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前奏(1/2)
一个多月的时间,有万数士子赶到了成都长安荆州三地。
其中包括饱读诗书,明通经学者。也有武艺高强,熟知军略的。更有精通机巧之术,善于农事的人。
即使曹丕和孙权两方有意拦截,也始终挡不住士子心中迫切的愿望。
数万名士子信心满怀,满是憧憬的参加了这一次科举考试。
这次科举考试倾注了重大精力,从这数万名各类与试者当中,长安会场,荆州会场及成都会场。
三大会场依照比例选取人才,博士科和武功科共选出六十人。工匠科和农科共举一百二十人。
三大会场共计选拔出五百四十人,其余排名靠后者一律排除在外。
不论在什么时候,这样的选拔结局都是残酷的。
没有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机构能无限制的要人。一群人中终究只有几个人。
“世子,科举大事已经结束,所有成绩和上榜者名单已经全部送到。”诸葛亮道。
“此次选拔,共选拔出了五百四十名举子,博士科和武功科共计一百八十人,工匠科和农事科共有三百六十人。”
“眼下这些人都聚集在长安,成都,荆州三大会场之中。等待着分配。”
诸葛亮对刘安道:“这么多人滞留在那里,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做出安排,麻烦会很大。”
“一则时间久了,会让与会的士子觉得,我们不过是沽名钓誉,根本没有想让他们就此进入仕途的意思。”
“那我们通过此举笼络天下人心的意图,也就完全破产了。”
“二则,这么多人都淤积在这三个地方,很多人都是外来者。久而久之难免会出问题。”诸葛亮道。
刘安看向诸葛亮,慢慢说道:“关于这件事情我早就设想过了。”
诸葛亮手中羽扇轻摇,听着刘安说。
刘安:“这些士子经过考核,虽然是胜出者,才华得到一定肯定。但并不是全面的。”
“能读书,但不一定能做实事。”
“工匠科和农事科还好说,武功科和博士科却犹要重视。”
科举制面世,选拔的人不要纸上谈兵,不但要有真才实学,更要能脚踏实地的去做实事。
这是刘安改良科举制的目的。
刘安道:“博士科和武功科这两科的各前十名,博士科送往各地任职县令,顶替老弱庸碌者,授从七品,其余人等授县丞之职,授八品衔。”
“这些人以三年为期,三年之内若在职政绩卓着,可酌情予以提拔。无则原职留任。”
“武功科前五名,授从七品衔,领都尉职,其余人等皆授八品,领司马职。”
“武功科的所有人员都要送往汉中屯兵处,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派往各地军中任职。”
“其升调贬谪,皆依军功而定。”
“工匠科和农事科,除了安排到各大工场之外,可以安排到各相关机构。”
“各前五名授从七品,其余也皆授八品!”
“立即将这个安排传达到长安和荆州”刘安道。
“同时要向所有士子讲明我们改革后的官制等级,以免引起误会。”
“喏!”
从江东而来的士子,也多多少少带来了,之前卫温率船队从海上返回的消息。
别人对此不以为意,而刘安听闻之后却是有了一番思考。
别人不知道卫温去的是哪儿,他又岂能不知!
历史上孙权派卫温去找的是夷州和亶州。
夷州就是台湾,而亶州一说人猜测为菲律宾群岛。
卫温只到达了夷州,而并没有找到亶州。
刘安完全相信,现在四面无利可图的孙权。肯定会将夷州一举收入治下,并且肯定不会放弃寻找亶州。
如果孙权以夷州为跳板,继而找到亶州。
按照这两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凭借江东水军的能力,孙权很可能从海上从背后对交州造成威胁。
刘安意识到这个之后,立即命人给陈到送去了一封密信。
凡事要未雨绸缪,这一步棋刘安看的很远很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