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朱棣的脸上(2/2)
虽然做好了倾听准备,但仍未即刻对姚广孝的发言作出反应。
转头走向了自己的座位,端庄地坐下。
坐好后依旧沉默,轻轻地举起了放着凉茶的手,细细回味口中气息,待站在他面前略感疲倦的大和尚下意识调整站姿时,这位燕王殿下终于开口问出问题:
\"大师有什么良策,指教于我?\" 事务有了关键的进展,眼前的局势也在掌控之中。
朱棣那时立刻收敛了原本急躁的神情,重拾了高位者的悠然自在。
对他来说,表面上激昂的举止其实都是他在吓唬他人的招数。
偶尔的 ** 确实并非完全作假,比如在他听胡轲授课的场景。
在内心困扰多年,经由胡轲数言拨开迷雾后,朱棣显露出来的那份震撼全出于本能的真实反应。
“多谢王爷允许。”
取得朱棣的许可后,姚广孝先是给对方施了个佛教的手礼,随即站直了身体,眼睛霎时间闪烁如灯。
“根据贫僧的看法,眼下处理胡先生的方法,并非目前最重要的事。”
姚广孝话罢稍稍一顿,眼神正色地望向朱棣。
这一次,朱棣同样没开口说话,缓缓将手里的茶具归回了桌面,然后抬头与姚广孝目光接触。
这样的行动分明是要让姚广孝接下去阐述意见。
确认王储殿下并未因他的这番话说动而勃然大怒之后,察知局势并准备应变的姚广孝内心多了信心,说话间,他背挺得更为直了。
“燕王府当前的能力若要想拯救胡先生,的确比较艰巨。
对您来说,眼下关键的在于怎么重新赢得陛下的信赖。
由于胡惟庸案件的波折,朝廷已经持续混乱了很长时间。
此时,如果大王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帮君父解除忧虑,将来在朝廷之上您的基础将会更加稳固。
当燕王权力成熟时,在计划如何保护好胡先生则将是更合理的方式。”姚广孝说到这,单手持节,脸色既非欣喜亦非怒气。
“可是现在的朝野依旧动荡不安,看着天际密布的乌云,这股寒意可不是那么轻松能散的。”
朱棣已大致理解了姚广孝的想法,只是从他对自己政治的认知看,现在要在官场上有所建树,并不是说几句豪言壮语那么简单。
凛冽的寒风吹拂过空旷无生命的庭院,与屋外吹拂而过的狂风暴雨一起渲染出萧瑟的情境。
朱棣知道姚广孝的意思。
然而,才刚刚制造大乱的朱棣现在保住朝堂的地位就已经不易。
说立什么功业更是奢侈的要求。
此刻,能不让纷扰主动缠上他的处境就已经算是很好的情况了。
离开诏狱一段时间,面对这种状况的朱棣并不只是凭一时性急才表现如此放肆,还有着其他深层次的原因。
放任 ** 交付的任务不理,反倒倾心全意地投入精力到寻找胡轲的事情上,朱棣做出如此决定,心中自是有其深思熟虑的原因。
表面上,他对外宣称此行是为了追捕那个叛逃罪犯,以挽回往日过错。
但实际上,参与此番行动的各位王宫侍从心里都很清楚。
这位藩王摆开的大阵,压根儿就不是捕获通缉要犯的行动,而是全力以赴来救援一位身为自己亲近的好友的壮举。
毕竟,世间又有哪一次追捕要犯时需要携医师一同前往呢?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殿下多次强调不仅要在所有衙署,包括锦衣卫之前,最先找到这个人;同时捕获后的第一时间将他送到自家的宅邸中,决不允许此人被任何衙司接手。
此等明示的庇护,其中的意味显而易见。
与此同时,朱棣内心明白自己的细微之举,不可能瞒得过 ** 的法眼。
他之所以明知此事如同闯入险境,依然决心行事,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小动作,除为了救助胡轲以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企图通过此法,来避免朝政局势日益加剧带来的巨大威胁。
面对狂风过岗,只有一根草能够生存。
胡轲教导他的一些宝贵言论,在诏狱里铭记。
朱棣脸上流露的迟疑与不安,一一展现在师徒之间。
此时,师傅姚广孝的目光早已恢复镇定,取出手中已熟悉的念珠,在手心轻轻地盘玩。
一步向前,对坐在那里的燕王恭敬一拜。
他道:“请师父坦陈心声,殿下此举似乎过于迷恋一时之情。”
尽管先前的表情充满了惊讶,此刻他的面容展现出大师独有的平和之态。
听到这话的朱棣手中拿着翻弄茶杯的手骤然停下,疑惑的目光转向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