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庄子第18部分阅读(2/2)
“哪里哪里,老爷子别取笑晚辈了。”在这样的人面前,王魁觉得自己还不要多想什么得好,于是一番介绍后,便领着众人穿过竹林,来到村北刚刚建成的度家货栈。
度家的房子是新修的,就像竹林人家一样,和周围的村民们那年久失修的破房舍比起来,远远的便能看出不同。
一溜的新砖新瓦,院门前的红漆大门和灰色的院墙一对比格外显眼。门上有匾,但被大红布盖着,不过走进了还是能便能看出里面的字迹,这些都不算,整个建筑最吸引眼球的应该是房子偏北的地方,哪里有座三层楼高的砖塔――这是王魁考虑到度家这个庄子是用来屯聚货物的作用而加进去的,为了安全,这个四角塔花费了两倍于院墙的砖石,现在看效果嘛,还不错。
“听说这也是王掌柜的杰作,是吗?”望着塔楼,度老爷子问道。
“可不是,本来说完工了在详细给你禀报的,没想到您自己想来看看,所以就像这给您个惊喜。”度长宁又一次抢先说道。说起来度长宁的态度是有些奇怪的,几次会面长谈,王魁也没见过他这么失态的表现,这让王魁心里有些嘀咕。
说归说,老爷子一到,今天的正题也就开始了。
“起炮……”随着一声大吼,噼里啪啦的跑着声响了起来,而全叔牵着一根细绳抵到度老爷子面前。看看门帘,老爷子轻轻一拉,只见大门上盖着黑木匾的大红布随之滑落。木匾上“度氏茶行”四个镏金正题大字映入眼帘。
接着有人摆上桌案,插香拜先祖,添酒敬财神,用斧子破开门上的写着开门大吉的红贴条,寓意‘开门进财’,古来的习俗繁杂。但为了宅基平安,论谁家都不会嫌烦的。
“恭喜,恭喜,祝度家生意长旺。”一切结束,王魁作为竹林人自然第一个表示祝贺。而竹林村的人们虽然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不过也不是什么礼数都不懂,哪怕站的远远的,也都高声祝贺,声音此起彼伏,显得格外喜庆。
“同喜同喜,今后还望王掌柜多多照顾才好。略杯薄酒,王掌柜有请……”老爷子显得很客气,还作了个请手。
过了窄窄的前院,就直接到了前庭――很小,但别致,一看就知道如果有生意,多半是要在这里和客人坦的。不过现在这里没有客人,有的只是一桌酒席,三个吃酒席的――王魁、度长宁,还有度老爷子。
“老夫生意上的朋友很多,也有许多和王长贵一样年少有为,不过今日一见,王掌柜确实有许多不同之处,气度不凡啊!”刚坐下不久,老爷子又夸起来,王魁都有些不好意思。
“老爷子,小辈哪里敢在您面前称什么气度,过誉了过誉了。老爷子一声掌柜的叫得我心里都有些不自在了!”
“那好,我就买个老,叫你声贤侄如何?”没等王魁同意不同意,老人接着讲到“贤侄啊!不瞒你说,我度家虽然名声在外,不过也有自己的难处的,长宁虽然能干,不过偌大个家,一个人也忙不过来,听他谈起过你几次,对你赞誉有加,我这才想来看看你。”原来不是来看房子是看我的,不过,看我做什么
与其说是三个人吃饭,不如说是王魁和度老爷子两个人聊天,而聊的话也是闲谈居多,是不是老爷子会问问竹林的情况,度长宁从头到尾没说过一句话,只时不时地点点头,气氛也算融洽。只是王魁也明白老爷子六七十岁来一趟,不会就为了和自己聊两句的,但不明就里,王魁也觉得不好开口问什么。
……
“贤侄,我度家虽然不算很强,不过在南怀甚至楚国茶行还是有点薄面的,又没有兴趣来帮帮长宁做事?”突地这么一问,王魁有点转不过弯了。
第十二章 流民和善人
第十二章流民和善人
“老爷子怎么这么问?”王魁没有正面回答,反而疑惑的了起来。
“呵呵,别怪老夫唐突,只是贤侄观之不似喜欢拐弯抹角之人而已。”说着,度老爷子两眼直直的望着王魁,仿佛想要看船王魁的一切似的。
听了老爷子的回答,王魁眼里亮光闪了一下,不过随即又暗了下去,仿佛什么都没有生一样。‘是要招揽我的意思吗?一面而已,还真看得起我’王魁这么想着。
“蒙老爷子不弃,看得起晚辈,不过……!”说着王魁吸了口气,由沉吟一阵才接着说“不过在下没有加入度家的意思。”
“贤侄恐怕不了解度家吧?不过度家对你可是很了解的哦。”抬手拿起筷子,老爷子饶有兴趣的看了看桌上满桌的菜肴,不过做做样子又放了下来。
“你和你的朋友家乡洪灾之后,流浪天涯无处为家,后来独之闯荡宜城多年,做过乞丐,干过苦力(大洪他们)对吗?”老爷子忽然又说起了王魁的身世。
“是这么回事!”轻声地回答,王魁这也才知道人家原来调查过自己。
“后来你到了竹林……水利之功载于后世,难得你有那份气度……修路明显你也是出于好心……后来应该是楚家小子(楚行南)促使你开了客栈。不管是谁先想到的,说明你还是很有眼光的……!既然度家想要拉尼入伙,自然不能不把话摆开了说。说实话吧,我度家几代经营茶叶,是积累下不少。不过总不能老在一棵树上吊死,所以现在我准备让长宁去西边试试,自然少不得找些帮手。至于为什么是你,那就不重要了,你只需要知道,我很重视,也很诚心。”长长的一番话讲了起码二十分钟。也不知道是人老了讲得慢还是为了让王魁有个思考的时间故意放慢的。
“老爷子,你的意思我明白了,谢老爷子瞧得上,不过小子不得已,还是拒绝。”王魁自然知道度家加注所谓‘重视’是多有份量,更明白这个也许是个飞黄腾达的机会。不过在飞黄腾达四个字出现在脑海里的时候王魁忽然警醒到‘自己想干什么?离开易城的初衷是什么?一旦加入那便是人在江湖了,自己是不是能过那样的生活?自己不是一直期许悠闲自在吗,干吗去趟浑水?……
得过且过,是王魁很久以来采取的生活方式,事不关己就要高高挂起,现在别人要自己主动投入变化之中,自己居然心动,难道是安逸久了忘了伤痛?
自己流浪过,虽然没有饿死,但也足够自己思索现有的一切,,他见过家破人亡的悲惨人家,不过自己却从来没有家。选择这种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也许才对自己更好,一旦日子有所大的变化,自己是不是应付得来谁敢保证?何况现在竹林人家前景不错,今后靠竹林客栈和那点田赋,自己应该可以过的不错了,何必多事。
“老爷子的心思我明白就好,不管怎么说,谢过老爷子看得起再下,但是我还是不打算参与度家的事情。为什么?老爷子,说起来不怕你笑话,在下没志气,呵呵,对,就是没志气,我只要我的一亩三分地,只要我的一年三分租,只要我的兄弟和女人平安。其他的,无心。让度老见笑了。”
“哈哈哈……!”听了王魁的解释,度老爷子想了想,随即出声大笑起来,笑的王魁脸都有些烫,也不好意思问什么。
“无志,好一个无志啊。既然你坚持,我也就不强求,不过,贤侄小小年纪这份心思,如果真无志,便可惜了……”原来,那笑声使这个意思。王魁松了口气,而他也现了度长宁脸上表现出来的失望之色。
既然王魁不想参与,度老爷子也承诺不强求,后面预备与王魁交待的事情也就没有提起。直到很久之后,王魁才知道度老爷子此举目的何在。
陪着度家人半天,王魁又去和家拜访,和家房子和度家的用途不一样,和家是用来做门面的,开张仪式简单,但日子却要挑剔的多,所以并没有和度家选在同一天,王魁去也不过是看看而已。和家的铺子里王魁家不远,都在村子南面,王魁也是顺道回家的意思。不过就在王魁高高兴兴觉得今天的事情块昨晚的时候,却现一件让他张大嘴巴的事情。竹林由难民到访。
话说起来还是北方闹腾得,前段不是说过北边两大集团的情势紧张吗!自古以来,还是那句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四月前,为了以防万一,后唐主李嗣源做出兵两万至巫山驻扎,这可吓坏了两川节度使孟知祥,急调本部一万人驻守东面。两军相隔很远,离打起来更远,但是这也足够吓坏交界的各处百姓了。于是,陆续有人托家带口南下,你见我跑,我见他跑,于是最终楚国迎来许多年来没有的难民潮。
其实说是难民也不确切,毕竟那边还没真打起来,多数人或是投奔亲戚,或是有了搬家的念想,所以说是移民也许更好。
“快去,快从后门进家去问问情况,还有,打探下,他们有多少人?”站在和家店铺门口,王魁远远的望见竹林人家的大门口或站或坐有一群人,有老有少,身上破破烂烂的衣裳,枯瘦的身板都很好地说明了他们的身份。
并文去了没多久就回来了,一起来的还有全叔和大洪。
“公子,我也是刚回来才知道,先把家里安排了一下正要去通知您。”全叔见王魁焦急的模样,自然没等王魁问就说道。
一听家里没事,王魁也就放心了。
“他们都是(后)唐人,好像是一个村子的,大概四五十口,里面还有领头的……有人生病,看样子情况不太好。”
再问半天,全叔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了,他也是刚刚得到的消息。赶走?收留?没有确切地了解情况王魁也就不好做什么决定。
“全叔,你回去照顾家里人,家里人都别出来,一定要的也先从后门走,大洪,你回去把家丁都召集起来,按小队分三四队到村子各处,小心那些散出来的人闹事,剩下的人等在前院把家给看好了。”现下还是安全最重要,其他的还是等自己去看看再说吧。
“东家,东家……”王魁正要走,忽然有人喊自己,王魁回头一看,原来是老村长,看来他也得到消息了。
王魁本来打算慢慢靠近这伙人的,不过显然,人家根本没人在乎他们。更近些看,王魁看到最多的还是饥民,这些饥民三三两两的在路上聚成一团,看望奎等人走过,也就是票上一眼而已,显得比较平静甚至冷漠。
刚在难民队里走了一段,王魁现有十来人向他们涌过来,待到王魁面前的时候,从十来人中走出两人,一老一少。
“老爷好,我们路过此地,并无恶意,望老爷别为难乡亲……”老人说着就是跪地就是一拜。
“老人家请起来,贤说说你们是哪里人,往何处去去,怎么在我竹林……”想了想,王魁忽然现自己并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人家一没抢,二没闹的。
老少对望一眼,老人才说道“我们是后唐……本想在下投奔谭州的亲戚,哪想到咱们没入楚地便遇到那白狼头,村中老小为保护女眷死的死,伤的伤……后来我们想进城,可是城里边的兵头都太凶,没人敢放我们这么多人进去。所以我们就一路南下,这才到了老爷的村子。”
虽然不是很清晰,不过断断续续的王魁也明白了这些人的遭遇。简单的说就是,出国被抢了,投奔不成只好在外国流浪。本身一个村子出来的有很团结,走了千里居然没有散开。城门兵自然不会允许这么大规模的‘团伙’进城的,也就有了他们一路南下的结果。
“那你们有什么计划吗?还有,你们为什么聚在我……聚在这家人门口?”王魁话到一半,还是觉得不要乱表身份为好。
“我也不知道,在下是村里赵家家主,这些大多都是我赵家人,走到哪里算哪里吧,也许哪个地方合适就在哪里落脚。”话说得直接,也说的王魁傻眼,‘走到哪里算哪里?’这叫什么计划?那你们堵在我家门口,难不成还觉得我家合适,要留在我家?
第十三章 流民与善人(二)
第十三章流民与善人(二)
“我们去在这里,其实……其实……是老朽有个想法,不过来到这里你们是第一个和我们开口的人,所以也不知道和你们讲来合适否!”老头很犹豫的对王魁说。
“请讲!”
“其实我们看这里真得挺好的,想留下来,又见这个庄子是村子中最大最好的,所以想来问问这家老爷是不是可以挑些人留下……!几位能不能帮我们问问?”说这几个人都用企盼的眼神望着王魁。
“老人家怎么称呼?你们一共有多少人……”王魁话没问完,忽然有人拉了他一把,回头一看是全叔,正奇怪的时候,全叔开口低声道“公子,公子,不能留,可不能留。”
本来也没什么打算,不过全叔一着急,王魁倒是十分好奇了,要知道全叔一向以沉稳颇得王魁欣赏,于是把询问的目光投了过去!
“公子,咱们养不起这些闲人的,即便他们不是闲人,我们也冒不起这个险的,不是我狠心,也是没有办法,咱们今天留下他们,还不知道明天会来多少,管了他们,今后来的管是不管?管得过来么?”
想到这里,王魁也只能低头不语留?全叔经验多,不得不考虑他说的!不留?望一望哭泣的孩童,望一望那些眼神游离的老人,王魁想起了自己街头吃百家饭的感受。
过了好一会王魁也没下个什么决定。看看面前的老头他又问了一便前面的问题“你们一共有多少人?”
“出村的时候有七十八户,老少青壮二百多号人,没想到,一路掉队的,留户的,还有那次打劫死掉的,眼下还剩一百七十多口了,还有十几个带伤的,一直没好。”
按理说,有难民这个好理解,可是怎么会全村一起跑路呢,王魁有点搞不懂了,这还是没打起来的时候。
“要光打仗,只要没打到咱们村子里去,我们也不会那么害怕,哪里会又会有这么多人一起逃出来!”只听姓赵的那个老人恨恨不平的说“咱们怕的是官府的徭役,每次要打仗的时候……?”南楚虽然多年无大战,不过小的摩擦也还是有的,所以赵老人一讲起来的时候多数人也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但王魁不知道,他听得很认真,别人也就不好打断。
说来也简单,官军打仗当然都是职业军人,但是冷兵器时代,凡是大战,所征招的民夫又何止几千,多则是正规军的好几倍。而这些民夫多数时候不但胜了没有奖励,危急时刻还放武器充当炮灰部队,大军所到,一般都会尽量征集附近青壮。
像赵家村十户的村庄,无大族,无钱,有人,最适合征招。而这种情况一旦生,村户要是家里男丁多了还好点,男丁要是少了,家估计就完了,地没有人种,庄稼没有人收,为了活下去只能把地卖给附近村的大户,如果男丁能活着回来再从大户手里面租回来,田税虽说没有了,丁税却要照样出,自然结果就是家破人亡。而就如王魁所知的一样,多数地方都有连坐制度。合家连作,一家逃亡,同族连作,一族逃亡,一伍连坐,一伍跑了,跑一伍的话,就算不罚半个村也就都毁了,谁还在乎你怎么样。也才会有干脆都是整村整县的跑,甚至县令带着全县的跑的情况。
赵村长还算是个比较有见识,有胆识的人,看出苗头不对,召集了全村父老,商量之后决定不光要跑,借此机会干脆点全村迁往听说一直很太平的南方好了。不过村人始终低估了这么远距离迁徙的难度。也就有了后来的被劫、流浪、路过竹林。
王魁从来不是那种同情心泛滥的人,不过王魁也从来不是那种冷漠的动物,如果赵家村的人只是路过,王魁自然不会给自己捡个包袱的,可惜现实里没有如果那么一说,就在王魁面前,赵村长说出了想停留的话,王魁这下实在无奈的很,不知道如何是好。
“赵老哥,其实我就是这户庄子的主人,不是我心恨,只是我们也有我们的难处,收留怕是做不到的……”王魁还没说话,对方就打断了。
“原来是庄主大人,你说笑了,我们那里会奢望你能让庄主收留所有人,只是希望庄主大人可怜我们这些苦命人,我们留在附近的话,千万不要赶我们就是。”这些话一说下来,王魁知道赵村长也是一个很理性的人。
“这样啊,那你们准备留在什么地方?这附近合适的地方好像也不多的”王魁想了想又觉得有不妥的地方。
“我们还有青壮几十多个,他们什么都可以做,只求赏一个的口粮即可。至于其他,自然不敢劳烦庄主的,如果庄主有安排,我们也全部接受。”
“好吧……!”王魁才开口应下,反对的声音立马响成一片。
“不行……”
“使不得……”
“公子……”
说话的分别是村长、全叔和并文,王魁自然知道他们想要说的都是什么,不过王魁却觉得今后不见得养不起这些人,所以另有一番计算的。
“别说了,就这么定下吧,你们想想,要是咱们今后也遇到这样的情况,咱们村里大部分人是不是就是这样跑?如果咱们到他乡,人家也是这么对待我们可好?有难处我会考虑,你们放心,我会量力而行的,老爷子觉得呢……”既然王魁这么一说,大家也到觉得不好意思再说,包括李老爷子都明白,这事情王魁是定下了的,最后询问自己那不过是尊重自己而已。
这时候,附近的人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王魁答应得似乎太爽快了一点,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就由不得他们不信了,因为老村长一脸激动得就给大家宣布这个好消?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