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第144章:(1/2)
郑重地谢过张硕,王钊提出到船上拜见老张和秀姑,张硕发现他虽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年纪不大,但却十分有礼,感激也发自肺腑之间,举止言谈得体,风度翩翩有度。
王惠似乎听到了王钊的声音,跪趴在甲板上没起来,只是扭头往岸上看了一眼,见到王钊,顿时高兴地一骨碌爬起来,就想往岸上跑,“大哥!大哥哥!”
幸亏秀姑在旁边,一把拉住了他,没让他跑到船只和岸上的跳板上。
虽说跳板应该稳固得很,但这么小的孩子,作为大人哪会放心让他上跳板。
不是自己家的孩子,秀姑也不敢冒险,他和王家可是有关系的,要是在自己这里出了什么事情,就算自己问心无愧,王家也未必会谅解。
王惠倒是听话,站住脚不动了,兴高采烈地叫王钊,大呼小叫。
见他仍旧是活蹦乱跳,王钊脸上浮现一丝笑容,略解眉梢愁色,待他与张硕长寿等人上了船,深深地向秀姑行礼道谢,“仇家虎视眈眈,近日数次暗中出手谋害家中子弟若干,人心惶惶,家宅不安,家祖母和家母更是以泪洗面,今幼弟得娘子和壮士相救,安然无恙,实在幸甚!娘子和壮士初迁京城,人生地不熟,在下任凭差遣。”
听到这番话,秀姑马上明白了。
王惠的遭遇不是因为宅斗,而是因为敌人下手,被暗中的仇家下手谋害,那真是防不胜防,王家的仇人显然也不是普通人家。
对于王钊的承诺,秀姑并不在意,救人的时候她根本就没想过挟恩图报。
当然了,在京城里和王家有这份善缘,就等同于多了一份庇佑,容易立足,秀姑不会挟恩图报,却不会推却王家的庇佑。
所以,她微微一笑,脆生生地道:“王公子不用这般客气,不管是谁家的孩子,我们遇到了都会搭救的,更别说是府上的公子了。虽然咱们素不相识,但一来外子的结拜兄弟在府上当差,二来昔年深受老太太之恩德,三来老太太之婢明月又是我的好友,一重又一重的瓜葛,当不起公子这般重谢。何况,当时是船上的船工发现了小公子掉进河里,也是他们把小公子捞了上来,而我和外子不过搭把手送封信而已。”
这段话却是替船工请功了。
虽然当时王惠没气了,船工束手无措,最后是秀姑急救回来的,但她不会隐下船工下水打捞的功劳。这些可都是张硕的熟人,一路上得到他们不少照顾,而且他们是要回乡的,自家总不能留下一个坏名声叫他们带回去。
之前张硕请船工喝酒,一是道谢,二是给他们驱寒,也是承认他们功劳的意思。
“原来咱们两家竟有这样的渊源,着实意想不到,怪道壮士和娘子的书信送到府上未得送入,那名驿站的差役就找长寿,幸而如此,才能早早接到书信,不致耽误。”
王钊是王家的长孙,生长在深宅大院历经普通人所不会经历的一切,又深受长辈悉心教导,自然是聪明绝顶,世故圆滑,如何听不出秀姑话中之意?既替船工请功,又不忘提到长寿和明月,但依旧不能抹杀她和张硕夫妻二人的功劳。
谢过在场的船工,王钊前去拜见老张,而长寿则留在甲板上,命岸上跟随的仆从送上许多财物给船工,每人两封银子两匹缎子。
见到如此多的财物,所有船工都喜笑颜开,连声对立功的几个船工说沾他们的光了。
长寿这才带着其他礼物到里面去,一是拜见老张,二是送上王家准备的谢礼。
给船工的谢礼已是不菲,给张家的自不必细说,几乎堆满了暂作客厅的一间船舱。
他到的时候,王钊正跟秀姑等人说起这次王家所遭遇之劫,“实不相瞒,我家这次折进去不少嫡系子弟,短短数日,三死二伤,同时失踪了两个孩子,只有惠儿得壮士和娘子相救才幸免于难,另一位生死未卜,正在派人寻觅。”
王惠坐在他怀里,睁着黑溜溜的大眼睛,不解其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