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月宫花榜(2/2)
裴绍卿眨了眨眼,低笑道:“一口就给,不口不给。”
太平公主俏脸便刷的红透,轻嗯了一声,等裴绍卿将吃剩的半块米糕递过来,她便张开樱桃小嘴一口吞进去。
武则天看得真是莫名其妙。
裴绍卿这狗东西说的莫名其妙,
太平脸红就更加莫名其妙,搞什么?
真是越来越搞不懂现在的年轻人了。
当下武则天问道:“钱筹得怎么样了?”
“已经差不多了。”裴绍卿笑着说道,“试刊的一千册诗集,已经卖出五百册,剩下的那五百册很快也能卖完。”
“已经卖了五百册?!”
这下武则天真的有些吃惊:“这么好卖?”
“那可不。”裴绍卿笑道,“天后,你可千万不要小看那些世家高门的购买力,尤其是买经史子集诗书,他们就更是不惜重金。”
武则天道:“孤还真是有些小觑了他们。”
“不过五百册也到极限了。”裴绍卿道,“剩下的高门旁支,财力就差了一截,五百贯一册的价格他们怕是承受不起的,就得打折了。”
武则天道:“就算是打对折也有二十五万!”
裴绍卿嗯了一声道:“对折应该是没问题。”
武则天道:“这样的话就已经有七十五万贯?”
“其实不只七十五万。”裴绍卿道,“我把神仙居的姑娘也卖了四百多个,那边也筹集了差不多二十万贯,不过这笔钱暂时还有别的用处。”
武则天道:“就是你上次说的那个花榜盛会?”
“对。”裴绍卿道,“这次花的钱不少,排场也挺大,不仅邀请了文章四友和杨炯他们三个,还邀请了参加此次科举考试的一千多士子。”
“举办盛会的三天,士子的食宿费用全免。”
“等到花榜放榜时,礼部礼也差不多放榜。”
“两榜同时放榜,必定能够传为一段佳话。”
“要是天后也能够莅临,那就再好不过了。”
“不好吧?”武则天道,“御史会弹劾你的。”
“这有什么?”裴绍卿道,“这是正规风俗业。”
“到时候看情况吧。”武则天还是不敢把话说满。
上次她想参加神仙居开业仪式,结果却遭到了宰相和御史的激烈反对,所以这一次她也不确定能否出席。
“先把五十万贯解送到内库吧。”
武则天又道:“太平的册封礼就要举行,许多准备工作要先做起来了。”
“喏!”裴绍卿恭应一声,又扭头对高凌松说道,“高公公,您看是我派人送过来呢,还是你派人过去取?”
高凌松忙道:“还是老奴去取吧。”
“成。”裴绍卿道,“那就现在吧。”
说完,裴绍卿搁下筷子,起身就走。
太平公主下意识的想要跪坐起身跟上。
裴绍卿却一按她香肩道:“我待会就回来。”
“噢。”太平公主便立刻又乖乖的坐了回去。
武则天便又轻叹了口气,心说太平对她都没有这么听话。
裴绍卿不让太平公主跟着,是因为有话要单独问高凌松。
走到空旷无人处,身边只有青玄一个人跟着,裴绍卿便小声问道:“高公公,公主的册封礼,天皇参不参加?”
“天皇肯定得参加。”
高凌松道:“还得由他主持。”
“这样啊。”裴绍卿小声道,“这样也能行的?”
“能行。”高凌松低声说道,“太子册封礼不就挺顺利的。”
“多谢高公公告知。”裴绍卿说完又借着握手的机会将一把金叶子塞将过去。
高凌松只是摸了下,就知道至少得有五十两,一双眼睛顿时就眯成两条缝,裴司丞真是越来越客气了。
……
转眼之间三天过去。
礼部南院的大门终于打开。
已经交卷守在龙门口的士子便三三两两出来。
姚崇、宋璟还有张说三人,并肩走在最前面。
其中姚崇和宋璟精神尚可,张说却毕竟年岁尚轻,才十六岁,连考三天九场所以体力有些不支,整个人显得萎靡不振。
“元之兄,广平兄,你们考得怎样?”
张说一脸沮丧的道:“我前面两场诗赋耗时太多,害得后面的策论都没时间写,这一科肯定是没戏了。”
“我答的也是一般。”
宋璟说道:“估计也是难中。”
张说又把目光转向年岁最长的姚崇。
姚崇一脸自得的道:“我这科应该是稳了。”
张说便越发的难过,心说你姚崇明明可以荫官的,却偏要来参加科考,跟我们这些寒门士子抢这条唯一的出路,忒过分。
姚崇却安慰张说道:“说之你还年轻,才十六岁,十科不中都还有机会。”
张说闻言顿时大怒,心说你会不会说话啊?你这是咒我十科不中?过分!
殊不知姚崇说的是肺腑之言,因为他到今年为止,已经连考九科,而且连续九科都统统落榜,个中辛酸真的只有自己知。
三人正说话之间,一个守捉郎忽然迎上来。
“三位郎君请了。”守捉郎道,“小人奉裴司丞命,特在此恭候诸位士子,请诸位参加科考的士子前往神仙居,参加洗尘宴,暨月宫花榜盛会。”
“裴绍卿来真的?”姚崇说道,“真要给咱们接风洗尘哪?”
“这可不能错过。”宋璟大喜道,“这等白吃白喝的美事万万不可错过。”
“关键还能白嫖。”说到这一顿,姚崇又扭头对张说说道,“说之就不必参加了,毕竟毛都还没有长齐,呵呵。”
“谁说的?”张说大怒。
“我年纪虽小,有些地方可不小。”
姚崇和宋璟哈哈的一笑,同声道:“那便同去。”
“同去,同去!”张说道,“倒要看看这个月宫花榜盛会,又能有多大的盛况?”
说话间,守捉郎已经把马牵过来,姚崇、宋璟和张说三人便翻身上马,径直向着平康坊神仙居而来。
这时候,更多的士子从龙门出来。
守在门外的守捉郎便很快迎上去。
于是更多的士子便被接往平康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