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朱应奎(2/2)
中左千户所,下面百户所动员来的三百号人,千户所各处凑集的人,一共五百人站在校场,身上穿的、手里拿的家伙走完过场,还要运到其他地方充场面。
六名青衫健骑护卫的马车来到中千户所城门外,兼管登莱海防道、兵备道、屯垦道,山东按察使司正五品佥事充任的道员,嘉靖二十年进士朱应奎揭开车帘,探头。
四四方方的面容,三捋青须头戴四方巾,寻常白底粗布长袍,外罩素青色对襟纱衣。
看了眼中左千户所不算很大的城池,朱应奎收回头放下车帘,马车驶入中千户所。街道上,在侧窗,朱应奎看着城池中校场里被折腾的军士,摇头笑笑。
他是四川广汉人,祖上有功隶籍锦衣卫,是军户进士。
对于登州卫的事情,朱应奎是非常明白的,现在走访各处,也就是看看这帮家伙有没有仗着优势,干贩盐、走私禁物、铸造钱币这类杀头的事情。
朝廷谁不知道卫所已经烂到根子上了形式上能过得去,也就能过去。谁敢把自己下面人的烂账翻开告诉皇帝
马车停了片刻,朱应奎道:“走,左千户所。”
“是,老爷。”
戚继光已经离开中左千户所,他要去左千户所做准备。左千户所摊派的是秋戍班军,现在班军番上京畿,没有军士可以检阅,但屯田方面、兵备方面要做好应对。
卫所有七成兵力作战接受摊派任务,三成在本卫劳作军屯的制度。这是原则制度,在这个制度上演化,又多了一些其他制度。
比如五个千户所,留下两个千户所专司军屯,另外三个千户所专司战斗、调任。
登州卫八个千户所,左、右、后千户所分派的是春秋班军差事,所以这三个千户所上下被番上军务折腾的够呛,实际上已经废的差不多了。
左千户所就在中千户所与福山千户所之间,可已经没了,一系列的百户所,千户所所在的城池,都已经没了,融进了中千户所。留下的,只有军户黄册上的名单,以及一帮世袭军官。
中千户所抢走最划算的捕倭军差事,又临近登州城有着较为便利的生活和买卖渠道。到了眼前,中千户所是卫里最强的一个千户所。
其次才是中右张家李家、中左于家、前所高家、福山刘家等等,除了福山千户所注重海防外,其他三个千户所摊派的就是军屯,所以人丁滋生,家家富裕。也因为人口多,这三个千户所已经被民户冲击的不像样子。
外来的资本,已经占掉不少的军田。空有军余人力,却没有发挥人力的地方,自然底层军户也很难生活。自然,多数都成了蔓延过去的士绅家中佃户。
中左千户所因为在山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时常闹出毛贼剪径强人,所以这地方相对来说还保存完好,可山区依旧是穷困地方。
朱应奎主要视察的地方就三个,一个是登州城西边的中右千户所,象征军屯;一个是中千户所备倭城,检阅捕倭军这象征着登州卫本卫机动力量;一个是福山千户所,代表是海防。
至于左、右、后千户所,想把分散各地的军官召集起来都是麻烦事,更别说是召集军户。
朱应奎私下走访摸底后,再走形式就完事了。至于他的正管上司衙门,山东巡抚何鳌。对于这个老头子,朱应奎看不起对方人品,也不搭理。
登莱两府那么多卫所,朱应奎忙得很,才没心思浪费时间去抓尾巴。
戚继光等人的担忧,完全是多余。因为朱应奎这个四川人,锦衣卫籍贯的人,根本不鸟何鳌。彼此的靠山,也尿不到一个壶里。
登莱两府最厉害的不是两府五品知府,而是道员。道员相当于登莱地区一把手,但又是本职加派,没有实际的衙门进行行政管理。道员要么是都察院御史下派,要么是省按察使司官员兼任加派,所以道员的品级不固定,可能是七品,也可能是五品,乃至是四品。
道员的权力在于纠察、弹劾、闻风奏事,权力来源于中枢,和地方三司或督抚衙门。是架在地区军政文武头顶的枷锁,不出事情没人敢得罪钦差一样的道员,出了事情道员便能军政一把抓,专司平叛、抚慰、赈济地方差事。
山东这地方又不比他处,白莲逆匪的大本营,倭寇也时常光顾,各路响马也常常闹腾。所以就登莱两府,朱应奎压着地方两位知府和一系列府衙门官员。此外正式的驻军,即即墨三营掌印官,也能给两府知府甩脸色。
排在第三的,才是登州水寨掌印参将。
而戚继光这个登州掌印,则是即墨三营组成力量的最强一股力量,相当于战兵守备。
赵期昌与戚继光差四级,与即墨三营掌印差五级,与登州水寨掌印参将差六级。
大明战兵体系,小兵到总兵,也就是那句常话兵到兵十三级。
即墨三营掌印是游击将军衔,但管着陆地,所以影响力远比登州水寨参将要大。当然,在指挥权限上,即墨三营要配合登州水寨作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