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磨刀指向倭奴(1/2)
话接上回,秦王再度挥师凯旋,其英勇之姿,犹如天日之光辉,照亮了这片古老的土地。
同样的陈家堡,同样的老丈,再次摆下庆功之酒,迎接着这位国之栋梁的归来。
然而,仅仅五年光景,大秦已非昔日可比,其变化之巨,恍若隔世。乡村之间,百姓安居乐业,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阡陌纵横,田野上金黄的麦浪翻滚,预示着丰收的喜悦。农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勉劳作,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幸福的笑容。
家家户户炊烟袅袅,饭菜之香随风飘散,勾勒出一幅幅温馨宁静的田园画卷。
城镇之中,更是繁华异常,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商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琳琅满目间尽显大秦之富庶。金银珠宝、丝绸锦缎、瓷器玉器等,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
市井之中,小贩的叫卖声、行人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动人的市井交响乐。
这五年间,政务院的工部与医政司功不可没。
工部之匠人,巧夺天工,他们引水修渠,使得农田得以灌溉,粮食产量大增,百姓得以吃得饱、穿得暖。
医政司之医者,仁心仁术,他们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使得瘟疫不再肆虐,百姓身体康健,生活无忧。大秦之水渠,宛如条条银龙,穿梭于田野之间,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水渠之畔,杨柳依依,绿草如茵,成为百姓们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而大秦之财政,更是坚实如磐,支撑起了这片繁华盛世。面对自然灾害,大秦百姓亦是空前团结。旱灾之年,虽有粮食歉收之忧,但有大秦强大的财政支撑,加之百姓们互帮互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使得大秦统治地域之内,从未出现过饿死人、冻死人的惨状。
即便是北部一些城市,偶有醉汉因贪杯而夜卧雪地,那也是个别现象,不足以撼动大秦盛世之基。
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在浩瀚的津京口海域,五百艘海军战船整齐列阵,宛如钢铁长城,横亘于波涛之间。
孟虎傲然立于旗舰燕京之上,目光如炬,凝视着眼前密密麻麻的战舰,心中豪情万丈,壮志凌云。
“五百战船横海,刀光赫赫如霜。倭寇嚣张侵疆土,我辈豪情誓斩狼。雄心已激昂。”孟虎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回荡在辽阔的海面上。
他拔出腰间横刀,刀锋凌厉,直指倭奴国的方向,那份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炽热而难以遏制。
随行史官们将这一幕铭记于心,更将孟虎即兴吟咏的词句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
然而,当众人回到文史部,对这首词进行深入研究时,却对“回首百年屈辱,灵魂难平波长”这一句产生了疑惑。何为“百年屈辱”?何为“灵魂难平波长”?
史官们心中充满疑惑,却又不敢贸然询问秦王。
他们深知,秦王治下,国事繁重,岂会因区区一词而分心?于是,他们决定自行查阅史料,以求解开这个谜团。
然而,当他们翻开前朝史书时,却发现那些珍贵的文献早已被大晋开国皇帝毁灭殆尽,只留下一些残缺不全的民间野史可供参考。
经过一番艰难的搜寻,史官们终于在一部古老的民间史书中找到了答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