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胡宝玉(上)(1/2)
明朝末年,江南水乡苏州城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城内亭台楼阁、园林庙宇错落有致,古老而典雅;水道纵横交错,清澈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岸边垂柳。古色古香的街道两旁,青瓦白墙的老宅依次排列,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在这繁华热闹的城市里,有两户人家格外引人注目。一户姓胡,另一户姓伊,两家恰好住在对门,平日里交往频繁,亲如一家。胡家的男主人名叫胡玉坤,生得眉清目秀,气质儒雅,是个饱读诗书的文人雅士。他为人谦逊温和,才情过人,常常在家中吟诗作画,颇具名气。
伊家的男主人伊建彬则与胡玉坤截然不同。他身材魁梧,英俊潇洒,不仅武艺高强,还精通兵法谋略,可谓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伊建彬性情豪放,广结天下豪杰,为人仗义疏财,深受众人敬仰。
虽然胡玉坤和伊建彬性格迥异,但他们都拥有一颗宽容豁达的心。正是因为如此,两家人相处融洽,从未发生过争执。每逢佳节,两家都会相互拜访,共庆团圆之喜;遇到困难时,也会携手相助,共度难关。
这种深厚的情谊在邻里间传为佳话,成为了苏州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人们纷纷称赞胡家和伊家的和睦之风,将其视为楷模。在这个充满温情的小城里,胡家和伊家的故事如同春风拂面,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这一天,阳光明媚,胡玉坤和伊建彬正在院子里品茶聊天。胡玉坤轻轻抿了口茶,笑着说道:“建彬兄,近日可好?”
伊建彬哈哈大笑,拍了拍胡玉坤的肩膀:“玉坤兄,我一切都好。只是啊,最近生意上有些繁忙,难得有这般闲暇时光。”
两人正聊得投机,胡家的丫鬟小翠匆匆走来,脸上带着喜色:“老爷,夫人有喜了!”
胡玉坤一听,顿时喜上眉梢,站起身来:“真的吗?这可是大喜事啊!”
伊建彬也站起身,拱手道贺:“恭喜玉坤兄,喜得贵子!”
就在这时,伊家的仆人阿福也跑来报喜:“老爷,夫人也有喜了!”
两家同时传来喜讯,胡玉坤和伊建彬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欣喜。胡玉坤提议道:“建彬兄,既然你我两家同时有喜,不如我们来做个约定如何?”
伊建彬好奇地问道:“什么约定?”
胡玉坤笑了笑,说道:“若是我家生个女儿,你家生个儿子,日后便让他们结为夫妻,如何?”
伊建彬一听,哈哈大笑道:“这个主意好!若是真能如此,那可真是天作之合啊!”
于是,两家就这样私下定了亲事。胡家的夫人和伊家的夫人得知这个消息后,也都十分高兴,觉得这是上天赐予的缘分。
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伊家的儿子伊奇志和胡家的女儿胡宝玉出生的日子。伊奇志生来就聪明伶俐,长相俊朗;胡宝玉则是个天生丽质、温婉可人的小姑娘。两家人都十分疼爱这两个孩子,将他们视作掌上明珠。
伊奇志和胡宝玉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耍嬉戏。胡宝玉喜欢跟在伊奇志身后,两人一起在花园里捉蝴蝶、摘果子。每当这时,两家的大人都会站在一旁,笑着看他们玩耍,心中满是期待和喜悦。
渐渐地,两个孩子都长大了。伊奇志到了上学的年纪,被送进了城里的私塾读书。而胡宝玉则留在了家中,跟着母亲学习女工和家务。虽然两人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天天在一起玩耍,但他们的心中却都深深地牵挂着对方。
每当伊奇志放学回家,他都会跑到胡家去找胡宝玉。两人一起坐在院子里,伊奇志给胡宝玉讲述学堂里的趣事,胡宝玉则静静地听着,时而露出微笑。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厚,仿佛真的已经是一对恩爱的夫妻。
胡家和伊家的大人也看出了两人之间的情愫,他们心照不宣地默许了这段感情。在他们看来,这两个孩子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将来一定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又过了两年,明朝朝廷的任命书终于下达,胡玉坤和伊建彬被分别任命为两地的官员。两家人的喜悦还未完全消散,便被即将分别的愁绪笼罩。
胡家的书房内,胡玉坤坐在书桌前,眉头紧锁。伊建彬站在一旁,拍了拍他的肩膀,叹气道:“玉坤兄,我们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胡玉坤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不舍:“建彬兄,此次分别,的确不知何时能再聚。但朝廷之命不可违,我们只能各自上任,期待他日重逢。”
伊建彬点了点头,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玉坤兄,我们不妨做个约定,任期结束后,我们一同回家,让奇志和宝玉成亲,如何?”
胡玉坤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这个主意好,我们就这样约定。”
于是,两人在书房内郑重地约定了此事。随后,两家人开始忙碌起来,为即将的离别做准备。
临行之际,胡家的院子里挤满了人。胡玉坤拉着伊建彬的手,眼眶微红:“建彬兄,此去路途遥远,你要保重身体。”
伊建彬点了点头,声音有些哽咽:“玉坤兄,你也要多加小心。我们期待着任期结束后的重逢。”
两人紧紧相拥,挥泪告别。胡宝玉站在一旁,眼泪夺眶而出,她拉着伊奇志的手,低声说道:“奇志哥哥,你要好好读书,等着我回来。”
伊奇志紧紧地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坚定:“宝玉妹妹,我会一直等着你,无论多久。”
就这样,两家人分别踏上了前往各自任地的路途。胡玉坤带着家人离开了苏州,前往遥远的异地为官。伊建彬也带着家人踏上了新的征程。
然而,命运弄人。胡玉坤到外地为官还不到半年,那里便发生了农民叛乱。一夜之间,胡家遭到了血洗,一家人全部遇害。只有十二岁的胡宝玉因为躲在了一个隐秘的角落里,侥幸逃过一劫。
胡宝玉浑身颤抖着从藏身之处走出来,看着满地的鲜血和亲人的尸体,她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助。叛军们发现了她,将她俘虏了去。在随后的日子里,胡宝玉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痛苦。她被迫离开了家乡,被卖到了苏州的青楼——花雨楼。
在花雨楼里,胡宝玉被迫改变了自己的身份和姓名。鸨母给她并请来了名师教她乐器和歌舞。虽然胡宝玉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亲人的思念,但她也明白,自己必须坚强地活下去。
胡宝玉从小便熟读经书,能背诵唐诗千首。她在花雨楼里,依然保持着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她利用空闲时间读书写字,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她的才华和美貌也逐渐在花雨楼里传开,成为了妓院的摇钱树。
然而,胡宝玉的内心始终无法忘记自己的过去和亲人。每当夜深人静时,她都会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明月,心中默念着亲人的名字。她期待着有一天能够重获自由,回到家乡与伊奇志团聚。
胡宝玉生于官宦世家,自小受到严格教养,言行举止优雅大方、端庄娴静;其容貌姣好,妩媚动人且风姿绰约,可谓“天生丽质难自弃”。此外,她还精通琴棋书画等各种才艺,并擅长品酒吟诗、行酒令以及唱歌跳舞,可以说是才情与美貌兼具,智慧与技艺并存。
更难能可贵的是,胡宝玉具有独特的创新思维和出众的才华,总能想出别出心裁的点子,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引领时尚潮流。这样的特质让无数文人墨客和富豪绅士为之倾倒。
根据当时的规定,凡是在官府登记在册、留有名号的妓女皆被称为官妓。每当官府举办公私宴会时,官妓们需前往现场表演助兴。通常情况下,其他官妓在完成表演后会在宴席上放荡不羁地嬉笑打闹、卖弄风骚。然而,胡宝玉却始终保持沉默寡立、不苟言笑的姿态,宛如大家闺秀般矜持自重。正因如此,官府里里外外无人不对其心生喜爱之情。
再说伊建彬去外地为官不久,便因才干出众,政绩显着,一路升迁,官运亨通。然而,他的心中却始终牵挂着远方的胡家。每当夜深人静时,他都会独自坐在书房中,翻看着胡家的书信和礼物,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忧虑。
这日,伊建彬正在府中处理公务,无意间翻阅起一本新送来的户籍册子。突然,他的目光被一个名字吸引住了——潘嘉兴。这个名字来自胡玉坤为官的那个地方,让他心中一动。
伊建彬立刻召来下人,命令他们将潘嘉兴请来。不久,一位身着官服的中年男子走进了书房,正是潘嘉兴。他一见伊建彬,便恭敬地行礼道:“见过大人。”
伊建彬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然后开门见山地问道:“潘大人,我有一事相询。你可知胡玉坤及其家人的近况?”
潘嘉兴闻言,脸上露出了一丝沉痛之色。他叹了口气,缓缓说道:“胡大人啊,自从他到我们那里为官,一直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可惜啊,后来……后来听说他一家都遭到了叛军的杀害。”
伊建彬听到这里,心中猛地一沉。他紧紧抓住潘嘉兴的胳膊,急切地问道:“潘大人,此言当真?你可有确凿的证据?”
潘嘉兴摇了摇头,脸色沉重地说道:“我只是听说而已,并未亲眼所见。当时我在外地读书,家中传来消息时,已经是数月之后了。我……我也不敢确定消息的真假。”
伊建彬听后,心中五味杂陈。他既希望这个消息是假的,又害怕这是真的。他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潘大人,感谢你告诉我这些。我会派人去核实消息的。如果胡家真的遭此不幸,我定要为他们讨个公道。”
潘嘉兴听后,心中对伊建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深知伊建彬与胡家的交情深厚,如今听闻胡家遭遇不幸,他能够如此果断地采取行动,实在令人佩服。
伊建彬送走潘嘉兴后,独自坐在书房中,久久无法平静。他想到胡家一家人曾经的和乐融融,想到胡宝玉那温婉可人的模样,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尽的悲伤。他默默祈祷着胡家能够平安无事,同时也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查明真相,为胡家讨回公道。
在随后的时光里,伊建彬派遣手下之人四处探寻胡家的音讯。可惜的是,他们所带回的情报皆含糊不清、难以捉摸,根本无从判断胡家真实状况究竟如何。伊建彬心急如焚,却明白此时此刻万不可自乱阵脚,务必要维持镇定与理性。
与此同时,伊建彬亦将思绪转向了儿子伊奇志的婚姻大事之上。毕竟岁月如梭,伊奇志已然成年,确实到了谈婚论嫁之龄。然而,面对这一问题时,伊建彬内心总是犹豫不决。他担忧倘若胡宝玉尚且在世,自己替儿子另行张罗一门亲事,岂不是背叛与不义之举?于是乎,经过深思熟虑后,伊建彬毅然决然地决定暂且搁置儿子的婚事,全心全意去查清胡家的行踪及现状。
如此一来,伊建彬便在繁忙与忧虑交加之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他满心期盼着终有一日能获得有关胡家的确凿消息——无论结果好坏与否,至少能让他那颗悬着的心稍稍安定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