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字是同一个人的(1/2)
徐山静静听着秦海霞的回忆,直到她说完了,才问道:“那你们平时通电话吗?还是书信联系?”
“自然是书信联系,电话这么贵的东西,我们怎么可能用呢?而且他的字好,我就喜欢看他的字,就跟艺术似的。”
“他给你写过最长的一封信,有多少字?”
“你说是情书吗?字不多,但是意思很到位。那是一首诗,他第一次写诗,是写在香烟纸壳子上的,诗很短,但是情义很长。
我记得他把这首诗送给我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我的心跳得跟小鹿乱撞似的,现在想起来还有点不好意思呢。”
“你能认出来他的字迹吗?”徐山心中怀着好奇,试探性地问道。
秦海霞仿佛受到了莫大的侮辱:“那是当然的,他的字我看得最多,肯定能一眼看出来的。”
徐山拿出来一份遗书的复印件,折去开头跟中间一些交代的内容,只让秦海霞辨别。
秦海霞皱着眉头看了又看,最后有点不太确定的说道:“你要说像吧,还真像,但是你要说是不是老丁写的,我觉得不太像是他写的。”
徐山十分疑惑:“为什么呢?”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首诗,第一句叫做庚信文章老更成,其实你给我看的这些字,像是老丁年轻的时候写出来的字,但是跟他现在写的字不太一样。一个人的书法,肯定会跟着他的人生感悟,社会阅历有关系的……”
秦海霞不愧是老师,而且还是教语文的,这年代的文化人还是有文化的,不像后世许多自命有文化的,只会发博酸别人。她这么一说,徐山倒是眼前一亮。
说的真有道理,看来这次谈话相当有价值。
这时候秦海霞又说了一句:“而且老丁写文章的风格,跟这一段文字不太一样。有一些遣词造句上的差别。比如说他比较喜欢平铺直叙,写诗的时候感情也相当真挚,不太会用成语。而这段行文有点文绉绉的,你看,用了许多文词儿。这好像根本不像是他写的一样。”
文词儿?
徐山突然想到了马戏团一案的那些家伙的供词,好像都是文绉绉的,不符合他们的身份。
当然他并不认为马戏团案跟丁泽人遗书有什么关联,只是脑海里跳出来的一个想法,莫非这替老丁写遗书的家伙,是一个思想守旧,喜欢拽文的家伙?
有这样的家伙吗?
跟秦海霞又聊了一会儿,徐山看了看表,不知不觉已经到中午了,便跟秦海霞告辞,直接回到了长吉公安局。
回到公安局之后,他迫不及待地给沪上公安局发了一份传真。
这年头,无论是复印技术,还是传真技术,其实都早就在国内存在了,但是也一直被当成高科技来看待,像是复印技术,直到七十年代末期,由沪上一家公司自主研发制造出来第一台民用的静电复印机,由于它造价高,体积大,应用场景实在不大,因此这一次来长吉之前,徐山特意拜托曹玲拿到那个复印机厂,直接用厂子里生产的复印机给复印了许多封丁泽人的遗书。
并且还让曹玲保存了几份,以备不时之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