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百官心动(1/2)
张鼎思来想去,还是给朱元璋上了一封奏折,要把陕西一省最近五年的卷宗重新核查一遍,找出冤假错案,为无故蒙冤的平反,想请皇上从蓝田银矿的收益中,拨一部分银子出来。
老朱纳闷,这蓝田银矿到底产了多少银子,竟能让提刑按察使司都要来分一杯羹。
命人找来朱樉的奏折一看,好家伙,血压顿时就升高了。
日产白银两千两,预估一年得银七八十万两。
按之前说好的四成,也就是说仅一个蓝田银矿,一年就能供应内承运库近三十万两白银。
除掉分给陕西布政使司的,还能剩二十余万两。
在算上潼关金矿的收益,一年怕是要有五十万两输入内承运库。
五十万两啊,都供皇室使用,对于生性节俭的朱元璋来说,那是花不了的花。
若攒起来给新君留着,将来打北元用,应是不错的。
朱元璋心情大好,命庆童给宫里的宫女太监,都发一两银子的赏。
可再看朱樉的奏折,又皱起了眉头。这混小子,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仗着银钱多便胡搞瞎搞。
官俸岂能乱加,西安府、县御史的俸银涨了,知府、知县的涨不涨?
若涨,钱从哪来。不涨,岂不让知府、县令与县御史不合?
嗯?
不合?
设立县御史就是为了监察地方,纠正不法事,若两伙人和和气气,岂不失了本意?
朱元璋想到这,在朱樉的奏折上,御笔朱批一个可字!
却说奏折内容传到朝堂,瞬间引发轩然大波。
洪武朝的俸禄低的要命,在贪污的处罚上更是严的要命,让一众官员痛并快乐着。
地方官员还好些,在京城做官,要没一点油水可捞,那真不是一般的穷。
现在听说,朝廷要在西安府6州31县设立御史,年俸120两银子。设立的陕西八府巡按,年俸180两。
瞬间让不少在金陵过的不是很如意的底层官员,起了外放的心思。
就算那些没想外放的,也觉兴奋异常,毕竟是涨薪的信号啊!
话说,有几个不喜欢涨薪的。
每到朝会时期,官员们就聚到一起,聊秦王府的金、银两矿。
“这秦王,也真是好命,竟然连开两个大矿,按现在的产量估算,一年得金十几万两,银子七八十万两,得富成什么样啊!”
“我听说,现在的秦王,散财童子一般,出手不是一般的阔绰。西安府大小官员,没事就去秦王宫拜见,都有好处拿!”
“啧啧,说的我都想去西安府了!”
“哎,西安再好,能比的了京师吗?”
“京师大,居不易啊!本来俸禄就少,还一半宝钞,一半铜钱,我都快忘银子什么样了!”
“嗨,不至于,不至于!”
“去吏部报名吗?”
“算了,一把年纪,再熬一熬吧,你去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