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伯夷列传+管晏列传(2/2)
他治理国家还有个特点,就是特别会转危为安,化败为胜。他看重事物的轻重缓急,做事特别谨慎。有一次桓公因为生少姬的气,就南下去打蔡国,管仲就借这个机会去打楚国,责怪他们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还有啊,桓公北征山戎的时候,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恢复召公时期的政治制度。在柯地会盟的时候,桓公本来想背弃跟曹沫的约定,但管仲坚持要守信,结果诸侯们就更尊敬齐国了。所以说啊,“知道给予其实就是获取,这才是治国的宝贝啊!”
话说啊,这管仲呢,他有钱得跟国王似的,家里豪宅豪车都有,可齐国人呢,都不觉得他奢侈。管仲去世后,齐国还继续推行他的政策,所以一直都比其他诸侯国强大。过了百来年吧,又出了个晏子。
这晏平仲婴啊,是莱地夷维人。他服务过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因为节俭和实干精神在齐国特别受重视。他当宰相后呢,吃饭从不多吃肉,家里的妾也不穿丝绸。在朝廷上,国君问到他,他就直言不讳;没问到他呢,他就谨慎行事。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就顺从命令;政治黑暗时,他就权衡利弊后再行动。就这样,他连续三代在诸侯国里声名显赫。
有这么一位叫越石父的贤人,曾经被关在牢里。晏子出门时碰巧遇上了,就解下左边的马匹把他赎了出来,然后载回家。可是啊,这越石父回家后,连谢谢都没说就进屋了。过了好一会儿,他突然提出要跟晏子断绝关系。晏子一听,吓了一跳,赶紧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虽然不才,但好歹把你从困境中救了出来,你怎么这么快就要跟我断绝关系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面前会显得屈从,但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会保持诚信。当我在牢里时,你并不了解我。现在你既然已经觉悟并赎我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但了解我却对我无礼,那我还不如待在牢里呢。”晏子一听,赶紧请他进来,奉为上宾。
还有一次啊,晏子当齐国宰相时出门,他的车夫从门缝里偷偷看他老婆。这车夫给宰相驾车,坐着大车盖,赶着四匹马拉的车,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回家后,他老婆却要跟他离婚。车夫问她为啥,老婆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却能当齐国的宰相,名扬诸侯。今天我看他出门,那神态多深沉啊,总是那么谦虚。你呢,身高八尺,只是个驾车的仆人,却还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所以我要求离婚。”后来这车夫就收敛多了。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如实相告。晏子一听,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唉,这晏子啊,真是聪明绝顶,连家里的车夫都能调教得如此出色,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太史公这哥们儿说了啊:我读了管仲写的那些书,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还有晏子的《春秋》,哎呦,说得可真详细啊!看完他的书,我就特想看看他这个人到底咋样,所以就给他写了个传记。他那书吧,市面上多的是,我就不啰嗦了,咱来聊聊他的趣闻轶事吧。
管仲啊,大家都说他是贤臣,可孔子却瞧不上他。是不是因为觉得周朝道统衰微了,桓公虽然贤明,但管仲却没辅佐他成为王,只是搞了个霸主当当?不是有句话说嘛,“要顺着别人的优点夸,帮着改掉缺点,这样上下级才能亲如一家”。这话,说的不就是管仲吗?
再看看晏子,那哥们儿趴在庄公的尸体上哭,哭得那叫一个伤心啊,礼数尽了才走。这不就是那种“见到正义的事儿不上,那就是没勇气”的人吗?他那些直言进谏,敢跟君王顶嘴的事儿,简直就是“在职时尽心尽力,离职后也想着弥补过错”的典范啊!要是晏子还活着,我哪怕给他当个马夫也乐意啊,太佩服他了!
总的来说呢,管仲帮齐桓公成了霸主,晏子被大家称为贤人。他们让国家粮食满仓,人民安居乐业。能把祸事变成好事,说出惊人的话还能保全自己。孔子都得靠他们,我这小历史作家更是心向往之啊!他们走了,但他们的精神和影响,永远留在人们心中,至少留在了大家每一个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