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荷兰东印度公司上(2/2)
1595年4月,一支船队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出发,踏上了前往亚洲寻找黄金和香料的道路。
船队一共四只船,装备一百多门大炮,携带了价值超过10万荷兰盾的银币和大量货物。
船队两年后回来,一艘船损毁,四百名船员一半以上命丧大海,但满载而归的船队还是获得了3-4倍的利润。
于是在这样的财富刺激下,大量荷兰贵族、商人纷纷投资船队。
几年以后,荷兰前往亚洲的船队获得巨大成功,眼红的英格兰于1601年颁发特许状,正式成立了对亚洲影响巨大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简称EIc。]
李泰抓抓脑袋:“等等,视频标题讲的不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吗,怎么说的是英格兰?”
李承乾吐槽道:“没看见一直也在讲荷兰吗,估计这俩说也说不开,顺带讲下。这没完呢,别着急啊你。”
李泰:“你说,他们这做生意的,干什么带那么多炮?是路上准备顺路抢抢,还是知道自己可能被抢提前防范?”
之前就在意欧洲宗教的人,发现这个东印度公司标志,看着也奇奇怪怪。
怎么像是他们那边十字架三个拼一起了?
即使知道外国政治和宗教的高度绑定,但每每看到新花样,也还是让他们吃惊。
同样,亚欧间的海贸市场,让大家也跟着看的眼红。
一趟下来回本完全不成问题,别说欧洲人了,要不是海洋危险,他们听了也动心的很。
搞私贸的明朝人默默点头,是的,只要航行顺利,干这行的确利润丰厚,不然怎么一群人舍了家跑到船上过苦日子。
[英格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两个月后,携带120门大炮的四艘船前往亚洲,同样获得丰厚回报。
为了和英格兰竞争,阿姆斯特丹、代尔夫特、霍伦、鹿特丹……六个不同地区荷兰金融寡头商议,决定共同组建一家类似的贸易垄断公司。
1602年3月,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
英格兰的1601年,你们的1602年,这看人赚钱真的就能眼红成这样,行动力也太高了吧!
吴承恩忍不住吐槽道:“它们好歹也换个名字啊。”
都叫东印度公司,就不能换个叫法吗,竞争的也明晃晃了吧。
有亲戚是商人的同窗解释道:“都一年了,不快了,再说好歹名字里国名还不一样呢。
你没见着城里一家豆腐做好了,第二天处处都是卖豆腐的场景,要不怎么说做买卖还是看家传秘方呢。”
所以看见后人自己卖的小吃,从原料到制作方式甚至打包方法都发到网上,大家才那么惊奇。
安身立命赚钱的活计,就这么给大家都公开了,这自己要怎么过活啊!
话说,金融寡头是什么意思?那时候欧洲就算没有国王,好歹那也有贵族吧,怎么会是那什么寡头坐下来讨论这些事情?
视频接下来又比较了英国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初始的不同,英国那边金融寡头都在伦敦,荷兰那边都在内部不同省份地区;资金上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规模也远远大于英格兰那边,是它的12倍。
商人们很懂,既然投了这好几百万的初始资金下去,那荷兰人就势必要赚到汇报起码三倍以上的利润。
只是这么多的利润,又是都是从哪里来的?
[英格兰东印度公司每次出航前,向投资人募集资金,返航后在按照比例向投资人回报金额。
而资金力量雄厚的荷兰东印度发明了一种全新的集资方式——股票。
为了方便交易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1613年,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改革银行制度,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
认真听并记录着,桑弘羊有些出神。
“这股票制度,倒是有些意思。”
把公司的所有权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出售给荷兰的居民,让全国人都参与进这场贸易狂欢里,按股拿分红。
愿意的话也可以把股票卖出去,股票的交易也能算是金融交易的一种,交易的是大家对这个持有股票公司未来赚钱能力的信心。
如果有小道消息说船队可能出事,大家就都很恐慌,会想出售手里的股票,但因为不好的消息也卖不出高价;可船队回来了,那些前面趁机低价买入和一直拿着没有卖的人,就能获得分红。
除了交易公司的分红,股票本身的涨跌也是可以交易的一部分。
总会有人觉得股票等分红太慢了,如果在股票低价的时候买入,股票高价时候卖出,这一进一出比分红赚的还多。
这确实是一个很新的东西,但也是一个没弄好,会十分混乱的制度,没有公正的监管机构不行。
苦于最近手上没有流动资金,也不愿意拿生意找同行们抵押的商人们眼前一亮。
这个股票制度,似乎的确是一个能向社会募集资金的好方式。
他如果也发股票,一共一千股,一股一两银子,只是这一年的,等度过这一年后再来分红,赚了钱就分红,没赚钱大家一起赔,丑话说在前头,风险共担。
只是还有个问题,这东西太新了,万一搞得太明显,有同行眼红,故意搞黄他的生意怎么办?
又万一有那不事生产想赚钱的,就盯着他来做股票高低买卖倒腾的事,这又要怎么办?
他的目的只是筹集资金来度过今年的难关,而不是让股票这些影响自己的根本产业。
还有,股票发了,是他说有用就能用的吗,朝廷会怎么看他,会不会觉得他不学好,股票无效,到头来说不定他还要往里头倒赔不少银子怎么办?
这些都是问题,他需要仔细想想清楚,再决定怎么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