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人家女孩叫温婉玥(1/2)
最后还是张志勇想办法,搞到了两只高加索犬幼崽。
成年的高加索犬是天龙星上体形最大的猛犬之一,它虽然凶猛无比,但对主人的忠诚度很高,特别是与主人非常亲近。
两只高加索犬最后都长到80多厘米高,体重也都超过了90公斤。
由于它们对其他生人有着极强的攻击性,爆发的时候,就是十个强壮的男子也无法轻易制服它,而两只经过特殊训练的高加索犬的相互配合,更让其攻击力几乎翻倍。
所以,吴晓娟在家的时候,姬昌永生就将它们拴在了院子里。出门在外的时候,吴晓娟都会牵着它们防止误伤他人。
两只高加索犬,就是吴晓娟的全天候保镖。
只要没有人对吴晓娟形成威胁,这两只猛犬都不会无端攻击他人,也不会无端狂吠。
自从姬昌永生两人离开训练营宿舍以后,田官屯所有班子成员家的鸡鸭等,经常隔三岔五不翼而飞一两只,看家狗也时常走失,不见踪迹。
不用说大家也心知肚明,知道这是谁干的,但苦于一直抓不到作案者的把柄,又没有人敢把话挑明了说。
再后来,田官屯总监蒋立树就安排每晚两个武士轮换值班,其实就是专门监视姬昌永生的住处,使他无法半夜出来偷鸡摸狗。
只是碍于姬昌永生两人住处的猛犬,无人敢近距离监视他们。
即使有人远距离监视,这些班子成员家以后经常丢的,就不只是鸡、鸭、狗之类的,连他们家地里的蔬菜、水果、庄稼等,也常常在夜间少了一些。
训练营的厨师也经常偷偷给姬昌永生送些粮食、蔬菜和调味料,最主要的是张志勇经常带来的猪肉、海鲜、豆油和猪油,所以,姬昌永生和吴晓娟每天吃的,在质量上比训练营伙房的伙食,要高出太多。
不仅连刘大柱家都跟着一起受益,就是那两只高加索犬,伙食也是相当的不差,几乎就没断过新鲜的肉。
只要有时间,姬昌永生与吴晓娟就会带着两只高加索犬去山中捕猎,顺便训练猎犬的配合能力。
两只猛犬每一次都有斩获,尤其是大雪封山时,更能彰显出来两只猛犬的捕猎才能。
在吴晓娟的调教下,两只猛犬将锁喉功、掏裆功,练得尤其炉火纯青。
想一击毙命,锁喉。想活捉或留一口气,掏裆,**。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吴晓娟已能够熟练地攀爬树木,身体的柔韧性也更好了,但是战斗力其实一直都没有怎么提高,这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姬昌永生不愿意与她切磋、指导她的格斗技巧。
都说环肥燕瘦总相宜,吴晓娟既不如玉环肥,也没有飞燕瘦,但就是怎么看怎么舒服,再加上稍微靠近,就能闻到那让所有男人血脉喷张的特殊体香,很容易让人把持不住。
所以,嗅觉本就超常的姬昌永生,从来不与她近身切磋指导。
姬昌永生白天去地里劳动,吴晓娟在家里,她除了练习姬昌永生教给她的搏击术和柔韧性外,就是练习那种内家的呼吸吐纳法,这种呼吸吐纳法练到最后的时候,她甚至可以用意念隔空搅动局部的空气形成漩涡。
其他时间,她就是按照兵犬的训练手册,训练两只高加索犬,中午、傍晚的时候,将肉菜准备好,将米饭焖好,或者将馒头蒸好,等着姬昌永生收工后回来炒菜,她负责烧火。
几乎每周,她都会与姬昌永生和张志勇一起包一次水饺。
那时,多数人家很少有机会吃到大米、小米、小麦粉,多是以玉米面为主。
但姬昌永生家里的大米、小米和白面都不缺,一年四季不缺师父给准备的咸鱼,别人腌制的咸鱼都比不了他师父的好吃。
除了冬季以外,张志勇每周都会带一些新鲜的海鲜过来。
冬天的时候,窖藏的萝卜、胡萝卜、地瓜、土豆、白菜、雪里蕻、苹果更是充足,再加上两只高加索犬,几乎每周都能从野外抓回来几只野兔,偶尔还有山鸡,除了给父母、师父和兄妹带回去一些,连借给他们房子的刘大柱一家人,都跟着获益。
红烧兔肉、兔肉蘑菇水饺、干煸兔肉、兔肉蘸酱、尖椒兔肉、孜然兔肉、辣子兔肉、酱兔肉、熏兔肉、烤全兔等,姬昌永生都做了个遍。
一直到现在,吴晓娟、张志勇与姬昌永生都不愿意吃兔肉,就是那个时候吃伤了。
其他时间,吴晓娟阅读两个男人给她收集来的各类书籍,主要多是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一些高中课本,她的所有高中课程,就是在姬昌永生的帮助下完成的。
其中的一些文学作品,被当时定性为禁书,多是张志勇托人,从抄家没收的那些书籍中拣选出来的。
那时候,官兵执法队几乎参与到了所有衙门的管理,权力很大,几乎什么禁书都可以搞到。
那段时期,被查抄的禁书,多数都会被当场烧毁,只有少数作为“犯罪证据”的图书,会被阴差阳错地保存起来。
在训练营的时候,不仅吴晓娟是所谓禁书的受益者,连姬昌永生也跟着沾光。从这一点来说,张志勇功不可没。
因为训练营的几年,正是几人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周易”的洞察天机,“论语”的劝人仁向善,“孟子”的养浩然正气,“道德经”的悟天道明人德,“传习录”的知行合一,“南华经”的安心物外,“诗经”的纯粹文雅,“六祖坛经”的见性成佛,“史记”的通古知今,“山海经”的万象神异,以及“竹书纪年”还原的史前历史真相。
这些禁书,对于当时的吴晓娟等人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对他们以后开阔眼界,提高素养,确立世界观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就算无法做到满腹经纶,胸中也当存半点墨色,不至于让自己的思想一片苍白。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任谁也想不到,在姬昌永生与吴晓娟租住的茅草屋地窖内,会藏着大量的禁书。
连一些当时被查抄没收的手抄本小说,吴晓娟都看了好几本。
那些手抄本的小说,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姬昌永生就让她带着思考去看,而不是一味地接受或者是排斥。
人之交往无外乎一个情,做人做事无外乎一个理。情理之间,见得是人的性情、理念,需要把握的只是一个度。
姬昌永生当时告诉她,无论什么时候,人都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与思想意识,不能被潮流绑架,不能人云亦云,有许多时候,真理确实就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而人之所以要学习,就是要从这些掌握真理之人那里,获取真谛,让人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一个人最怕的是没有信仰,其次,才是信仰邪教。
知书达理识礼,是对读书人最基本的要求。
没有信仰的人,最容易成为别人的奴隶,且不自知。
他们或成为权力的奴隶,或成为金钱的奴隶,或被当成了棋子,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主人,即使是侥幸成为了主人,也会有奴隶的心态,恃强凌弱,欺软怕硬,卑躬屈膝,自私自利的同时,必会为自己寻找新的主子,不然会活得非常的不踏实。
具有奴隶心态的人,无论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永远都不会得到尊重、拥护与信任。
当时的皇帝凿天堑,原名凿天,旧天元5799年,也就是新辰元年的16年,一位云游的道士出言提醒,说他这个名字大逆不道,有违天规,必须改名赎罪,否则,必定会不得善终,中途夭折。
少年时期的凿天堑一怒之下,就在他的名字后面加了一个堑字,就变成了后来的凿天堑,听上去有些绕嘴,与遭天谴这三个字的发音也有些近似,既满足了改名赎罪的要求,又暴露了他的野心。
自古天堑都是只能架桥才能通过,根本没有人会想着要凿穿天堑。先不说能不能办到,就算是能办到,还不知道需要多久,并因此死伤多少人。
但是,作为一名有远大抱负的野心家,阴谋家,他的思路自然与常人不同。
他的想法是,哪怕用枯骨将天堑给填成山了,也要让这些枯骨在生前,帮他将天堑凿穿。为此要枉死多少人,他根本就不在意。
他常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又算的了什么,气魄太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