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嘴炮不是万能的(2/2)
国内转了一圈后,虞有澄也只能像是布道者一般,借助学术交流的机会,向国内介绍微型计算机带来的技术革命。在国内多个大学和研究所演讲,卖了一些廉价的电脑,再招了一批学生,集中了两百多人,集中到香港,办了一所两年制的培训班。
留在香港,也是虞有澄还抱有一丝幻想,觉得可能香港有点机会。然而,他到了香港之后,除了培训班之外,他看不到任何新的商机,香港的那些富豪,也没有几个对于投资计算机行业感兴趣。
毕竟,香港的商人搞搞房地产,已经非常赚钱了,谁会投资前景不明的半导体产业。
正是因为在国内和香港转了一圈,一无所获。
之后,虞有澄才不得不走回头路,在81年初回到英特尔公司。
当然了,英特尔公司也不是顺风顺水,相反也是有点风雨飘摇。原本,英特尔公司跟其他的半导体公司一样,主营业务是做存储器。
存储器目前是半导体行业最大的市场,这项技术的基础专利是华人科学家王安于48年所发明的“磁芯存储器”。
这个技术既是后来的游戏卡带、电脑内存和闪存等等技术的前身。
但因为美国种族歧视,专利局一直不批准其专利。后来,迫于学术界对王安的声援,使得专利局批准了王安的专利,前提是把这项前途无量每年几十亿美元市场价值的技术买断给IBM公司。
IBM获得了专利,又因为反垄断法的因素,又开始被迫向其他公司授权。间接的让存储器技术,变成了门槛很低的技术,只要向IBM缴纳专利费用,就可以生产存储器。
在50年代~60年代,存储器市场基本上成为了美国半导体行业的永不枯竭的金矿。
但至70年代随着存储器行业大量的专利到期,日本大肆进入了存储器市场,从中低端市场开始打价格战,让美国半导体行业不但有老牌公司破产。
因为,失去了专利护城河,美国的人工成本又比日本贵。所以,中低端存储器市场不断的被攻陷,失去了中低端广阔市场之后,高端存储器也无法降低成本。所以,7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美国半导体公司在日本廉价产品倾销下,纷纷倒闭。
英特尔业绩也变得相当难看,所以,在80年代做出了抉择,彻底放弃存储器市场,专门做CPU!
这个决定,导致了市场上一堆的同行破产,但是英特尔却运气好,活了下来。而且,后来成为X86芯片成为PC市场钦点的芯片,所以,英特尔因祸得福,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暴利。
当然了,英特尔公司后来置之死地而后生,也有一点运气成分。没有PC这个及时雨,转型专注做CPU,可能会因为缺少稳定的订单而迅速死掉!
假设IBM公司延迟几年推出PC,那时候精简指令集芯片也上市了,IBM未必会选择价贵质次的X86芯片。
现在的虞有澄在林棋的一番劝说之下,虽然没有决定立即加入新创业电子公司,但回归美国的心思,却不是那么迫切了……再等等看吧!他内心在不断由于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