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见招拆招!(1/2)
司马懿分兵扼守着各道关隘,一两天的时间里。他调动手中的所有兵马极速在通往潼关的道路上修筑起了三四道坚固关隘。
每一道关隘都是依据山势和险要路口修建,虽然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咽喉要地。但也是扎在必经之路上的一颗钉子。
司马懿来回奔波于几道关隘之中,视察军情,观望刘安诸葛亮兵马的动向。
司马懿此时就身处于最靠前的一道关隘。
司马懿登上寨楼,看向远处的隘口。
“敌军近日来可有动静?”司马懿问道。
关隘守将闻言答道:“禀大都督,敌军攻破我军第一道关隘之后,便止步不前,近日来都未有动静。”
司马懿闻言也并没有怀疑,他的计划对于刘安诸葛亮来说是明目张胆的。两人肯定已经看出了他的目的。
盲目的一直进攻,攻坚克寨,会形成很大伤亡。
以刘安与诸葛亮两人的智谋,不可能会做这样的蠢事。
但让他们就此停下脚步,目前来说还不可能。而让司马懿真正所担心和忧虑的是,刘安和诸葛亮停下进攻之后,是否会以其他方式对他进行进攻?
司马懿:在往前潼关之地,对于中原来说并不算特别重要。而潼关对于长安则是前沿和屏障,是不可或缺的。
刘安诸葛亮此时仍不罢兵,必然意欲图谋潼关之地。
大战打到现在,双方都已经精疲力尽。但现在双方都在坚持,撑的都是最后一口气。
可现在从他所处之地到潼关仍有六七十里的路程,对刘安诸葛亮来说就有七八十里。
这样长的一段距离,他守在这一处通道上,刘安诸葛亮若要进军这必先从这里进攻啊!
对于刘安诸葛亮的战法,司马懿自从与之交手之后便一直在琢磨。
而实际上司马懿潜意识里,一直只将诸葛亮视为真正的对手。
他所认为的,刘安北伐之时能够取得胜利,全因曹真,夏侯惇等人轻敌,刘安取出其不意之效。
后续有所胜利,也只因为刘安初出茅庐能有一些新颖之战法。让人猝不及防。
随后他随曹操出征,最终一步步落入困境,在他以为这是诸葛亮的算计。
他蛰伏多年,纵观天下名人英杰。自许能入他法眼的用兵大家,除诸葛亮,庞统,便是早逝的郭嘉,还有几个韬光养晦的老家伙。
诸葛亮其人为人谨慎且精于计算,凡做事精细,一环紧扣一环,密不透风。
表面阳谋,其实暗中全是阴谋,让你避无可避。
与其交战,必须与其抢占先机,若让其占得先机,则己方必被动受制。
在司马懿看来,此前他与曹操雍凉之大败,绝对与诸葛亮脱不了干系。
如此一环紧扣一环,密不透风的计划,必定是诸葛亮的主要计谋,加上了刘安的一些奇巧办法。
他相信自己败在了诸葛亮手中,但绝不愿相信会败在刘安手中。
他心中曾试想,若当初曹操一开始便用他来抵御刘安北发。
他绝对要抢占先机,先抢街亭,扼守要塞,逼的刘安进无可进。
最后凭借一定的兵力优势,将其击败。
可现在一切都晚了。
可惜,曹操不准备用他!
只能让他来收拾这个残局,唉!
司马懿的思绪又回转到眼前,所以说以诸葛亮的用兵之道。他必会先派军前来诱我出战,避免强攻。
他只要坚守不战即可。
一攻一守,这是他面对诸葛亮进攻的有效办法。
可是他最近来回的在几道营寨之间往返,心里总是这么的不踏实。
或许是因为之前的次次失利,和眼下的不利局势对他心中失去的干扰。让他无法坚定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执行战略。
潼关是渭水与黄河汇流之处,如果刘安诸葛亮用兵不从他这里经过。
他们有什么办法能够兵临潼关城下呢?
司马懿的脑海中有一幅地图正在拼凑,且在推演各种能行的用兵方略。
过渭水,渡黄河迂回?
不太可能!司马懿暗自否决。
这样的战略或许可行,但是兵马迂回上百里,如何能够准确安稳的到达。统帅又如何掌控?
再说以诸葛亮谨慎的性格,怎么会如此大胆的用兵?
再说其他几条路线,也被司马懿心中暗暗否定。
不说别的,就说他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挡在了最前沿。刘安诸葛亮如果不从他这里过去,反而跋山涉水的迂回,是他不敢相信的。
这样长的距离实行兵马迂回,一旦被他发现,他派出一支兵马奇袭。
他又不是傻,一击之下必使敌九死一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