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李二的预测(1/2)
张博雅如今担忧的核心,是报章的力量超越了李二的预测,这使得他对局势的控制变得脆弱,一发不可收拾。说实在的,这样的局面并非全然坏事,毕竟公众的发声代表了人们的期待,解决问题比封口更益于稳定。
公众关心的事情能得到解答,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依赖便会增强;相反,如果连说话的权利都剥夺,只会让民众心中累积更多的怨气,长期下去其影响不堪设想。然而此刻正值封建时代,哪个帝王愿意受他人指摘?放到未来可能依然如是,这就是张博雅顾虑的原因。李二是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开明君主,唐朝的文化氛围也没有那般僵化,只是他是否有足够的决断力则不得而知。
于是张博雅蹙眉询问:“一切尽在我预料之中,我关心的是你父亲的态度。”
李宽看出张博雅的心结,回应道:“张兄莫忧,我父皇在朝上对着士绅门阀大发雷霆,未曾责怪你,反而赞扬你的行为。如果忽视了这个问题,长期导致民愤四起,又该如何收场?”
“嗯,虽未亲耳听闻细节,大致如此。”李二稍作停顿继续说道:“紧接着我父皇推行了匿名抄录的制度。张兄,这件事情你们肯定早就商定好了?他还特意叮嘱我要告诉你,不必担忧,勇往直前。”
“陛下英明。”武悦称赞一声,继而说道:“古人有云,疏通胜过堵塞。无论何事,道理都是相通的。报章能揭示政令不足,反映民间疾苦,朝廷借此了解民意,两者互相促进是明智之举。”
历史上大唐兴盛的背后,这个女孩亦功不可没。她能洞察这样的矛盾并思考解决之道,显示出不凡的眼界。李二尽管已经见证了报纸的影响,但他对朝廷和皇室的具体利益尚存疑惑。如果仅是为了暴露科举的弊端,那么张博雅已在行动,为何李二还让李宽带话,鼓励继续?
张博雅刚要开口,长乐便道:“三哥,我父皇带来的恐怕不仅如此。”
“长乐果然睿智。”李宽笑着回应:“张兄应该有所察觉了吧?既然科举的麻烦已引发风波,下一步就是要公开展示朝廷的决心,我父皇要张兄迅速宣布‘匿名抄录’之事。”
说着,李宽从怀中掏出一份文书递来,接着说:“看,这是我父皇最新写的御旨,别的地方已经公告,长安当然会通过报章向全国通报。”
张博雅展开一瞧,开头即写道:今思科举之弊患……又是满满的文言文,看得他头昏脑胀。大抵之意便是,忧虑现今科举制度的问题,皇帝感到忧虑。为了赋予天下考生公平公正的机遇,以及促进唐朝今后的发展,决定采纳‘匿名抄录’的措施。
洋洋洒洒的篇幅,传达的信息就是这样。此御旨公开,会使眼下愤怒的读书人从对科举的反感转向对朝廷,对李二的支持。那样的结果,正是李二期望的。报章也能顺利地发展下去,不再有波折。
如果不能平息民愤,李二恐怕将会结束报纸的存在。张博雅渐渐理解了李二的盘算。改革科举定会引起士族们的反对,于是昨天让张博雅登报,是为了引导舆论,利用公众来抗衡这些权贵门阀。
但他自己掀起的风浪必须自己能平息,否则难以掌控局面。张博雅猜测出李二的想法,心里踏实多了。现在大唐社会稳定,民众对政府深信不疑,除了少数心怀叵测之人,大部分人都会支持这一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