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雪与丈母娘(1/2)
第七十四章雪与丈母娘
十月初十日,羽山大致搜索完成,撤离羽山北驻军,合围龙山一带重新扎营。【址访问:7777772e766f6474772e636f6d
赵期昌所部的右路军随着赵凤祥这一队加入,还有羽山征集的团练、卫里再次动员的军余,此时右路军扩为五百余,都是跟着来蹭公家饭吃的。
同时也转移驻地,来到龙山北侧的虎山下扎营,赵期昌小小升了一级,成为暂编把总。手里军士重编为四个大编制旗队,一队子弟兵,一马队,一队团练,一队卫所军余,典型的乌合之众。
羽山嫌疑排除,恢复正常,山民在外躲避的妇孺先后归来。
这日中午,扎好营垒后,虎山以北的山间就响起了采药农妇或山民之间的对唱的山歌。
练完剑术、弓术,赵期昌肩上搭着擦汗后的褚色略偏橙色的披巾,来到张茂大帐。
帐中,张茂提笔在草纸上书写右军最新的编制名册,并计算着所需的军粮数额。
赵期昌通报后才进入,张茂放下笔指着桌旁公文道:“三郎看看。”
他甩甩手,拿起毛笔又开始在草纸上落笔,写的很慢一串串的数据都是心算后才写的。
赵期昌拿起公文坐到一旁的马扎上,低头扫着,是最新的各部营地变动,中军还在龙山所,同时以中左千户所为后勤储粮点,左军戚继光那边转移到杨家店。以十五日为限,搜索龙山周边,西南的巨石山一带放在最后搜索。
还有一则是转述的都司府军令,严令除恶务尽。这不重要,让赵期昌诧异的是白石墩管事百户韩荆,甲长王良正式死了。
死因是朱应奎报上去的:八月末,倭寇渡海来先登白石墩,百户韩荆、甲长王良御寇于海岸,以身殉国。因白石墩地处偏僻,烽火未能点燃,导致倭寇祸害白石墩半月有余。后因水寨哨船烧毁寇船,倭寇后路断绝向山中躲避。
将公文放回去,赵期昌看着张茂书写的单子,双手撑在桌边:“丈人,近来昼夜温差大,守夜的弟兄多染风寒。咱想着去龙山所一趟,从白老二那弄些药剂。”
张茂心算过程被赵期昌打断,重重将笔搁在笔架上,一声脆响,看着赵期昌双眸闪着明光:“此事非我右路独有,中军所储药剂业已不足。稍后你兄运抵粮秣,会带来药剂。”
张茂说着拿起茶碗,茶水冰凉塞牙,握着茶碗重重一磕,一名文书仓促起身过来换茶。
十月初二是冬至日,登州临海虽然冬季不冷,可这是山里。每日取水造饭,都需要砸开河面冰层。
张茂心里的不痛快表现的在脸上,赵期昌解决自己的问题也不愿多待,拱手行礼要走。
张茂下巴扬着道:“我家那丫头会跟着辎重来营里,回去收拾收拾仪容,夜里来老夫帐中吃顿饺子。”
“是,侄儿告退。”
张茂又说:“你是军将,不是寻常兵丁。这帮人整日不修边幅,懒散过日有一日没一日的,他们可以这么做,你不能。虽兵法云,当与士卒同甘苦,可没说要不顾仪表。”
“仪表混淆,何以示尊卑没了上下尊卑,威从何来若无威,所谓同甘苦,只会为人所轻。一个将军,可以庸碌,唯独不可失威。”
“若将无威,军威何存军威不在,如何号令部众”
张茂双目永远都是那么明亮,胡须抖着气势浓盛。赵期昌估计老头子心里有火找茬给他宣泄,也不犟嘴,神色悻悻拱手告辞。
出了军帐没几步,庆童迎上来,斜眼瞥着张茂军帐,笑着:“老爷挨张爷训了”
赵期昌挑挑眉:“老头子没来由的发邪火,估计想我那丈母娘了。”
庆童咧嘴坏笑着:“兴许是,听这边人说,张爷今早拔营时,接到中军公函就变这模样了。”
“公文”
嘀咕一声,赵期昌仰头看着乌云压顶的天空,远处是三里外的牛头山峻峭山峰,眼珠子怔怔盯着天空,回忆帐中经历,思绪纷飞:“呵~原来如此。”
“老爷”
“没事,烧两锅水,咱洗个痛快澡。还有,将咱的军帐收拾干净,可能有人会看看。”
如今右军人数五百余,团练这类杂役辅军自然不可能自己带帐篷过来,卫里军余的军帐是配发的但也紧张够呛,所以赵期昌的军帐还是兼用于储粮。
也因为军里多了很多不知根底的人,不敢靠近山村扎营,否则几个游手好闲的混蛋祸害了人家,又是麻烦事。
驻扎在后沟时,赵期昌还能去高家村借人家柴房避风洗个澡,现在在野地山间扎营,条件自然不好。
军帐紧张,他的军帐里又存着粮食所以没地方淋浴,又没条件盆浴
军帐里,赵期昌只能坐在盆边,沾着热水用布巾搓洗。
帐中保温能力差,水凉的快,一个澡洗完赵期昌缩在被窝里穿备用的干净衣裳,总觉得张茂恶意满满。一个不小心,他就会生病。
“下雪了”
庆童揭开帐帘进来,提着一篮竹炭抖着落在披巾、斗篷上的雪,呼着白气:“老爷,好大的雪”
裹着被子,赵期昌探头看了一眼,漫天的鹅毛大雪,对面十余步外的军帐在纷落大雪中只能看见一个隐约轮廓,至于更远的地方一片茫茫。
地上的雪,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将枯草压盖,再抬头,只见营中人影一个个模糊不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