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一个五十岁女人的单身生活(1/2)
池小怜现在回忆起来,如果当时没有遇到尹仲,如果自己没有恰好的像向盛唐云驰影业影视拍摄基地投递那份简历,而尹仲刚好看到的话,她可能也在成都的某个街头,向熙来攘往的人群,艰辛的散发着广告公司的名片,以及所有相关业务的宣发传单。
她上学的时候没少干这样的兼职,而委派他们干这些工作的公司,那些所谓的广告公司里面辛苦的伏案工作的不少是所谓电影学院科班毕业的,他们是那种进体制没有进去,进大公司被淘汰的那种。
这种艺术院校,考之前各种名目繁多的补习,已经花光那些普通父母的口袋,等到真的所谓如愿以偿考上那些牌子比较硬的,他们认为比较硬的专业的艺术院校,或者知名学校的艺术专业,他们大多觉得人生已定,好像未来花团锦簇般美好。
于是开始青春的享乐。艺术类专业学的都是些模棱两可的文字的东西,大多飘渺不切实际,只要稍微接触过电影学院那些所谓的专业课,什么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影片分析,仅仅教材都编得太过于散漫而凌乱,你说学生能从里面学到什么真真正正的东西呢。
不过是一些考试的内容应付分数的幌子而已。平时课堂上就是聊天儿当故事听,考前稍微记一记背一背那些文字本身都不太严谨的概念之类的,什么景别,近镜头远镜头特写镜头分别代表什么情绪或者什么深刻的含义。
然后就是那么几道简答题,几十年不变的内容,这讲述新浪潮电影的意义,香港电影新浪潮的旗手是哪些都有什么代表作品。
这些哪能算什么严谨的学习呢,这纯粹是在做电影的科普罢了,这样的题谁不会答呢,还简答题,就是往复杂了写稍微对电影有点出粗浅印象的人都不会有什么困难。
然后就是万恶的影片分析。试问读后感谁不会写,观后感谁又不会写呢,写写内容写写情节,写写触动自己的地方感动自己的地方。然后总结总结,文字优美一点,文学性强那么一点,最好再分析深刻意义的时候写的晦涩难懂一点,那些头脑简单的老师都会以为你进行过系统的深刻的思考,就这么着,一篇热乎的影片分析的文章就出炉了。一句话,如同写网文一样鸡零狗碎。
池小怜公司已经不缺人了。而且人事经理的邮箱经常会爆满,还得时不时的定期清理,有的时候过一段时间忘记了,邮箱还会出现系统故障。
她这次回来主要是想看望那个那位老师,然后应付应付学校的领导,毕竟这些人盛情难却,再怎么说自己杰出校友的照片已经挂出去了,薄人情薄的太难看池小怜还是做不出来的。
对池小怜一直特别关照的那位女老师姓闫,是一位坚定的独身主义者,50岁的她风韵犹存,在电影学院这个小圈子里生存了将近30年。
她没有带出任何一个知名的,明星也好导演也好制片人也好,一个都没有。刚开始她还执拗的认为是自己业务的原因,后来才发现自己的人脉出了问题。问题在哪里呢?就是自己压根儿没有什么关系也没有什么人脉。
在影视圈里自己没有熟人,可能有一些点头之交,但是这种关系非常的淡漠。她刚开始的时候也曾经指望学生出人头地为自己增光添彩,可是发现这更是不靠谱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