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论持久战(2/2)
“而且满清重视县城,县城往往代表了政权所在,一旦县城被攻克,那在他们眼里是非常重要的责任,甚至牵连一大片官员。所以一旦攻打县城,他们会拼命抵抗,甚至周围也都会拼命救援。”
邱二娘立马再次说:“神了,真是神了,居然连这个都想到了。我们每次攻城,不但城里面的官吏都拼了命的抵抗,甚至很多清军都会拼了命的救援。这样我们损兵折将,甚至损失惨重。他居然在那么远,都分析对了?”
其实这个是很多政权的通病,从当年的刮民党到日本人,一个个对于城市的重视远远多过对于农村的重视。重视城市轻视农村,而那些一点丢了大城市,很多官员都要被问责,他们当然拼命了,甚至同僚之间也都互相支援,避免被牵扯。
所以攻打县城那是得不偿失,反而会加强了满清内部的联系,自己也损兵折将,让满清变得各县之间不得不遥相呼应了。
从兵员素质,到战斗素养,甚至是武器等等都远不如敌人,还要去集中兵力和敌人打攻坚战,甚至是自己作为进攻一方,那损失惨重是必然的。再加上丢失县城,作为满清的官员承担不起这个政治责任,那他们会拼命的。
去进攻县城,综合来看是得不偿失,尤其是在自己弱小一方,那更是如此了。
“反清是一次持久战,因为我们要反对的不只是满清,更是支持满清的地主。而地主的根基在于乡村,我们不如主动放弃进攻大城市的计划,主动埋藏于乡村。我们通过瓦解乡村的士绅,让争取百姓加入,发展生产。而和地主乡绅争夺民心,把百姓拉到了我们这边。甚至在乡村里面训练军队,阻断个城市之间的交流网络,孤立县城。”
“城市的各种物资须求都依赖于乡村供给,只要占领了乡村,就可以切断满清朝个城市之间的供给。到时候满清的县城将会逐步被饿死,而我们的军队在乡村里面已经成熟,随时可以真正的发动全面进攻,夺取最后胜利。”
“此为农村包围城市也!”
其实这个论持久战其实也就是采用了农村包围城市,孤立日军的各种的资源,通过各种软硬兼施的手段来切断了日军的供养。这样从战略上其实已经包围了各城市,不过为了避免正面作战,还是要积累实力的。
“可以通过游击战,麻雀战等等手段,逐步消耗满清朝廷的正规兵力。避免和敌人进行正面阵地战。假如平均福建每一个县每天都能够歼灭或者俘虏招降一名清军,那一个月也就是两千人左右。”
“并且以招降为佳,因为这些清军很多也是苦出身,并非是什么权贵之家,只要动员也并非不能吸收加入。何况都是中国人,华夏子孙,尽可能避免伤亡。甚至他们经历了相对完善的军事训练,拉来了直接能用,相反敌人会因此少了一个训练好的士兵,此消彼长之下对于敌人的打击更惨痛。”
“一旦掌握了农村,那这些清军士兵逐步缺衣少食,甚至缺少供养,那他们甚至会主动加入。因为这些士兵为了清廷当兵只是为了当兵吃粮,毫无信仰毫无忠诚,所以战斗意志差,一但吃不饱没有军饷,他们也都会面临背叛。”
“所以占领农村,重新分配土地,争取民心,切断城市供应,争取军心。最后满清的统治根基将会彻底土崩瓦解,最后满清和他所赖以生存的整个世界,都将会随着满清而过去。”
邱二娘看着这本《论持久战》终于露出了激动的神色,这些都是过去所没有想到的,过去他们认为起事也就是造反,没有任何的目标。刚开始起事也许是为了生存,可是后来他们却发现起事之后却好像只能够到处流窜。日子并没有改善太多,哪怕起事了之后,应该怎么走那也都没有了目标。
虽然看起没有被压迫了,可是却同样随时有着生命危险,随时杀戮。他们不懂得应该怎么走了,在他们眼里起事不就是进攻了县城,然后占地盘吗?可是这地盘他们却站不住,不知道如何占领。
结果牺牲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攻克了县城之后,占领不了几天也都被踢了出来。他们彻底没有了目标,不知道解析来应该怎么做了。可是这份陈顶天版本的论持久战,不但从军事上告诉了他们怎么办,也就是通过运动战和相应的游击战来逐步消耗清军的战争潜力。
甚至占领了乡村,不但避免了过分刺激清廷,还可以获得了绝大部分的人口。乡村才是这个时代人口最多的地方,乡村才是最重要的地方,全国最少百分之八十以上人口所在的地方。
谁获得农民的支持那也就是获得最大的后备力量,谁解决了农民的需求那也就是获得最大的支持。
到了乡村,通过瓦解了满清的统治基础士绅,并且逐步组建军队,逐步的发展壮大,切断了城市的供给,那这样获得最大的好处。这样的方法,其实是最适合的方法了,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法。
“啊呀,过去我们怎么都没有想到呢?过去我们那么多人,甚至历代那么多人起事,都没有想过这个办法啊!好,太好了,实在是太好了,真的是太好了。”邱二娘激动的说道。
“邱小姐,这个有用吗?不就是一本破书吗?我都差点丢了!”那个张炉说道。
“蠢货,这个才是真正的宝贝,真正的宝贝啊!”邱二娘激动的喊道,显然激动到了连淑女都不顾了,直接开骂了。
“邱小姐,这个不能够杀敌,还不派来几十个人还能够帮助杀敌呢!”张炉吐槽。
“哼,几十个弟兄?这个东西用好了,足以给我们带来几十万弟兄!你说,这个比起几十个弟兄,是不是强多了?”邱二娘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