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十大帝王(一)(1/2)
武珊珊忙活了几天,才完十大帝王的相关资料与视频剪辑。
与林枫编辑的十大帝王互相审查了一番,又作了一些修改。
双系统才扫描确定符合历史真相这才投放到万界之中。
天幕开启,声音特效开动,盘点开始。
中国古代【十大帝王榜】
“在华夏历史上共有四百六多位帝王,谁才是十大帝王?谁才是千古一帝?”
【十大帝王榜】
“本次榜单以历代帝王之功绩为准,不涉及个人私德。只讲贡献与过失。”
天幕一如既往,盘点随着背景音乐和历史画卷展现于万界之中。
“十大帝王,第十位:
他是严重被低估的皇帝,一生都罩在父亲和妻子的光环下。
他是被后世差点遗忘的人,历代以来忽略了他,然而其功绩却远超他的父亲。
评判一个皇帝历史功绩标准是什么?
1政治,经济方面。
2文化,教育,科技。
3开疆扩土
4民心,文化传承。
这位被严重低估的皇帝:
他正是大唐王朝唐高宗李治!
一个本来与帝位无缘的人,却被后世戏称“捡漏王”。
唐高宗李治,字为善,别名:雉奴。
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
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贞观二年六月庚寅日,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
前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母弟。
贞观五年,封晋王。于贞观十七年,被册为皇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李治为什么被戏称为“捡漏王”呢?这不得说一下封建帝制受儒家思想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奇葩逻辑。
古之圣贤,诸子百家所有思想都是教导统治阶级的,而不是教育天下百姓的。
后世有一句话:
秦汉之后,不学不读儒家学说。秦汉之后,儒学变味了,被篡改了。
先秦时期及春秋时代,诸子百家曾在稷下学宫,有过一场大辩论。
成语“断章取义”的故事便来源于法家代表韩非子,商鞅与孟子的一场辩论。
也就有了百家争鸣,迎来思想大解放最好的一个时期。
孔子所创儒学思想所倡导的是“仁”,强调周礼,长幼有序,更强调“德行配位,德不配位,则乱天下,又岂可为君。
然而秦汉之后,儒学不是被阉割就是被篡改。天下有德者居之,成了一句空话。
只强调长幼有序,又加入私货:嫡庶有别。
却忘了封建王朝口中的孔孟两圣是小妾所生,庶出。孔孟从未讲过嫡庶有别。
现在谈谈李治,这位大唐捡漏王,又是如何继位大统的。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开了一个不好的头。
在大唐历史上发生多起玄武门之变。
第二次就是太子李承乾发动玄武门之变,兵败而废太子之位。
起因是魏王李泰引发夺嫡之争,与李世民过分宠爱李泰,让他生了夺位之心。
又有一帮官僚从中兴风作浪,幻想从龙之功。
加上长孙皇后于贞观十年去世,太子李承乾又患上足疾。
原本是一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太子,从此性情大变,残酷暴虐。
之前太子李承乾的老师们,李刚,孔颖达,魏征等十几位老师对太子过分严苛,产生逆反心理。
在东宫内荒淫无度,让宫中之人扮演突厥人,还曾言:不当大唐天子,要当草原部落的酋长。
倘若突厥人进攻大唐,拱手相让,引兵攻打长安,屠城!
不仅如此,还养面首,有一男名曰称心,俩人皆为男子却干出令人恶心的渔水之欢的事。
称心被李世民所杀,李承乾还为其哭丧守灵。
魏王李泰,作为藩王不去封地,仗着李世民的宠爱,开文学馆,广纳人才。
李世民并没有想过自己是如何夺取帝位,不正是从文学馆招贤纳士开始的吗?
这也导致朝堂之上分成数个派系,太子党,魏王一派,中间派。
帝王之术不仅用来对付朝中之臣,连自己的儿子们也成了牺牲品。
一句话谪出的都是宝,庶出的都是草。
最为悲催的是蜀王李恪,李世民言:像乃父。
李恪不论相貌,才学,能力,军事上是天才,却成了长孙无忌眼中钉,肉中刺。
不惜除之为后快,尤其是太子李承乾和魏王相继被废,有能力继承皇位的就只有李恪和李治。
后世百家讲坛曾讨论过一个非常扎心的问题:
如果李恪没有被长孙无忌陷害而死,李世民在长孙无忌发动逼宫立李治为太子之前。
果断处决长孙无忌,大唐会不会发生后面武周代唐之事?
答案是肯定的,同样也会出现一个盛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