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炊烟情最深(1/2)
在林思恽和妻子的相互交谈中,丈夫使妻子感到惊心后得到的慰藉是:他在电闪雷鸣、天风怒号、冰雹猛击,寒流突降的危险档口,虽处极其危险的断崖边缘,不松手,顽强坚持,以惊人的意志熬到了最后,像有一支神奇之手在拉着他。
回到单位后,遇到超想象的问题时,能预判客观,冷静对待,把头低到“不辨人面”的程度,把所有“只下气力”的事情用心做下去。选择了艰难、可不谈修养、不谈尊严的生存之道,多了一份私下里“遥思佳人”的浪漫,养活了心性,最终“挣”到了许多年后终有相逢的“一大惊喜”。
他对她说:“是啊,那时怎么就一点没想到那是‘幸福的积累’呢?那时能有这样一点点的思考方式该有多好啊!”
他陷入了沉思:在那的动乱漫长的岁月,反复领略了人性“真面目”。从内滋生的寒冷又留下了一次“刻骨”的记忆,磨去了脸上的笑容,考验着人的意志,折磨着脆弱的心灵。无数次又悬在了人生的边缘,差一点点就撑不下去。但耳边有一个亲切又熟悉的声音总在响起,伴随着共同的挚爱与呼唤,像黑夜里的一把火炬,照亮着征程,像是心中的“西泠苏小小”——钱塘有名的女子的灵犀在召唤的感觉;还有天真无邪的“小脸”在持续的投灌信心;家中母亲的坚强、山崖上一对老人的形象都在无声的“助力”。
她又谈到自己虽比老人当时年轻许多,有过当国文老师的文化基础及及个人爱好,但近几年来都不想再去阅读,既往想泡在书中及总想在书法绘画上有所突破的乐趣也全然丢失、感觉疲惫不堪,逐渐提不起‘笔杆’。没了读书的乐趣,走上了浑浑噩噩的老人之路。与欧泽老人相比,想来真是惭愧。
林思恽听了,也说出相对完整的看法。他感到妻子在这方面确实今非昔比,站在医生的角度来看,当然有自然退化的实情与周围环境干扰,多少有点与自己母亲相近似的轻微的意识退化导致记忆减退。主要的原因也许是少了盼头多了人为的意志消磨,还有脱离社会的触动,一天天说不上因果的自然衰退,但不排除有身体疾病所导致。
虽曾多次检查未发现异常,他认为得认真的再去查找原因。
于是,林思恽决定带着妻子到北京领略了祖国“都城”风貌的同时,又到最知名的“三甲’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做全面检查。
检查结果中只有血液中的“龚”明显超标,超标数值是正常人的数倍之多;锌含量低:为55微克每分升;脑脊液检查正常;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Et)也未见异常;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系正常水平:为5.0%,超敏c反应蛋白为1.1mg\/dl;神经心理检查测试,存在轻度记忆障碍,初步诊断为:血中“龚”超标原因待查。
后来经过查找病史:在多年前外伤有多个牙齿修复病史。
到牙科确定了八颗外伤修复的牙齿的主要成分为“龚银”合剂。几个专家会诊意见:汞的超标,很可能是造成记忆和学习能力减退很大因素。如要尽快纠正,需尽早移除这些的牙齿。
经听取多方面专家的意见,并作了反复的思想斗争后才决定移除这些有极大可能伤及神经触突的“嫌疑犯”。
在北京用了将近四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了牙齿的移除和复修一事。这能算是健康工程中不小的一项决定和投资,具有杜绝后患和对有益健康前瞻性的双重意义,费时、费精力、费财力更倾注了爱人不小的关怀。
‘研母’知道这些艰难,心中延展的更多。
在北京的几个月,作为两位老人,共同搀扶走完了北京、天津的大多数景点,辛苦和开心的日光聚集在这里,没有比这更幸福了。他们的笑声第一次这样面向大自然敞开,任何的景色在两人心中都是美妙的画面。
在这充满阳光的夕阳旅程中,唯一忧心的是林思恽的脚伤一路的隐痛带来的不安。多年前,他就已感到丢失的三个脚趾的中部,有个半硬不硬板栗大小的肿物,不定时的发出疼痛的警示,常走路稍多及站立过久后就会加重疼痛。作为一个多年的外科医生,清楚这一肿物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是不好的肿块,要切除干净是件不易的事,甚至还会“节外生枝”。
当时曾不止一次考虑要长途完成“远行”,必然受到影响。才幽梦相连,想到了策马代步。
曾做过病检提示“透明细胞软骨肉瘤”,资料显示良性为多。这次的途中,疼痛的加重迫使他在北京再次病检:报告是:“成软骨母细胞肉瘤”,这是罕见的一种亚型恶性程度介于1——2级中心性软骨之间的病症,虽与五年前检验十分相似,但不一样的是其恶化程度有所加大。
经过三次的专家会诊,都建议尽早手术治疗,但手术范围则都偏向于立即“截肢”。截肢后化疗多次完成后,可能有40——50%的五年成活率。另一手术方案是“单‘足板’切除”的手术:虽眼前有稍简洁的现实、有心理上容易“过坎”的有利因素,有肢体尚是完善的安慰,但再次截肢手术的可能性不小,这又会更加大许多方面的疾病忧虑甚至同样成为压垮两人的“救命稻草”。
这一残酷的事实,差不多击垮刚刚缓过神来的两位犹如甚至比新婚夫妇更加有依附感的两位老人。
才被‘独肢’老人的情感及笃学感动,眼前的病情突然像‘泰山’压顶一样扑来,一点不亚于索命的感觉。
林思恽作为多年的外科医生,最理解专家以上的分析,知道不做手术,就会每一天都担忧血液及淋巴转移,可到心脑脾肺肾任何重要器官;还有病变不知哪天就向周围侵蚀漫延的可能。
眼前变得无比珍贵的生命就不知中断在何时,无限美好的风景在“这方暗淡”中会腠然失色。
回到旅社住地,他俩在铺上盘足对坐讲了许多,分析“锯腿求生”五年存活期,与“锯足板求简”每天去想某天可能再一次更大手术……并都有术后担忧的利弊;弹得两人都像是扯往心尖般的疼痛感觉。
他俩低头停顿了许久,突然抬头欲语,在苍凉的眼神相碰下又瞬间扭头回避,不让对方发现这一年多来在机场及朱母眼前离去后,就未滴出过伤心的泪珠。
这时无语,两人心中明了,不点破而已,都觉得实在没有一种简洁利索的办法。
林思恽还想到的是,这次是再不能拖累家人了,但想来想去实在没有一种方法能去做到这一点。
还是女人心沉,沉到想要从海水中都想把针捞到,就是舍不得一切是这么简单的了结。对医生所说的“大手术”,在她这“外行人”听来,实在无法定格出大的希望之光,也实在不愿提那不到“一半又一半”的五年存活率。
她还存有一种想法,心底完全拒绝相信这么不幸的事都会归结到一处——即使做了截肢手术,也是在心中同样拒绝那专家会诊“给出”的生存期限……
有一天,在刚睡下不久的一个“浅梦”中,她就梦到自己用锈花针锈出活灵活现的三个脚趾,往丈夫左脚上刚刚“一比”,就成了真正的三个脚趾,倏地一下长在了丈夫的脚板上,而那“硬块”晃眼就见了……
她睁开眼睛,看着丈夫还在看书。她起身抽出丈夫手中的书本,把“梦”讲了一遍。
丈夫问她:你是不是想到不做手术那“不确定时间”的思考,给你留下了你心中认可的方案?
她点点头,说:“我真想与你一同追逐这片‘不确定的云彩’,共同虽然艰难的面对实在不愿提及的问题,但总会有努力与奇迹碰撞而产生出意外的欣喜。”
她想到,每一天可能艰难,但存希望,自己相信希望的力量会像高山流水一般,顽强的去冲垮世间不幸的一切……而自己又一次成为这股力量的源泉、力量的支撑点、力量的突破与“精神的支柱”,得靠自己帮助丈夫作出选择。
这一想法促成了她提出两人立即回云南剑川的决定。
为了说服丈夫,她联想了许多,终于向他作出了一连串的总结:
“这里有艰难中我们母子俩生存下来的气候条件及良好的偏“凉爽”的清新空气,有我熟悉的草木山峦和生活方式,也才能尽可能的做出照顾病人较为可靠的“养老模式”。
“有文献名邦传承留下的剑阳八景中的文化记忆;有我们从小接受教育相近似的成长氛围。”
“有明朝年间的剑川进士杨栋朝在朝廷当朝“白简弹奸”的传奇故事,代代相传,传出正直气节的文人风范。是剑川白语最经典的‘银候波”——‘家中的顶梁柱’,既风趣又感人的优美无比的故事一直在传诵。”
“是写出四川成都武侯祠对联的文人赵藩生长的故乡故土;”
“是民国‘一字千金’的真正践行者周钟岳的出生地。”
“有永不干枯的‘石宝灵泉、满闲林清泉’;有历史不长的千狮山伴随着古老的直插天穹巨柏,挺立在石凿‘五间楼’之侧边。是当地无数书生领略过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的幽静环境,又是年轻时节感受古传‘读书苦、读书寒’的清冷处所。”
“那里有传说中的圣母不辞辛劳趁着夜色搬背而至的墨斗山,圣母仰望金华山顶,久久不忍离去的神仙故事流传至今。”
“有甸南海门口处白月亮,那是古人们千万年居住的地方”,知名的白曲延唱至今:《白月亮白姐姐》。”
“有最勤劳最善良的最聪慧的剑川妇女人格支撑下的女性生殖崇拜——阿央白。厚重又深沉展现道德经中孔子哲学经典:玄牝之门,生命之根……”
“那里是值得回忆的、古代一直强加镇守的历史戍边小城、那里的人以文采出众而凸显一方,是少有争议的‘文献名邦’,那里追寻自然的生活生存方式为主,人们擅长庭院培植,精心理家,捉摸书画文笔,潜心培育后代,拿平和的心去追逐不同时代的心之向往。”
那里的人最相信“诚意夺愿”,也是心诚则灵的当代“浅悟”。
研母觉得自己有信心去践行一次心中的第一直觉。这是支持着自己,立即带着丈夫回到她居住了几十年的剑川,而不是回到气候条件相对较好的四川宜宾的婆家。以上诸多的理由是她已离开一年半的第二家园的底气。
本来在南回时原定从上海返回,现在早已没了那个兴趣,直线飞回昆明,再近距离回到剑川。
踏进剑川的家,阶台下的“何首乌”细藤已干枯,露着黑褐色的梗块及几根两尺多长的老藤,藤上还固执保有丝丝生机——它!还有生命,大概没忘主人赋予它“为兰遮犟光”的责任。一旦水肥到位,很快展露绿荫。
台下的“忍冬藤”,仍在支架上茂密腾爬,上面缀满一簇簇黄白色相间的小花,散发着清新的阵阵清香,一派靠自己也靠承接雨露阳光的无声韧劲吐露着芬芳。躲藏其下的几盆兰花有的也同样富有生机,尤其是那盆名贵的“莲瓣素”,研母给它取名为“永怀素”,是当中存势最好的一盆。
这盆花,九十年代末,曾经在云南“莲瓣素”价格中最为坚挺。此后十分凑巧的被一位名为“永怀”的老师注册为“永怀素”。最贵时达一万多元钱一苗。这样一盆名花藏于家中,当时舍不得卖,也不敢对外宣传,就这样错过了它的“高光时刻”,仅留下珍贵的过往及眼下的生机。
当一回来经研母介绍,林思恽看着它的挺拔,就有一种“喜兆”,多少冲去了压在心中的悲情。
林思恽带着伤脚,环顾这一“新家”:处处简朴,但一点不失安排,不差思考,具有舒畅的韵味,有妻儿过日子存下的浓浓的生活气息。
每一处的装点,有当地的色彩、文化的痕迹、有与主人那“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亲切之感。
他再转身无意看着妻子,见她眼光里充满自信,外表流露的是满身静气,无形中给了他巨大的生存力量。
家的感觉包围着他:人过六十,浮萍般漂泊了一生,带着疲惫与病痛,跨过一路山海,终于着落这样一个家——可生活,可养病。爱妻在侧,已是幸福的天花板,再没别的奢求,天大的压力,似乎一下子舒缓了下来。
两人走出门去,看天是那么的蓝、树木是那么的舒展。
山林的每一处弯路尽是景色深藏,处处都能共同拨动心弦,年轻时想着要驻足在名山大川中舞墨动笔的冲动,此时因此地的山清水秀的感染,又一次次的爬了上心头。
哪怕一路浅谈,只顾及不把痛处着地,走路时要么右足跟落地配合;要么足内翻或左足用力、右脚飘地,跛行姿态行走;有时拄着拐杖;偶尔夫妇搀扶爬山·····,剩下的其他全是生活,普通而平凡,稍有文学与绘画相伴,这当中的惬意和满足已足够他俩享用了。
半年多的生活过去,足患并没有加重,似乎还有所减轻、肿块也略有缩小。
一日三餐,每日生火做饭,厨房间,灶台前的互帮互助,温馨的气息与平凡可贵的、烟火气息下的平和之乐,在这似乎永远失去又猛然间回返时,倍感难得和温暖!许多的感动阵阵涌出他的胸怀。
他每一天端着热气腾腾的饭碗,都感恩这充满情怀的饭菜。
身边有一个自然的堆满笑意的脸,专心为自己做饭的人是多么的幸福。而且还总在绞尽脑汁的做可口又有利健康的三餐,这是何等的福分?无法形容,只觉得这是元首级别的享受,甚至有着超越元首待遇的真切感受,是生而为人的至高境界。活着的每一天都被这样心情的包裹着、感动着、振奋着。装在了每一言语、每一眼神、每一细小的行动之中。
记得美国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说过:“人生的黄金时光是彼此真实相爱的日子。”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家维克多.雨果说过:“人之所以能够是人,是因为他会去爱别人。”
是啊,先有“爱”的心放出的波段,然后在遥远的时空不断的放大链接才处处使人感到“黄金时光”就在当下、生而为人的动人之处也时时就在当下。
木心先生说过的一句话:“谁不是过尽甘美的绝望,而过尽自鉴自识的一生”。眼下的自鉴自识更使他俩心中感慨万千。
无声又无形的一个“情”字,洋洋千言都不尽其意!只感眼前是生活历练的精华、是心血的积累、是美的心隙中透出的“视野”、是岁月揉出的缠绵与再现、是生活沉思中细腻又美好的迹象、是男女间心声的共鸣、是千古向往的诗意、是生活的助动力、是至老还朝着提升和美化自我的方向作为生存要求的自愿约束、是幸福的源泉、是社会文明的潜在、是爱的深藏乃至合二为一。自然也是生命崩塌时涌现的精灵……
林思恽归来跨进“堂屋”时,正中挂着装裱好的赵藩的亲笔字:“知稼味蔬之芦”的横幅,一种心有接洽的感觉出现,忽然有一种抒发情感的欲望涌上心头,只觉周围全被诗意所包饶,又不想被平水韵所拦、被平仄和对偶的严格所困,稍寻近韵,任思绪自由飞翔。
入剑川家门随想(六则)
(一) 一人笃定几人愈
狂雨泼衣赴新路,
一人笃定几人愈。
挥毫扶锦弄丝妤,
知稼味蔬在陋芦。
坐傲长姿神情定,
好学孩辈似溪渠。
雅趣门庭堆笑意,
忍冬繁簇抚尘途。
(二) 川连着川,山水绵长
一路川情明月彷徨,
行囊上背奔云向南。
院边荠菜后庭花果,
凉瓦屋梁归燕绕鵉。
仰望华山阵阵心暖,
窃私语乐声声悦传。
西湖鱼跃牧童笛趣,
厨味丰盈心起亢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