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生命的瞬间(1/2)
研品东与林思恽年龄相距很大的两人,就这样成了同事加朋友,相谈甚欢。
这位林副院长丰富的人生经历,成了这位后生同事认真倾听的故事:
“我于三十年代出生在四川离宜宾距‘李庄’不远的‘小村’,在他不满五岁时,父亲就离开家乡,加入到了庞大的‘川军队伍’中。”
“我在十一岁时,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是保卫祖国保卫家乡而去’还说:‘那时的年轻人,多数都上了战场,明知战场上的子弹不长眼,但在那个关系国家存亡的特殊年代,有血男儿很少留守家园。一同去的就有三个,没有一个回家’。”
“我的印象中的父亲是穿长衫马褂,戴着小瓜皮帽的读书人。练习书画时常把我抱到高凳子上观看,有时也在背后握住我的小手教我写毛笔字。这些有限的记忆,已无数次翻阅、放大、巩固和延伸,但记忆仍是少得可怜。”
“我想到这些,很是难过,总觉的自己记事太晚,不像很多书上描写的,三四岁就记得很多事情,背诵不少的诗词歌赋。就连父亲的模样其实都已模糊不清。”
“父亲走后,再没音讯。”
“我在七八岁时,同济大学迁到了‘李庄’。而李庄离我家不太远。”
“红色的印记、学习氛围、生活见识等等对周边形成了辐射圈、有了远超于想象的促进和改观,我母亲也有了事做。”
“我也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了多方面的操练和学习。加上母亲在我孩提时段的书法绘画等方面的指教形成的基础,具备了后来在这方面的长久爱好。”
“解放后读了医学院校,毕业后就到边远山区工作,参加了无数次平叛大小战役。”
“再后来,在我人生处在最低谷时,意外受到平叛部队首长的赏识及帮助,来到了部队,当上了一名军医。”
研品正原来只觉得自己从小失去父亲是最悲苦的,想不到眼前天南海北的一位长辈也与自己的痛处相仿,而且似乎有过之无不及。
林副院长在医学院校毕业时,当时提出最响亮的口号是:“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然后他真的就分配到了四川西北边的一个五十年代初的一个小县城。但好像真不是城,说不清是河绕山峰还是山围河道的那么一个地方。这个“小县城”,已从地球上消除城名已几十年之久。
那里当时还没完成民主改革工作,刚到时,主要任务是宣传民族团结、民族改革、提高民族文化教育等。
不久,就赶上了当地的“平叛”工作,他自己一下间就成了平叛自卫队的副队长,后来又成为“短暂的”队长。
腰间有了手枪,加入到了当地军区的部队当中,三年多的时间中,参加了大小上百次的战斗。他继续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