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规划(2/2)
节奏:A
综合评价:B+
经验值:3/100
荣耀值:0/100
特质:八极宗师(未挂载)八极入门(解析进度:31%)
B+的综合评价,已然没有与同龄人比较的必要,可是因为老跟李又斌往来,虽说一点也不羡慕他A+的综合评价,但终归落后了人一大截。
闯关东拍摄的近四个月期间,经验值增加的并不算多,堪堪一百点,这还是多次跟李又斌“过招”的结果。
经验值之所以如今还有个零头,还是因为前几日的会议室那场“表演”。
经过大半个月的观察,徐容发现“八极入门”这个特质的解析简直就是个无底洞,荣耀值每增加一点,立刻就给它吞了,但毕竟不是先前期待的“过目不忘”特质,他对此也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
就是不能开启幸运大转盘了,不仅少了许多乐趣,“过目不忘”更是遥遥无期。
干坐了一会儿,觉着无聊,见时间还早着,他掏出了剧本,刚要翻开,眼角的余光瞥见不远处的情形,又轻轻地把本子合上了。
他看到很有意思的一幕。
迎面向他走来的是一对三十来岁的中年夫妻,男的拉着个黑色的行李箱走在前面,女人稍落后了男人小半个身位,两人的距离既不远,也不算近,走着的时候,女人口中不紧不慢地说道着什么。
男人似乎在听着,又似乎没在听,只偶尔点下头,间或嘴唇开合了几下。
与之截然不同的,是两人侧后方的一对年轻的小情侣,女孩儿的半拉身子快挂在了男孩儿的身上,脸上的表情极为丰富,偶尔的还用手比划着什么。
男孩儿的神情相当轻松,比之前方的中年男人更加温柔,视线与女孩交错的次数也更加频繁。
徐容的视线,仿佛被四人拽着,一点点的挪动,直到四人走远了,他才愣愣地缓过神儿来,然后闭上了眼睛,在脑子里反复琢磨着先前经过的中年男人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动作。
过了四五分钟,他睁开了眼睛,将剧本重新装进了包里。
直到此时,他才意识到过去错过了多少风景。
大概被外界环境影响了,大多数时间里,他总是急匆匆的,一直满心满脑的想着的也是如何赚钱、怎么接戏,又怎么通过不断的拍摄增加经验值,可是却忽略了演员最重要的职责之一,观察生活的细节。
生活才是最伟大的导师。
不能光顾着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
大抵视线是有重量的,偶尔的,当他一直盯着一个人瞧时,那人也会转过头来望向他。
目光相接,徐容哪怕明知自己戴着帽子与口罩,只露着一双眼睛,仍会笑着点下头,传递一丝善意过去,
好不使对方突然奔蹦出句“你瞅啥?”。
但纵然如此,多数人也会皱下眉头,表达心中的不快,只是也没多做理会。
在一幕幕的观察中,徐容登机、转车,抵达了小张同学的剧组所在的黄山。
他没提前给她打招呼,准备给她个惊喜,同时半路上,顺手买了些她爱吃的草莓。
每个摄制组的都是不同的,究其根本,主要源于预算的多少以及主创阵容的知名度。
如当初的大明剧组,拍摄时是不允许其他闲杂人员围观的,而亮剑则不同,谁爱来谁来,只要别拍照或者影响拍摄也没人去管。
毕竟有时候,还真得随便拉几个人跑场。
眼下小张同学正在拍摄的《马背银行》比《亮剑》还不如,徐容跟着一群年龄差不多的人,蹲在一边看了半天,愣是没瞅见茶水工的影儿,虽说是电影,但估计投资也没多到哪去。
说不定还是部文艺片,自《英雄》以来,电影市场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结构性问题,一头是奔着赚钱来的商业片,一头是冲着奖项去的文艺片。
当然也有些例外,把文艺片拍成了商业片或者把商业片拍成了一坨烂泥,但大体走向是如此的,徐容因为对电影接触的少,自然不懂这些,这是前两天跟王庆祥聊天时听他讲的。
而且小张同学还是个新人,这是多数文艺片的特点之一,喜欢用新人。
并非新人有什么老演员不具备的天赋或者特质,都是穷逼出来的。
徐容蹲在场边,也没吭声,就远远地看着导演沈栋给浓妆艳抹的小张同学说戏。
氛围倒是很欢快,一个个乐呵呵的。
几乎具备了小制作应当具备的一切特点。
虽说按道理,应当是帮亲不帮理,但是一条没拍完,徐容忍不住捂上了眼睛把头转向一边。
小张同学大概是出于角色需要,抽了一口烟,结果抽的太猛了,把自己给呛的眼泪都出来了。
只是等他再把手挪开,望着远处的情形,不由地眨巴了下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