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或成被告(1/2)
五点多钟,侯金玉等人体检完毕,统一坐出租车回到一食堂,手忙脚乱如打仗一样准备晚餐。
从江阳商城送来了一台电视机,安在郭加林的出租房里。
第二天,熊小梅跑了一趟区广电局,交了一年闭路费。原先她准备交半年的闭路费,后来担心郭加林和杜玉荣觉得交半年是不是有其他意思,干脆交了一年费用。
侯金玉办事牢靠,先是帮着侯沧海和熊小梅找了修灶的师傅,随即又找来了炒小灶的师傅。炒小灶的师傅姓林,与郭加林与陈东关系类似,小林师傅与侯金玉也有师徒关系,只不过郭加林是走出了江州看过大世界的师傅,小林则是江州本鳖。
至此,一食堂所有拿工资的员工全部到齐,红案厨师郭加林、陈东、小林,白案厨师王驼背、杜高武,采购侯金玉,煮饭师傅李大壮,墩子金勇,服务员杜玉荣、胡一红、姜小军、吴苏俪、杨小玲。总计十三人,这是一食堂的主体。
另外还有三个编外人员,司机老吴、锅炉工杨尾巴和徒弟小杨。
人员到齐,基本制度确立,一食堂进入了正常运行轨道。
红案小林到来以后,一直没有合适的炒小炒场所。后厨有两个大锅和两个小锅,一个小锅从来没有用过,成为小炒灶。
当前遇到的麻烦事是前窗接到小炒报单以后,得有一个专人送到后厨,所以必须得配有一个服务员专门报送信息。一食堂员工本身就比二食堂和三食堂多,再增加人力极不划算,厨房不可能为了传递小炒信息专门增加一个服务员。
“郭师傅,你有什么想法?”熊小梅一直没有想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就询问在后台休息的郭加林。
郭加林笑嬉嬉地道:“我只管大锅。小炒,你们想怎么弄就怎么弄,我没有意见。”
熊小梅与郭加林关系一直不怎么和谐,双方一直存在着交流障碍。熊小梅对郭加林消极态度颇为不满,道:“郭师傅,你管厨房,小炒也是你的事,怎么能说想怎么弄就怎么弄。”
郭加林手里握着白色厨师帽子,啪啪地在大腿上抽打。他在前窗和后厨走了一圈,道:“要炒小炒,就在前窗加一个灶,弄一个抽油烟机,当着同学面前炒。在南方很多食堂都这样做,公开透明嘛。”
前窗有五个窗口,在中午高峰期全部使用,如果在前窗加一个灶,相当拥挤,基本不可行。被熊小梅否定后,郭加林耸耸肩,道:“我出了主意,你不同意,那我就没有办法了。”
侯沧海从后勤处回来,熊小梅将男友拉到小厅,讲了郭加林的消极态度和建议。
女友和郭加林的关系不融洽,这让侯沧海很头疼,他劝解道:“郭加林对小炒一直抵触,或者说是不积极,我们也不能强求他,只能自己想办法。他把大食堂和小厅做好就行,我们不能对他要求太高。”
侯沧海随即将侯金玉和小林叫来,四人一起商量如何处理小炒。
前窗窄,后厨绕,解决这个小问题有难度。四人商量一会儿,没有想到解决之法。侯沧海望着前窗与后厨的厚墙,突然灵光闪现,道:“找人打墙,四十公分就行。”他拿起粉笔,在墙上画了一个四方形。
大家看到这个四方形,明白了侯沧海意图,一致赞成。
侯沧海在一食堂是货真价实的决策者,其决策能顺利变成行动,这就是一把手的价值。
侯金玉根据侯沧海意见,外面找来泥水匠,在墙上开了一个四十厘米的正方形。改建后的小方孔可以成为小炒通道,前台服务员接了小炒单子,通过小方孔传到后厨小林手中,小林炒完小炒可以通过小方孔递出来。有了这个小炒通道,就不用在前窗旁边另起一个小炒灶台,也不用增加服务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厨房存量资源。
小林在一个从来没有用过的小灶上开始了一食堂生涯,炒出了第一盘青椒肉丝。
“怎么样?”侯沧海吃了一口青椒肉丝以后,夹了一筷子给正在清点零钱的妻子。
熊小梅细细品了以后,道:“可以,和外面苍蝇馆子味道差不多。”
得到了首肯,侯沧海安排道:“小林,你擅长做什么炒菜,就拟一个菜单,炒写两份。一张给段师傅,他好备料,一张给胡一红,让她把每天小炒菜品写在前窗小黑板上。”
小林是个嘴唇还长着软胡须的年轻人,得到老板表扬觉得有些不好意思,道:“侯总,我只搞小炒吗,平时还做什么?”
侯沧海道:“到底小炒有没有生意,有多少生意,现在都没有数。这几天你就专心做小炒。”
小林又道:“那我听不听郭师傅安排?今天他让我切肉丝,我想反正没事,就去切了。”
侯沧海道:“厨房里的事情哪里能分得这么清楚,你手头没事的时候,就听郭师傅安排。”
小林哦了一声。
经过一番艰难准备,侯沧海的年休假和养伤假结束了,回到单位。回到单位前,还有两个困绕一食堂的问题,一个是饭桶太重问题;二是下水道堵塞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是老大难问题,急切之间难以解决。
上班不久, 侯沧海参加了江州市见义勇为表彰大会,获得了江州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的荣誉,小小地风光了一把。
江州市社会治安颇有问题,黑恶组织猖獗,街上、公共汽车上小偷胆大妄为。由于这个原因,当主持人讲述侯沧海事迹之时,在场之人都发自内心地为勇斗小偷的侯沧海鼓掌,掌声雷动。
侯沧海站在舞台中央,望着热情的人们,想到自己政法委干部的身份,暗自惭愧。从这个身份来看,他觉得比不上同时受表彰的另外三名见义勇为者。他站在台上捧着鲜花之时,用心捏了捏装了一万元奖金的信封,幸福感油然而生。
江州市委政法委书记铁忠实作了总结讲话:“ 见义勇为行为代表一种精神、一种风尚、一种向导。江州市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急需倡导爱国爱民、尊老爱幼、乐于奉献的新风尚。见义勇为就是新时期新风尚的具体体现,这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的精神食粮……”
会后,山南法制日报社的记者汪勇找到了侯沧海,做见义勇为专访。
汪勇者年龄约在四十来岁,面相并不出老,头发半白,很有特点。他请侯沧海来到一个安静房间,经过简短交流以后,道:“那我们就开始吧。”他盯着侯沧海的眼睛,道:“你经常坐公交车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