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汉末大儒庞德公(2/2)
庞山民口中应是,心中却想道:“此酒一坛十两银子,父亲你一坛,可喝掉了三亩良田啊!”他哪里知道,这酒出厂之时,才二两银子,到了襄阳,已经炒到五倍,而且数量稀少。
庞山民得了父亲的建议,点了人马,带了家族的船只和财货,连日顺沔水(今汉江)而下,奔江夏鄂县去了。此时庞统才七岁,而且看起来并不聪明,却还入不得眼,自然没有随船出发。
与此同时,杨锡杨辰河之名,在江夏各家族,也算是小有名气了,江夏最大的家族,江夏黄氏,此刻也换上了辰河纸,至于辰河酒,自然只有一些家族嫡系,或是喜庆之日才能喝的。
自从辰河港开港以来,杨锡推广了农具,更在经商上面推出了算盘和铁称,这极大的方便了经营过程,但是,这仅仅限于辰河港,要想真正推广,还需要真正扩大辰河港的影响力。出了物理基础,并将此书教授完毕之后,杨锡开始想新的发展方向。
“现在的人,点火都非常麻烦,但是要造出火柴,却要掌握红磷和白磷的提取技术,目前难度太大,硫磺倒是有现成的,但这有关化学,现在连个实验室都没有。等等,化学!得先制造出玻璃来,玻璃简单。”
杨锡马上在科技树中查玻璃的关键词。
科技树中起码有上百种制造玻璃的办法,但杨锡只能因地制宜,选择最简单的。
石英石,江对岸的蕲春,石英石大把,杨锡只要董才去到蕲春交易的时候,放出消息,不知道多少人愿意去开采石英石送过来,这玩意儿现在是石头。至于用江边的沙子,杨锡却觉得达不到使用要求,毕竟沙子的石英含量不高。
石灰石更是简单,烧石灰的那青色石头,就是石灰石。
还有一种原料,碳酸钠或者碳酸钾,两种制作玻璃各有特色。
碳酸钠,俗称纯碱,现在却还做不出来,不过碳酸钾就不要太简单。
平时的草木灰,成分主要就是碳酸钾,正好,碳酸钾所得玻璃,与钠玻璃相比,钾玻璃的热膨胀系数较小,较难熔化,较耐受化学药品的侵蚀,可用于制作一般的化学仪器。
“好!就是他了!”
“我记得腓尼基人刚刚开始发现制作玻璃是,大发一笔,嘿嘿!”
杨锡制作玻璃却跟他们不一样,是有要求的,腓尼基人,只是偶尔将苏打和沙子在一起,加热发现出现玻璃球,卖玻璃球都赚了大笔钱。如果是将玻璃做成酒杯呢。
想到这里,杨锡开始研究玻璃的各个工艺程序。
玻璃的生产工艺包括,配料、熔制、成形、退火等工序。配料简单、按照科技树上的配方来,熔制就是将配料用坩埚加热,到一千三百度以上,是料融成玻璃液,这也简单,杨锡现在有煤,有鼓风炉。成型退火也简单,成型就可以人工成型,玻璃液的高温退到低温,并不会变成固体,而是液体,用管子将玻璃液吹成想要的形状就行。如果要批量生产,直接要牛憨去做几个钢模也成。
第二天一大早,杨锡就叫来了董才等人,安排配置原料之事。
董才等人,莫名其妙,但大家都知道,杨锡一个点子出来,虽然千奇百怪,但一旦成型,就是震惊所有人的大事,索性都不去想,只去做。
数日后,董才等人陆续回来,而辰河工厂其他各项也准备就绪。
辰河玻璃部门,由冠溪的妹妹,冠田作为主管。此时这些最早跟随杨锡的,学识在这个时代来说,已然超前很多了,做这个主管,自然是如鱼得水的。
经过七八天的实际操作,终于出来了第一只玻璃杯,此时只见这玻璃杯晶莹剔透,若是杨锡不再生产,估计价值连城都说得。
众人再次被杨锡的奇思妙想所折服,董才则异常兴奋,这又是一大财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