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王孙自可留(1/2)
林瑶对这个新来的弟弟很是喜欢。
她觉得这个面容清秀看上去弱不经风的家伙表面上看起来大大咧咧的,但实际上倒出人意料的有些可爱。她是知道刚才那一丢意味着什么的,顾龄顾大人虽然承皇命注意林甫的动向,但他对穿越人士跨世界的创作是相当欣赏的。
因而老张头带去的信里,皇帝让他注意的东西,这些工作内容他汇报的很少,倒是此人定是国家栋梁之材这等毫不吝啬的溢美之词占了大半篇幅。
而传林盎说这件事情的时候,陛下也是笑骂道,一句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就让顾文炎推崇成这样?去去,你们家的”仁义不施“明天怕是要到了,回去好生招待着。
帝君嘴上这般笑骂着,还把林甫戏称为”仁义不施“,但脸上的笑意却是丝毫不加掩饰。周朝实在是缺文人啊,他曾在周历四年和六年加试”恩科“,为让更多学子获得机会。
后来停止了恩科,并不是因为朝廷已经招纳到了足够的人才。而是商末的混乱统治再加上十余年的诸侯纷争造就了极差的读书环境,许多大儒死在战乱当中,而新生代根本没有好的环境,不少人甚至被迫投笔从戎,可以说统统是发育不良。
眼下周正处于根本性的青黄不接当中,根本问题是完全没有足够的好人才,这并不是加试恩科可以解决的问题。就连徐州总督顾文炎,还是他从商朝大狱里抢救下来的。
他带兵攻破商皇朝都城的时候,监狱里已经好几天不给饭吃啦。文皇知道商朝的暴君素有把文臣下大狱的习惯,几乎是笔直着冲进监狱里,这才救下来好几位老人家。
现在的当朝内阁首辅夏彦,徐州总督顾龄,益州总督徐文闫还有礼部尚书江殷等等,全都是同一批狱友,被周文皇救了下来,现在都是当朝一品二品的大员。
这一方面表现了周文皇的英明果断,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周实在是人才短缺啊,这才不得已大批量使用前朝官员担任如此重要的位置。
林甫如此被顾龄看中,文皇很高兴,他觉得这是一个鼓舞天下年轻士子的好机会。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你面前,一位不到二十的年轻人,在我周平定天下之后通晓经史子集,治国策略。能在十四岁之龄总结出前朝兴起和失败的原因,并总结为一句精炼浓缩的话,”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这件事不仅可以用来重振天下莘莘学子的读书风气和信心,更是周国泰民安的象征,民生不安,何以出这样年纪轻轻便如此惊才艳艳的少年天才?”这是大幸,国之大幸,更是陛下英明神武的体现!“。
张公公很是适时地插嘴道,一连串马屁拍得周文皇舒舒服服地从御书房起身向御花园去了。
顾龄自然不是凭空吹的人,他把林甫昔年考童生和乡试的卷子全翻了出来,让下人直接把原件带了去。皇帝看了之后自然是大受震动,某一世连贾谊写出《过秦论》的时候皇帝就大受震动,此间自己以十四岁之龄作(抄)出了这篇政论散文,皇帝的震惊肯定只多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