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拿到手才是真(2/2)
“郭兄都看到了?”郑直疲惫的靠在车厢里“俺落榜了,还得罪了礼部。”
“这有啥。”郭勋不以为意“郑解元自今日之后恐怕要名扬天下……”
“停车。”郑直突然高喊一句,对不明所以的郭勋讲了句“人有三急。”直接跑了出去,跳下车,钻进了胡同里。
郭勋哭笑不得,一边等郑直,一边开始琢磨他想好的计划。他跟郑宽等人讲诸事缠身并不是敷衍,而是真的。他的泰山,前延绥总兵陈英,前年面对鞑子的大举入侵应对不利,已经在狱中将近两年。朝廷已经有了旨意,年中的大审就会有结果,他作为陈家女婿就在忙这事。倒不是他多么亲善陈家,而是因为他的泰水白氏。
白氏是前兵部尚书白圭女儿,如今的学士白钺亲姐。虽然白氏早在陈氏过门前就没了,但是有了这层关系,就相当于郭家与文官间有了桥梁。
只是光这些还不够,自从十多年前郭勋的父亲郭良定下结交文臣,再图复爵的策略之后,他们父子其实就是在走两条线。一条是高端的,由郭良亲近结交朝中文臣,另一条是低端的,由他来亲近知名文士,同时结交外戚。
和郑家叔侄的接触就属于他的一招闲棋,却不想这闲棋越来越有看头。他昨夜陪着建昌伯到放春楼看乐子,全程目睹了那个赵烁发疯,郑家叔侄救人的全过程。得知郑直的身份,历来是混世魔王的张延龄却少有的没有去添乱。这就不免引起了郭勋的注意。
当今天子优渥后家,文臣赞同固然是必要条件,可是若皇帝不赞同,他们家还是无法复爵。皇后宠溺两位国舅早就不是秘密,若是能够通过寿宁侯和建昌伯兄弟说动皇后,那么皇帝想来也不会反对。因此凡是张家兄弟感兴趣的,避讳的郭勋都有兴趣。
良久之后,郑直摇摇晃晃的走出胡同,爬上了车。
“这是怎么了?”郭勋感觉郑直怎么反而更虚了。
“腿麻了。”郑直呲牙咧嘴的坐了下来,不住地甩腿。
郭勋大笑。
郑直也跟着笑了起来。他不懂,无利不起早的郭勋再次冒出来是为啥,却明白对方一定是在他的身上发现了好处。正好,焦澜那里断了线,可郭勋的父亲郭良还在锦衣卫,又是勋贵。这不巧了,又连上了。于是心怀鬼胎的二人突然发现,彼此有讲不完的共同话题。
白石一边喝茶,一边看了眼从窗外的大道上疾驰而过的马车,装饰陈旧,却很精巧。他在南都时也见识过,多半是那些家道中落的勋贵。
很快他目光再次转移到真正的目标,那个服妖身上,对方进了路对面的珠玉铺子就一直没有出来。为了不打草惊蛇的,白石和张采走进了铺子对面的这家茶寮歇脚,石文义则去了店铺的后巷。可那个服妖进去时间太久了“张兄你守着,我进去瞅瞅。”
“白兄还是等等。”张采虽然同样是刑名新丁,可是他毕竟在锦衣卫年头比白石久,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里边情况不明,俺们都查过,就俩出口。如今老石在那边守着,有啥事就来了。”
白石点点头,赞同了张采的判断,他又冲动了。
“咦?”张采突然使眼色。
白石顺着对方的视线望去,远处又冒出了一位服妖从马车上走了下来。看穿着,姿态都与之前那个极为相似。对方看起来很高兴,手里拿着一个鼓鼓囊囊的茄袋,乐呵呵的走进了那家珠玉铺子。
“这没准是贼窝,或者他们销赃的点。”张采给出了他的判断。
“我在这守着。”白石说完拿出高德林给他的白牌递给张采“张兄回去调人,是不是,都要抄了这。”
张采听出了白石的决绝,也不废话,接了白牌,起身就走。
“虎头蛇尾了。”几个举子走了进来,要了几碗热茶后,就开始议论起来“找到卷子了?骗鬼呢。指不定礼部给了他郑直啥好处呢。”
“能有啥好处比得上金榜题名?”也有人不信“不经两榜,仕途艰辛。那个举子可是直隶解元,今科夺魁大热,不会不懂的。”
“说不得让他下科做状元呢?”立刻有人脑洞大开。
确立了引来哄笑“明明是礼部的事,难不成要让天子,内阁诸公,翰林院诸位大才都为礼部收拾烂摊子?好大的面子。”
会试虽然是礼部主持,可是正副主考都是天子钦选的翰林词臣,同考等等的官员则来自各部还有地方州县,甚至还有锦衣卫。这还不算,殿试时可是天子亲自监考,内阁也会有重臣与会,想想都不可能。
“俺听人讲,他叔父本科考了会试第十。”又有人不嫌事大“说不得可以拿到传胪,努努力,一甲也不一定。”
“那是他吗?”依旧有人推己及人回了一句。
众人沉默了,平心而论,这事如果真的如此补偿,谁又会心甘情愿?不要讲叔侄,没准父子都会翻脸的。
白石听了一会,就起身留下茶钱向外走去,他已经看到了路口张采等人的身影。对于这些举子的判断,他反而认为刚刚说的最不靠谱的那个没准说中了。他见过那个小子好几次,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小子在榆树街救人。看得出本质不坏,又能和于勇那些人有交情相信也不傻。一个本质不坏,不傻的人,就会懂进退。他应该明白,什么都是假的,拿到手里的才是真的。利益越早到手才越安全,这个时候,把好处给了他叔叔,对方将来才能给与他各方面更好的帮助。这无关乎亲情,只是单纯的利益交换。
白石走出茶寮做了个手势,张采停下脚步,和身后的行事校尉说了几句,众人分成两伙,一伙去了后巷。
白石装作在珠玉铺子附近闲逛,待张采等人走过来,这才转身直接走进了铺子里“东厂拿人,都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