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善缘(2/2)
……
杨信割下昌岳的首级,带了回去。
他将其交给诸葛珪。
“君贡先生,秦太守虽死,但您领着郡兵艰苦搏杀,斩山贼数百,还亲手斩杀贼首昌岳。”他满面春风,笑着道,“虽有小过,但更有大功,瑕不掩瑜。”
他顿了顿,又道:“我会书信一封,让我爷爷稍加运作,秦太守空出的位置,应当就由您来顶了。”
诸葛珪闻言,面露感动。
他自然是明白,杨信是想将这泼天的大功让给自己。
“这怎么使得?”诸葛珪摇摇头,严词拒绝,“击退山贼的是你,斩杀昌豨的也是你,我怎么能抢你功劳?这种事情,绝对不可!”
“没什么不可的。”杨信闻言笑了,诚恳道,“我年纪尚小,距离出仕还远,这功劳给我也没用。君贡先生,您心系百姓,升迁之后,岂不是更能为百姓谋福祉?”
诸葛珪沉默,他还在犹豫。
“君贡先生,秦太守昏聩,弄得天怒人怨。奉高县又被山贼击破,百姓死伤惨重。”杨信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若再换个昏聩太守,泰山郡的百姓怕是活不下去了……君贡先生,你不争这太守,百姓就苦了。”
他这一番话,可谓有理有据有节。
诸葛珪想了许久,才勉强同意。
……
晚上,杨信则又给爷爷书信一封,描述前因后果,让他帮忙。
他言辞恳切,语气强烈,让爷爷一定要帮这个忙。
这可不止是卖诸葛珪个好。
一旦诸葛珪借着杨赐之力当上太守,不管他是否愿意承不承认,身上就会打上“杨氏故吏”的标签,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杨氏的附庸。
如此一来,诸葛家的儿子不跟着杨家的儿子,还能跟谁?
杨信露出微笑:计划通。
就这几日,连结了两个善缘,他自然是心情愉快。
……
此间事了,杨信也准备告辞了。
……
“送君千里,也终须一别……君贡先生,都快出城了,不必再送。”杨信长揖行礼,洒然笑道,“奉高县刚遭逢大乱,百废待兴,还需要您回去整顿。”
“子誓,到了阳都,也不必递名刺,将我的书信送与家弟即可。”诸葛珪似乎不放心,又叮嘱了一句。
“我知道的。”杨信点点头。
诸葛珪这才作罢,转身回城。
……
杨信此行,不是直接西行往北海,而是先去一趟琅琊阳都,也就是诸葛家的祖宅。
却是诸葛珪投桃报李,送了他一样东西,得他亲自去取。
——一卷《公输书》。
刚来诸葛府时,杨信就注意到,府中的交杌(板凳)甚为精巧,严丝合缝。后来几日,他又看到不少物件,甚至竟有个小型水车,都是匠心独具,精美绝伦。
杨信打听后才知,诸葛家有一卷《公输书》,而这些物件,都是《公输书》上所载。
而他怀疑,这《公输书》,或许就是《鲁班书》。
就像老婆饼里没老婆,丝袜奶茶里没有丝袜一样,鲁班也不姓鲁,他是鲁国人,姬姓,公输氏。
这样一来,许多事情似乎也就解释得通了。
诸葛孔明能制造出“孔明灯”、“诸葛连弩”、“木牛流马”等物,自然不可能仅凭一拍脑门,肯定也需要理论基础的。
其理论基础,或许就源自这本《公输书》。
深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杨信,自然想要这本《公输书》,顺便替卧龙先生减减负,不用读那么多的书。
而他更清楚,诸葛珪让自己亲自跑着一趟,见见诸葛家的其余人,这也是一种特殊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