在议政殿这样严肃的地方跑进跑出的!
既然圣人这么信任这个武才人,让她协助一下太子,也无不可!
而且,几人都听说这个武才人比太子年长许多,多年教导公主,从无恶名,他们自然也不会往什么旖旎的方面去想……
他们不会想,李治会想啊。
而且是克制不住地想一些儿童不宜的事……
譬如,吴诩每天帮他念李世民的来信时——
吴诩的嗓音比较柔软,说话声会不自觉地带上南方人特有的软软的鼻音,只是她自己总觉察不出来,这种声音有多么勾人。
李治特别喜欢听她念信,也特别喜欢让她念最后几页的内容……
每次听她念到那些刻骨思念的语句时,他就忍不住要硬了!
作者有话要说开学了……
各种暴躁,好想写肉啊啊啊……
ps要不要让小九大发神威把小吴同学给强了呢==
估计他也憋很久了吧…………
130第129章
第九章乱斗17
一开始,不知就里的吴诩还念过几次最后几页信给李治听,可到了后来死都不肯念了,说是不想窥看他们父子之间的情话(原话)…………
李治拿她没办法,但想着现在还没到让对方明白自己心意的时候,他也不想自作自受,也就罢了。
接下来长安传来的一件事,让李治也无心再想这些有的没的了。
原来,李世民留房玄龄在长安坐镇,令其便宜行事。
这可是吧整个长安都放在了房玄龄手上啊…………
一些人难免羡慕嫉妒恨,更有些心理阴暗的,就想找点茬…………
于是,上密折状告房玄龄行为不轨的,上密折状告房玄龄他家人违法的,甚至上密折状告房玄龄谋反的都有……
不论什么人,做官做到宰相,或多或少总会干一些违法乱纪的事。
老房虽然一生谨慎,也免不了违点儿小法,乱把小纪……
再说,就算他自己清廉如水,奉公守法,可他的儿子、媳妇、下人甚至远房亲戚可不见得就是乖乖守法的良民,总有些小把柄落在别人手里…………
若是往常,被人查出这些小事,老房顶多就是被李二陛下说上两句罚点钱了事。
可如今房玄龄身居要位,手掌京师,李二父子的后路可都捏在他手里呢,在这种微妙的时刻,出现像状告他谋反这样的则子,又不能不处理,可怎么个处理法,实在不好说……
留守辅佐太子的五人中,高士廉资历最老,可他也没敢轻易开口。
倒是性子爽直的刘洎首先表态,不相信房老会有反心……
其他如马周等人都持保留态度。
李治不敢擅专,就命人快马加鞭把密折连同几个大臣的意见一起送到了军前……
结果,则子送去军中数日,也不见李二陛下有只字片语回复此事,众人不免惴惴不安。
李治反倒放心了,因为他还记得阿娘去世前曾经特别跟他爹提过房玄龄,让他爹无论听到什么谣言都不要随便罢黜他……
如今他爹虽然没有反馈意见,说明是不想理这则子,就当没看见过。
可李二陛下不理,别人心里还是要犯嘀咕啊……
李治于是向他爹建议,派个人回长安安抚一下房老,告诉他组织相信你!
李世民回信表示同意,并且很欣慰儿子能考虑得这么周全……
这厢里,太子殿下已经着手安排慰问留守长安的老同志事宜,长安那边,老同志却病倒了。
所谓江湖越老,胆子越小。
说的就是老房同志。
房玄龄足智多谋,当年跟好基友杜如晦两人,并称李世民麾下第一谋士。
可他就是过于谨慎小心,每次献计都准备了n个参考方案,并且犹豫不决,最后总是让他的好基友杜如晦来决定。
贞观四年,他的好基友杜如晦不幸去世,老房就开始形单影只,每次跟李二陛下一起回忆老杜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本以为,他们君臣三人的关系会一直延续到死……
谁知临老了,他还被人诬告要谋反!
这个罪名让他情何以堪?!
老爷子一时想不开就躺倒了,可把定州的李治给急坏了……
上次岑文本的死已经让他爹伤心欲绝,抽风了一回,要是再让他知道,留守在家的房老爷子也倒下了,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到时候要是抽起风来,不止高句丽要倒霉,随军的将士们也会很惨很惨很惨(回声一万遍)…………
李治当机立断,不许众人把房老爷子病倒的消息传到前线,令回京慰问的人即刻出发,另加派了高士廉随同,争取在他爹得到消息前,把老爷子稳住了……
高舅舅对李治的安排完全没有异议,反正他在定州的作用就是稳定后方,真正干活的还是下面那四个小子。
如今,既然太子殿下已经能压得住场了,他回长安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高舅舅走后,李治的注意力就放了很大部分到庶务上去了。
大唐疆域辽阔,总有一些地方是政府照顾不到的,天灾,或者少数民族兄弟作一下乱,都让当政者头疼不已。偏偏此时在长安坐镇的房老爷子又病倒了,一堆政事就压到了定州这边。
祸不单行的是,薛延陀听说大唐在攻打高句丽,就想趁火打劫一下,赫然派兵马蚤扰大唐边境,烧杀抢掠了一番。
李治闻报大怒,将消息送往前线的同时,命守边将领随时准备反击,给那些偷袭者一点颜色看看……
李治这一怒不要紧,竟然诱发了他的头风病,当夜就头痛难忍,惊动了整个行宫上下。
吴诩住的院落离李治的最近,听到马蚤动,立刻带着小玉和另一个叫阿秀的小宫人出来查看。
“发生什么事了?”吴诩见太子住的含微殿里人进人出,每个人脸上都是一副焦虑的神色,不由担心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