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病儿寒生不为己 药草掺假枉为人(1/2)
原来黄廷桂年轻时与妻子结发成婚,一直伉俪情深,他们早年生有一子已近成年,却于去年初秋又喜得一子,取名寒生,出生后倒是活泼康泰。
但自从三月大之后,孩子却一直体弱多病。发病时颈部和脊背肌肉强直后弯,角弓反张,难以伸直,下颌关节强直后口角肌肉频频抽动,口角时开时合,面若苦笑。
夫妻中年得子,本为大喜,谁知祸福无常,爱子有此怪病,夫人带着孩子去京城遍访杏林高手,都徒劳无功,近日他夫人在四川和京城长途奔波劳累数月,刚从京城返回,人生生瘦了一圈。
接到雍正皇帝让他陪同郑逸二人进京旨意,才知治下还有这样杏林圣手,不禁喜出望外;虽得报重庆府多地地震引发疫病,他仍然大胆前来办差,也是存了给孩子治病的心愿。
因院内病患穿梭走动,唯恐疫病波及幼儿,刘一刀就命人把夫人和孩子请到后堂诊室,又把疫区防病治病几个单方交给黄太医属下的几个医官,建议除了消杀熏蒸外,给老弱妇孺服用防病单方,请黄太医斟酌,黄廷桂不由得连连点头称道。
黄太医和属下医官正为疫病倍感压力,看到此防病医方,不由眼前一亮,转交给黄军门和班图传视,都认为要尽快在疫区推广此方;等总督夫人抱着襁褓幼儿到来,黄太医不愿错过观摩良机,忙和黄军门跟着郑逸、刘一刀两人到了后院内室。
郑逸命叶巽、静和、芷蓝、蕙兰前来助诊,把幼儿放在内室床上,解开襁褓,只见那孩儿生得瘦弱不堪,脸色苍白,此时正处乍暖还寒时节,解开襁褓不到一刻,那孩儿突然口唇抽搐闭合,颈部、脊背强直反张,极难伸直,却是如同黄军门所说症状一样,总督夫人见状不由得惊泣出声。
郑逸和刘神医先后诊视了孩儿脉象,查看舌苔、眼睑,然后相互间点头颔首,各自在纸上写了几个字,放在桌上,郑逸写的是“婴儿索痉”(注:一种癫痫综合征),刘神医写的是“子冒之症”,两人相视微微一笑,黄总督不由得面带不解,问道:“难道小儿身上有两病?”
黄太医听了微微一笑:“大人不要惊慌,两位先生确诊的是一种病,子冒,古称婴儿索痉”,又向郑逸和刘神医问道:“两位先生,这子冒之症,似此不足半岁孱弱幼儿,服用汤剂既伤脾胃,又易吐出汤剂,故此不易很快见效,可有良方治疗?”
刘一刀不由沉吟不语,看了一眼郑逸,郑逸却不言其他,看向了静和、芷蓝、蕙兰。
静和看了看刘神医,问道:“师父,能否试下黄帝九针中的金针驱寒疗毒法?”话音没断,黄廷桂夫妇不由双双色变。
“金针刺穴确实神乎其技,但这孩儿年纪幼小,身体孱弱,恐怕受不了金针刺穴的苦楚”,黄太医说道。
郑逸看了黄太医,说道:“《孙真人千金方》所载,婴儿索痉是婴儿出生时,处于寒冷潮湿地方太久造成体弱风寒,瘀血凝滞,可用多年朝阳土墙外侧粘土五升,蒸熟之后,粉碎添加粗盐一升,混合以灶内蒸热,取出放置老棉布包内,降温至皮肉承受热度,循环熨贴强直、抽搐之部位,也可如法制作4个老棉布包,循环往复使用,直到这孩儿身出大汗才可停止,如法炮制,不出三日,必然痊愈”。
然后,君子郑逸把以上诊方写入医案,让三女依法诊治。黄总督和夫人本来担心孩儿吃药太苦,刺针太疼,极为担心这刚出生病弱幼子,哪会想到还有此法,且三日就可痊愈,不由心中大慰。
黄廷桂夫妇忙向郑刘、刘两位施礼致谢,两人连忙回礼,然后诸人就在后堂用茶,过了两炷香工夫,静和请黄廷桂夫妇去床前探视,那孩儿已恢复如常、安稳入睡,脸上挂着细细汗珠。刘神医和黄太医伸出手去,查看那孩儿脉象,已经平稳有力,脉象正常。
黄太医看了看黄廷桂夫妇,问道:“贵公子取何名字?”
黄廷桂说道:“如郑先生所言,此子是我去年秋天在四川乐山平江督修水坝时,夫人身怀六甲前去探望,不想这孩子降生在阴冷潮湿坝上帐篷内,故此取名寒生,字利民,不想这孩子生于湿寒,却遭了湿寒之毒。”
在座诸人不想孩子婴儿索痉由此而来,不由得对黄廷桂深深感佩,大家不免齐声夸赞黄廷桂忠心朝廷、爱民如子、大公无私。
黄廷桂不由得脸上含笑,原来这位黄军门虽以肃毅孤臣自赏,但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也是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
然后,黄总督夫妇去了钓鱼台军营,刘一刀把治疗婴儿索痉症的土方写在纸上,让黄太医依法给幼儿黄寒生使用,又让黄太医斟酌一个驱寒化瘀方子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第二日,黄总督派人回话,说孩子已饮食增加,睡眠正常,显已痊愈,并派人送来两幅画作作为酬谢,一幅《松下烹茶图》,一幅《夜雨寒江》写意山水;原来这黄廷桂大人是当朝闻名的丹青高手,就连圣祖康熙皇帝也极为欣赏他的丹青妙手,故此,在当朝他的画作已是一纸难求。
再说四川总督黄廷桂辞别后,郑逸就和刘一刀商量如何回复朝廷,正商量间,叶巽、静和芷蓝三人端了盘东西进来,说医馆新购黄芪与往日外形、气味略有异状,特请师父鉴别是否有问题。
郑逸和刘神医看了脸色大变,吩咐叶巽把药库王买办叫进来,那个买办却不在,原来王买办因感染疫病,在家休养,故此近日采买事宜有他的徒弟张曾办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