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成王长大,周公归政。(2/2)
有一次,成王被一个棘手的水利工程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犹如被困在一座错综复杂、机关重重的迷宫里的小老鼠,四处碰壁,找不到出路。原来,国内的几条主要河流在雨季来临之际,频繁地发生洪涝灾害,淹没了大量的农田和村庄,百姓们苦不堪言。而现有的水利设施却年久失修,无法有效地抵御洪水的侵袭。成王和大臣们商议了许久,提出了各种方案,但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周公旦得知此事后,不顾自己年迈体弱,亲自赶赴京城,为成王出谋划策。他来到朝堂之上,看着愁眉不展的成王,微笑着说道:“大王,这水利之事啊,就如同人体的血脉经络一般,若是血脉不通畅,人就会生病;若是水利设施不完善,国家也会遭受灾难。这治水可不能一味地猛挖河道,盲目地追求工程的浩大,那样只会劳民伤财,还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也不能放任不管,任由洪水肆虐。要像中医给病人号脉看病一样,精准地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再对症下药,施力恰到好处。”
成王听了周公旦的话,眼睛顿时一亮,犹如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他急切地说道:“周公,您这比方打得实在是太妙了!您是不是有什么独家的‘治水通关秘籍’没有舍得传授给小王啊?”
周公旦笑着轻轻摇了摇头,说道:“哪有什么秘籍啊,这些都是我在多年的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尝试,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后才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这就好比在游戏里,你若是想要通关,光靠看别人的攻略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自己亲自去实践、去探索,多经历些风雨,多积累些经验,自然就会对各种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应对之策,这可比那些所谓的隐藏攻略靠谱多了。”
于是,周公旦与成王以及大臣们一起,深入到受灾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他们沿着河流的走势,仔细地查看了河道的宽窄、深浅、水流的速度以及周边的地形地貌等情况。在考察的过程中,周公旦还不时地向当地的百姓询问有关河流的历史变迁、以往的治水经验以及洪水发生的规律等问题。经过一番详细的调查研究之后,周公旦提出了一套综合的治水方案。
这个方案包括了对现有河道的清淤疏浚、加固堤坝、修建新的排水渠道以及在河流的上游修建水库等措施。同时,还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水利管理制度,明确了各级官员和百姓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中的责任与义务。在实施过程中,周公旦亲自监督工程的进展情况,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方案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水利工程终于顺利竣工。当雨季再次来临的时候,洪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再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洪涝灾害,百姓们的生活也逐渐恢复了安宁。
而召公奭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也同样有着许多令人称道的事迹。有一回,在镐京附近的一个村庄里,两户人家因为田界的划分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这两户人家本是邻里,平日里相处还算融洽,但在这件事情上却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他们都认为对方侵占了自己的土地,各自拿出了一些所谓的证据,可这些证据又都模糊不清,难以判定是非。村里的长辈们多次调解都没有结果,无奈之下,只好将此事上报给了官府。
官府的官员们接手这个案子后,也感到十分棘手。他们对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了反复的核实与调查,但由于年代久远,土地的边界标记早已模糊不清,再加上双方各执一词,使得案件陷入了僵局。最后,这个案子被呈报到了召公奭的面前。
召公奭决定亲自处理这个棘手的案件。他没有像其他官员那样,只是坐在公堂上听双方的陈述,然后根据有限的证据进行判决。而是亲自来到了这个村庄,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勘察。他仔细地查看了整议土地的周边环境,包括地形、地貌、相邻土地的种植情况以及村里其他土地的划分规律等。在勘察的过程中,召公奭发现,这片争议土地位于两条小路的交汇处,周边的地形较为复杂,而且由于多年的耕种和土地流转,土地的边界确实难以确定。
召公奭沉思片刻后,命人取来了两根一模一样的木棍,然后将两户人家召集到了田边。他手持木棍,表情严肃地对两户人家说道:“此乃神棍,能辨是非。你们各执一端,谁能将木棍扯断,田界便偏向谁。”两户人家听了召公奭的话,先是一愣,随后都纷纷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想要扯断木棍。然而,无论他们如何用力,木棍却纹丝不动。召公奭见状,微微一笑,说道:“你们看,这木棍如此坚韧,并非你们的力量能够轻易折断。这就如同你们之间的邻里关系,本应是和睦相处,互帮互助,而不是为了一点小事就争得你死我活。这土地虽然是你们的生计所在,但相比于邻里之情,又算得了什么呢?这田界嘛,本就应该根据村里的传统和公平的原则,互让互利,何须争个你死我活。”
两户人家听了召公奭的话,心中都有所触动。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互相看了一眼,然后都低下了头。召公奭见时机已到,便根据村里的土地划分惯例以及周边土地的情况,重新为他们划分了田界。两户人家对召公奭的判决心服口服,不仅不再争吵,而且还对召公奭的公正与智慧感激不已。从此以后,他们又恢复了往日的和睦相处,这个故事也在当地传为佳话,成为了人们教育子女要和睦邻里的典范。
在成王、周公旦与召公奭这般亦师亦友、有惊有险又妙趣横生的协作之下,大周如同一艘坚固且动力强劲的巨轮,在历史的浩瀚汪洋中,向着神秘而充满希望的远方破浪前行。然而,历史的长河永远不会风平浪静,在大周的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考验。北方的游牧民族时常侵扰边境,国内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资源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也时有发生。但在成王的英明领导下,周公旦与召公奭的全力辅佐下,大周一次次地化险为夷,在曲折中不断地发展壮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公旦的身体也逐渐衰弱。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即将完成,而大周的未来将由成王和新一代的大臣们去书写。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将自己一生的治国经验和对大周的期望,都写成了一部书简,交给了成王。成王手捧着这部书简,泪水模糊了双眼。他知道,这是周公旦对他最后的教诲与嘱托,也是大周宝贵的精神财富。
周公旦去世后,整个大周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成王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追封他为“文宪王”,以表彰他对大周的卓越贡献。而召公奭则继承了周公旦的遗志,继续辅佐成王,为大周的繁荣稳定不懈努力。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大周的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其影响力深远而持久,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的传奇与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