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学术界要迎来大地震了!(2/2)
“不要太饱满的!一定要稍微干瘪一点,脱壳的!!”
“准备度量器件,一定要精确!!”
刚想说,一位教授便扛着一大袋子的黍来到了板房中。
十分失态。
裴老丝毫不含糊!
踏马的九千年前!
这玩意能改写无数的历史!!
斜着45°!
专家们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被雷给劈了。
越吹奏越花!
河南的小调,山东的小调.
尝试各种不同的吹奏方式,力求探索骨管的可能性。
“各位教授,你们吹吹看!”
接过这仿制的穿孔骨管。
有的竖着吹。
可怕的想法在脑海中回荡。
“也不是箫.也不是箫!没有山口,没有山口!!”
“快!测音!”
“黍来了!!”
一群华夏学术界的大牛,就在这件小板房里,开始数起了黍粒。
蹭的一下坐起身。
音有开合,声有轻重。
“七声!?!是五声还是七声的?”
这踏马就是乐器的声音!!
声音很亮!并且有相当高的音高!!
“音列!是音列!!能吹出完整音列!!靠恁娘咧!!”
想着脑海中的知识,心跳剧烈,呼吸越来越急促。
一位专家呢喃而出的《汉书·律历志》,如惊雷一般,在所有专家们的内心炸响。
如果没有李景霖。
“你说!”
但却只有空气发虚的声音。
“这”
恨不得把眼睛都瞪出来!
一位说着河南话的专家激动的当场跳了起来!
曾国藩《冰鉴》里便曾说过,声是入耳听觉反应,音是发音器官快闭合时感受到的对声的反应。
但动力十足!!
“行了行了一边去!!”
看到李景霖这一幅努力压制内心激动的样子。
板房里,专家哗然!
“量者,龠(yue),合,升,斗,斛(hu),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
李景霖嘴唇都有些颤抖。
这小子一定是发现什么了!
这玩意抗旱,古代吃的多。
用平静而又颤抖的语气说出了年轻人的潮流话.
“这他吗炸了啊,炸裂啊.”
“是黄钟,虽然有偏差,但偏差的波动值完完全全是在允许范围内的!”
“这踏马是新莽时期的度量衡!!”
龠!!
粗口爆的满天飞,激动,兴奋!
轰!!
目光灼灼。
无论是“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里的籁,还是笛,箫
这玩意都是祖宗!
这是九千年前的乐器啊!
“1200!卧槽!卧槽!我懂了!!”
毛老震惊的看向李景霖。
初级的测音工作迅速展开!
这是华夏两千多年便记载过的一种乐器,是一种到现在已然失传,只在传说中的乐器。
“八音之领袖!”
李景霖快速拿起笔,写出字,生怕理解错了。
“小李同志,还要别的吗?!”
所有专家都明白了。
“9001000”
完全不能称之为音!!
就好像一个人干渴的嘶吼声,算不得“话”一般!
每试一次,失败一次,就会有一个教授的目光暗淡下去。
小粒黍,数起来是真要命。
专家们彼此对视,心神激荡。
“精准度量器件要什么有什么!但黍得现准备!”
所以,有云——“声声入耳”,而后“余音绕梁”!!
一堆人迫不及待的开始数黍。
专家毫不迟疑。
李景霖重重的坐在椅子上,深呼吸两下。
现如今农业发展越来越好,黍因为生长条件,用途,口感逐渐被取代。
似乎是意识到了什么,李景霖抬起头,甚至可以说是在用吼的。
不过在古代,这玩意是五谷之一。
“黍!是这个黍!!”
“太假了!这太假了!!九千年前的音列!!”
懵B,所有专家心态彻底炸裂。
脑瓜子嗡嗡的。
有的直着吹。
李景霖抬起头,说话的声音都有些破音。
裴老挥了挥手,身边两位教授马上冲了出去。
李景霖将穿孔骨管递给这位专家。
“好家伙!好家伙!!我来!!我来!!”
龠。
横吹,便是笛,篪这一类,直吹,如唢呐一类,竖吹,洞箫尺八一类,斜吹,类笛一的古龠类。
“华夏的历史完全改写了啊!!”
不少专家心脏砰砰跳动,心神激荡。
这个发现,足以引起学术界巨大的连锁地震!
今天涨幅怎么这么低啊,是我扑了,还是大家周四跑去打DNF周本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