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根据地建设(下)(2/2)
惋惜由于此时的中国尚不能自产采油机械,胡卫东又没有预先准备,除了几口先后发现的高产自喷井外,其他的暂时都无法使用,逐日原油总产量预计也就一百吨出头。不外这并不是太大的问题,采油设备不像军器那样被各国政府重点关注,引进的难度不大,至于通过国统区的难题,胡卫东也不太担忧,算算时间,等到那些采油机械运回来的时候,第二次国共相助应该也已经开始了吧?
虽然苏区的那些地质专家们预测储量的时候已经尽可能地审慎,但就凭那几口自喷井,南阳油田的地质储量便肯定凌驾一千万吨,而由于这个年月包罗中东在内的许多大油田都未发现,全球石油产量也不及二十一世纪的十分之一,因此储量一千万吨以上的油田就被认为是大油田了,所以结论就是——南阳发现了一个大油田,这个消息一旦传出一定会惊动世界。尤其是在学术界更是会掀起一次风暴,因为这一带属于陆相地层,而现在国际地质界普遍认为只有在海相地层中才可能有大油田,只有李四光这个现在在国际上还没没无闻的地质学家在1928年首次(注1)提出纵然是陆相地形,只要地质结构内有机沉积物的数量足够并满足富集条件,就一样有可能形成大油田,现在南阳油田的发现无疑为他的论断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但胡卫东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为了制止让鬼子过早盯上这里,这个油田的总储量必须保密,希望你能明确,仲拱。”
李四光虽然有些遗憾,但思量到抗战大局,并没有提出异议,而且他也需要时间整理这段日子的种种收获,以进一步完善现在还很不成熟的地质力学理论。
注1:1928年,李四光在那一年的《现代评论》(1928年第七卷、第173期,第8-12页)上揭晓《燃料的问题》起源提及这一看法,1935年到1936年间他在英国讲学时,又写了一本《中国地质学》,其中提到“东海、华北有经济价值的沉积物”,实际指的就是石油。虽然并未展开叙述,但第一个提出“陆相地层也可能有大油田”的是李四光是毫无疑问的,而绝非是1940年以后才揭晓相关论文的潘钟祥、黄汲清等人。
而且,李四光一直以来的看法实在是否认海相与陆相地层这个分类对于成油的影响,即是说,只要沉积与储集条件切合要求,就可能有大油田,与该地是海相地层照旧陆相地层无关,尔厥后的事实也证明晰他的论断,而潘钟祥、黄汲清等人的看法中虽然提出陆相可以生油,却照旧放不下海相、陆相的看法,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接待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