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三国打直播 > 第363章 造纸术

第363章 造纸术(1/2)

目录
好书推荐: 灭神榜 芜卦 坑仙有道 超时空猎杀 戮仙传 烟雨江湖传 辅法魔行 来自异世界的诺诺 重生之蚊道人 亡者迷宫

中午的太阳犹如一颗大火球,熊熊燃烧着,它不断地向大地倾泻着过量的光与热。整个大地似乎要燃烧起来了,变得火辣辣的——

既然最大的资金问题解决了,各地的学堂也在这个炎炎夏日热后朝天地破土动工了。当然摆在张帆面前还有两个要解决的麻烦,一个是教材,一个是师资力量。

想要普及识字率光有学校可不行,必须有教材给学生看,有老师教他们。关于授课的老师,张帆是这么打算的,采取征辟和自主培养选拔相结合的方式:

一方面向所有民间大儒发出邀请,请他们出山来教授学生;当然这样教师数量仍然有很大缺口,所以他打算主要就是从每届科举考试的落选者中择优录取。

毕竟录取名额有限,张帆也不可能把每个来参加科考的举子都录取。不过即使是落榜生,既然敢来参加科举考试,估计起码还是有几把刷子,别说是其中的佼佼者,那怕是平均值以上的人,至少给孩童发蒙,教人读书识字应该问题不大。

张帆决定聘请他们去各个地方的学堂当夫子,给他们提供食宿,保证其衣食无忧,让他们一边教书一边深造,也不耽误他们在下一次科举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这对很多出身一般的举子来说也不失为一条好出路……

师资力量看起来比较好解决,不过教材就没这么简单了。

按道理来说这对于来自后世的张帆来说应该不是问题,不论是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还是进阶版的《弟子规》、《幼学琼林》、《增广贤文》……或者更高级的“四书五经”,哪些被士族门阀视为传家宝的珍贵书籍,张帆要多少有多少,甚至更珍稀的也能弄来……

可这里有一个问题,一本两本根本没什么意义。别说整个大汉十三州,单扬州一地,哪怕每本只印刷十万册,那需要的课本至少也得百万起步,这样仍然有很大的缺口,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人手一本……

如果是一本两本,张帆还可以选择用金豆从系统兑换,可是上百万册的数目实在是兑换不起,长年累月的还不是要把他拖累死啊!再说这也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老老实实爬科技树——改进造纸术和发明活字印刷术吧!

造纸术已经被蔡伦在几十年前改进过一次,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出“蔡侯纸”。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但是原材料成本较高,难以全面推广。

张帆来到造纸工坊亲自观看了造纸的经过,大致可以分为四步: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自汉代以后,虽然工艺不断完善和成熟,但这四个步骤基本上没有变化,即使在现代,在湿法造纸生产中,其生产工艺与中国古代造纸法仍没有根本区别。

张帆却是知道后世主要的造纸原料是竹子,于是向管理工坊的小官询问:

“那个,你们有试过用竹子作原料吗?”

小官面露难色,磕磕巴巴回道:“回君侯,小人确实曾经试过,可不知为何竟难以成功……”

张帆点点头有些失望,这时候书友里的一大票“砖家”来给他科普知识点:

“竹子的纤维硬、脆、易断,技术处理比较困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白嫖诗词我权倾朝野 穿越阿斗,相父这把咱能赢 再见了,赵宋 一秒一士兵,从被贬开始御统诸天! 大唐之超级岛主 我为她们建了个国 三国:最强争霸系统 靖康年,这个太子超勇的 异世界三国风云之奇葩争霸 千年大秦: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