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人神“定分”(1/2)
巨云头总把丱陵之失的罪过揽于其身,其实,丱陵之失的现实责任人是金罕兀。
就“下界”而言,在丱陵之失前,金罕兀才是丱陵的实际操控者。
在丱陵,当时的金罕兀集军事、行政、司法于一身,道、佛、儒、教、尊,莫有敢违金罕兀之谕的。
巨云头受命于道佛淳鉴真人,辅佑金罕兀,但那只是“神”与“人”的黏连关系。壤是“苍不佑薄人命”,道理就是如此。……
“人感应”不是一种传,而是一种理论,甚至可以是一种理论体系。
《周易》:“法象莫大乎地。”
《易经》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左传》言:“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
《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善言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因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
《素问?金匮真言论》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其应四时,上为岁星……其臭臊。”
《素问?六节脏象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
《尚书?洪范》曰:“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曰晰,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徵: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
孔子曾过这样的话:“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
孔子劝国君“正刑与德,以事上。”
孔子提出“畏命”,认为“获罪于,无所祷也”。
《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
《易传?文言传?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春秋公羊传?僖公十五年》云:“季姬归于鄫。己卯,晦,震夷伯之庙。晦者何?冥也。震之者何?雷电击夷伯之庙者也。夷伯者,曷为者也?季氏之孚也。季氏之孚则微者,其称夷伯何?大之也。曷为大之?戒之,故大之也。何以书?记异也。”
《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云:“冬,蝝生。未有言蝝生者,此其言蝝生何?蝝生不书,此何以书?幸之也。幸之者何?犹曰受之云尔。受之云尔者何?上变古易常,应是而有灾,其诸则宜于此焉变矣。”
《汉书?五行志》曰:“周道敝,孔子述《春秋》,则《乾》、《坤》之阴阳,法《洪范》之咎徵,人之道灿然着矣。”
《春秋繁露?郊语》:“者,百神之大君也。”
《汉书?董仲舒传》:“者,群物之祖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