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监造兵马俑(四)(2/2)
根据专家考证,在出土的陶俑、陶马身上的一些隐蔽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些刻划或戳印文字,但是字数很少,一般只有两个字,最多的一件有11个字;这些陶文除了编号以外,都是陶工的名字。
这些陶工的名字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在人名前带“官”字的,简称作宫字类;二是在人名前带“右”字或“大”字的,省称作右字和大字类;三是人名前带一地方名的;四是只有人名的。这些人名,多数仅有一至二个字,个别的为三个字。
在上述四类陶工中,第一、二类是来自中央官府制陶作坊的陶工;第三类是来自地方制陶手工业作坊的下层陶工;第四类因刻划文字过于简略,目前对其来源尚难作出准确判断。
而且秦晓篆还知道,根据后世的科学资料查明,制作兵马俑的材料与刚才痴者老伯口中所讲的几乎分毫不差。这些粘土主要是由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等成分组成。
宫字类陶工的名字均发现于陶俑身上,陶马身上目前尚未发现,而且多刻在陶俑衣服下摆底部的隐蔽处,少数刻在衣角或腿上。目前共发现刻字陶俑87件,其中印文75件,刻文12件。
这些陶文的字体均为小篆,戳印的文字比较规整,为阳文,大多数四周有边栏,字与字之间没有界格,字的排列绝大多数是由左向右横排;刻划的文字较草率,文字排列顺序不一,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横排,或上下竖排。
在陶俑身上,还发现了一些在人名前加地名的陶文。目前已发现的地名有咸阳、栎阳、临晋、安邑等。其中以带有“咸阳”的陶文最多,其余三地各一件。带有地名的陶文均为刻文,多在陶俑上身的隐蔽处,字迹比较潦草。
经过统计可以看出,来自咸阳的陶工有衣、危、野、赐、午、笥、高、秸、庆、处、行、路、敬、文忌、木等19人,说明当时的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咸阳,为修建秦始皇帝陵和兵马俑征调了大批优秀陶工,成为秦陵修建大军的主要力量。
来自宫廷的陶工和来自地方的陶工,在陶俑的制作上,存在着陶俑体型塑造、头型、面型、五官刻划方式等技艺技法上的风格差异。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制陶工匠群体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京都咸阳的技术水平总体上要领先于地方底层制陶工匠。受以上多种因素的影响,就造成了兵马俑艺术创作上的细微差别。
痴者老伯甚是健谈,不知不觉就讲了一个多时辰。羸炀看看天色,快到下午用食时间,于是吩咐手下仆从准备在此吃食,还破例允许大家每人饮上一爵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