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天下熙熙为何来(二)(1/2)
三日后,吏部主持的会推在东阙门内召开,吏部尚书李默坐在首位。
首先是吏部文选司主事手执说帖,向参加会推的官员们介绍本次会推的情况,如官缺、堪任官吏等情况。然后就是吏部堂官开始介绍本次会推的堪任官吏情况并且加以评价。
最后就是吏部文选司郎中手执堪任帖,对参与会推的官员们的意见加以记录。
李默作为吏部尚书,当然是首先发言,礼部尚书在嘉靖朝是非常重要的,嘉靖朝的阁臣,大多都是从礼部尚书入阁的,无论是夏言、严嵩、徐阶都是如此。
大明的礼部尚书,掌天下礼仪、祭祀、宴飨、贡举之政令,侍郎佐之。礼部尚书作为礼部的最高长官,设置员额为一员,主要兼总条贯礼部事务,礼部下设四司的属官有所疏请,则各举其职事以质于尚书而受其成。
按理说礼部尚书虽然清贵,但是实权并不大,远不如兵部、户部有油水。但是在嘉靖朝,礼部尚书可比吏部尚书都吃香。
明初废丞相, 升六部分理国政,互不相侵。直至成、弘间,六部仍以吏部独尊。张璁在嘉靖初年曾说:“内阁、吏 部、礼部、都察院、詹事府,此何等切要衙门也。”吏部此时仍位前于礼部。 而这一局面在“大礼议”以后却彻底扭转,礼部及礼部尚书之地位尊崇,一跃与吏部持平甚至有所超越,不仅其参政范围有所增加,而且有11位礼部尚书入阁,在嘉靖所任命的24位阁臣中占几近一半的比例,还有4位当上了首辅。
在嘉靖朝以前,吏部长卿不仅居九卿之首,在朝中威望甚至可能超越阁臣,如历任永乐、洪熙、 宣德三朝的吏部尚书蹇义,位高势重的内阁“三杨”都要与其共论国事。天顺年间,明朝首位内 阁首辅的李贤,凡事也要与吏部尚书王翱合议而行。这种局面在嘉靖年间得以彻底扭转,如李时、 夏言、严嵩、徐阶等受帝宠眷深、柄政时间长、且居百僚之首的首辅,皆出自礼部。嘉靖也一再强调 :“邦礼重任,方切委用,礼官之掌,系重任。”
嘉靖为什么这么重视礼部尚书?根源还是在大礼议上,“大礼议”初兴之时的反复与曲折,特别是杨廷和去职以后,领导群臣议大礼的主要是礼部尚书,这让嘉靖意识到礼部官员配合的重要性,张璁、桂鄂复以群臣宁忤天子,不敢忤礼臣之说耸动朝廷”。
嘉靖通过牢牢控制礼部尚书的人选任命,以控制礼部来获得支持。席书是嘉靖亲选的首位升任礼部尚书的大礼新贵,席书之上 任,正是议礼双方斗争最为激烈的时候,对席书等大礼新贵的重用,至少传达出两个信号:其一嘉靖决心要改弦更张,用新贵对抗旧臣;其二是对议礼新贵的追随所冒的政治危险有一个交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