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见孙承宗(2/2)
可是事实上,五年平辽成了梦中泡影,钱却如流水一般花了出去,最后袁崇焕却搞了一个议和来唬弄崇祯皇帝,崇祯皇帝不杀他都奇怪了。
对于孙承宗和袁崇焕,崇祯皇帝拎得很清,知道两个人不是一个套路。如果孙承宗在辽东,辽东局势不会糜烂成那个样子,毕竟孙承宗守辽东的时候,辽东局势也很稳定。
朝廷没钱的时候,孙承宗也看的清局势,不说大话空话,而是做实际的事情。
天启五年,给事中郭兴治请求朝中大臣讨论孙承宗的去留问题,很多人都弹劾孙承宗说他冒领军饷,而吏部尚书崔景荣支持孙承宗。
天启皇帝下诏让孙承宗继续督师辽东,却让孙承宗精兵简将,减少军饷。而孙承宗刚刚派遣诸将分别驻守锦州、大小凌河、松山、杏山、石屯等地,扩张二百里,将尤世禄、李秉诚等将罢免,裁剪军队一万七千人,节省开支六十八万两。
在节省开支的情况下,孙承宗大量的在辽东屯田开源,前后修复九座大城,四十五座堡垒,招练兵马十一万,建立十二个车营、五个水营、两个火器营,八个前锋后劲营,制造甲胄、军用器械、弓矢、炮石等打仗用的装备有几百万,开疆扩土四百里,屯田五千顷,年收入十五万。
天启皇帝记孙承宗大功,让他的儿子世袭锦衣卫千户。
崇祯皇帝一直对孙承宗不以为然,原因是到了后期,孙承宗对东林党的口号看的很清楚,提出了很多否定意见,结果不想而知,崇祯皇帝全都拒绝了。
最著名的就是崇祯四年,孙承宗当时还在辽东,对崇祯皇帝也没有死心。
根据他多年的治辽经验,孙承宗又上书边关政务共计十六件事,但崇祯皇帝见书后却不采纳。孙承宗于是在高阳城居住七年,朱由检屡次召用,孙承宗全都拒绝。
从这件事情之后,孙承宗对崇祯皇帝和朝廷完全丧失了信心,至于最后战死,为了自己的名节,也为了自己心中的那种坚持,所以现在的崇祯皇帝一直觉得孙承宗死得凄凉,死的憋屈。
其实崇祯皇帝看重孙承宗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孙承宗会治军,能练兵。
孙承宗遗留的军事著作有车营扣答合编》,这是他在督师蓟辽,经营辽西防务时,筹划反攻辽东与其属下讨论军事问题的记录整理而成的。
全书共一百零八个问答,由《车营总说》、《车营百八扣》、《车营百八答》和《车营百八说》等四部分组成,通过问、答、说、图等对车营编组方法、营阵布列、行军作战、后勤保障等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说。在作战指导思想上,很重视发挥火器的作用与各兵种的协同动作。如说:“用车在用火”,“用火在叠阵”。所谓“用火”即是发扬火力,所谓叠阵即步、骑、炮重叠配置,彼此协同,长短相补。
战斗队形也要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使用方、圆、曲、直、锐等各种队形,向人们展示了火器和冷兵器并用时代,步、骑、炮等诸兵种协同作战的雏形,在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车营百八答》则多出自赞画鹿善继、副总兵官茅元仪等人之手。当时由于保密,未能全部刊行。
崇祯皇帝对这一点很看重,自己想要练兵,没有一个会练兵的人是不行的。
崇祯皇帝心中的第一人选就是孙承宗,无论他的其他想法如何,单单是练兵一点,整个大明恐怕没人能够和他比肩。
以徐光启研发火器,用孙承宗来练兵,崇祯皇帝觉的是非常合理的安排。
原本以为孙承宗在老家,没想到他就在京城,崇祯皇帝立马动了心思,看了一眼身边的王承恩,直接吩咐道:“王承恩,宣孙承宗进宫,你亲自去,明白吗?”
“奴婢明白!”王承恩答应了一声,带着人就向外走了出去。
崇祯皇帝在大殿里面走了来回,深深的舒了一口气,孙承宗被打压,其实也有党争的原因。
身为天启皇帝的老师,孙承宗可以说位高权重,人脉极广,在魏忠贤当权时代,魏忠贤也没能将孙承宗怎么样。
当时魏忠贤企图扩张权利,见到孙承宗功劳非常高,想要攀附,于是派刘应坤向孙承宗表明自己的意思。但孙承宗见到刘应坤之后与他一句话也不说,魏忠贤因此记恨孙承宗。
魏忠贤迫害朝中大臣,将杨涟、赵南星、高攀龙等驱逐出京,孙承宗正在巡视蓟州一带,想到上反对奏书皇上未必会亲自阅览,于是以贺寿为由请求入朝面奏,借机弹劾魏忠贤。魏广微听说后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魏忠贤,说孙承宗打算以清君侧为由杀掉魏忠贤,魏忠贤于是跑到皇帝朱由校床前,哭着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