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高层变革(2/2)
听到这个任命之后,下面站着的大臣们登时就交头接耳起来:礼部尚书张淮晋升内阁大臣并不奇怪,毕竟礼部尚书说白了就是内阁大臣的预备人选,历来有小阁老之称。不过葛天章已经年老体衰,在这种时候晋升成内阁大臣,看来皇帝陛下是铁了心要在兵部安插自己的人手了。
果不其然,在后来的人事任命上,最近在外交斡旋上功勋彪炳的礼部侍郎晋升成礼部尚书,并且受命主管帝国外交事宜,原本的尚书工作,却由后补充上来的礼部侍郎何禹希代理。而兵部尚书也依照程序,留给了葛天章信任的兵部侍郎程之信——只不过后补上来的侍郎沈延,却不是原本的兵部郎中,是由朱牧直接任命的。
至于吏部尚书白飞,原本就是皇帝朱牧的支持者,也正是有了吏部的支持,朱牧才一直能够稳稳把持着太子的位置,同样在一上台就得到了大量基层官员们的拥戴。让白飞进入内阁就等于皇帝自己把手伸进了内阁,这样算上王剑锋在内,皇帝陛下已经在内阁拥有5票甚至6票的绝对统治力,即便葛天章再如何神通广大,也做不到逆转乾坤了。
白飞空下来的位置自然有吏部侍郎陈玉接替,陈玉空下来的位置则直接丢给了原本的郎中罗浩然。这也是比较正统的晋升程序,只不过接替罗浩然的人却是个无名之辈,唯一值得称道的背景,就是此人身后是江南财阀。
葛天章因为年纪关系,坐在御赐的帛凳上,抬头看着龙椅上那个年轻的皇帝,最终还是在身边程之信的搀扶下,站起身来作揖谢过了这个有名无实的晋升。程之信拿到了兵部尚书,对于葛天章的战略安排来说,至少不是最坏的结果。
因为赵宏守的离去,空出来的位置需要大量的官员去填补。这一次大朝会上受益的还只是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员,随之而扩散下去的位置,至少能让百余人获得晋升。这也是朱牧安排自己亲信心腹的机会,他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这一次变动算得上是半个大明帝国中央政权的重新洗牌了,不同的发面自然嗅出了不同的味道来。就比如说动得最大的兵部,隐约就透出了一股皇帝陛下要更改国家战略的意味来。因为补充进去的这个叫沈延的将军,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朱牧太子旧臣,和葛天章在兵部培植的势力不同,更倾向于听命于皇帝陛下。
众多大臣包括王剑锋在内都面露忧色,毕竟贸然更改一个帝国的战略方向和既定国策,绝对不是简单的举动,甚至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分辨这种更改是对是错。朱牧上台执政后就这么急迫的想要把战略中心调整回北方,实在让朝堂上的众位大臣们有些紧张。
不过朱牧也不会这么快就急着开始动摇既定国策,所以一时间朝堂上还都在为如何瓜分赵宏守的政治遗产交头接耳着——毕竟有十几个位置可能安插人手,争那么一个两个作为人情赏给自己的亲信心腹,才是真正的要紧事不是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