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而魏其死(1/2)
曹髦尚未行过冠礼,理论上不可亲政,而必须由重臣辅佐,代行王权。我们不写小说,我们只是网络文字搬运工。-当然啦,再小的皇帝那也是皇帝,真要跳出来说几句话,即便不考虑秋后算账的问题,群臣亦不可当耳旁风也。所以能够制住曹髦的,要么是是勋这种功勋元老而兼宰辅重臣,要么是曹德这种皇族元老——只可惜曹去疾天生小透明属性,没人真把他的话当一回事儿。
此外尚有一人可以约束曹髦,那就是太皇太后卞氏。虽无血缘关系,卞氏终究是曹操的正室,小皇帝名义上的奶奶,即便按传统来说妇人不当干政,但她若执意插手,小皇帝是不敢不恭聆教诲的。
当然曹髦心里肯定不爽:奶奶你要是直接如汉初吕后般摄政也就罢了,如今口口声声说不干涉政事,却又阻拦我遣夏侯充出征,又下诏赦免曹洪,如此则功臣、姻戚以你为靠山,自可肆行无忌,即便我将来亲政了,还能够约束得住吗?
心中委屈,必要向人倾吐,那当然只能找崔琰、杨修啦。然而二人亦无可如何——我们还能管得了太皇太后吗?只能跟随着小皇帝喟叹而已。崔琰下来,再与心腹商议——申宗、曲文皆已外出,眼前就光剩了一个何晏啦。何平叔原本就比较反感卞氏:先帝视我若子,卞后却不肯关照,他儿子曹丕当储君的时候,还数次阻挠先帝授我以官,其母子竟如此可恶!
所以何晏趁机就说:“赦辅国事,必山阳公主讽太皇太后为之也。公主为太皇太后亲女,下嫁是氏,则太皇太后与是氏几同一体,君等欲变是氏之政,必为所挠——今辅国得赦,坚不听命,诚恐新政难行。”
曹洪主动跳出来反对新政,却并未得到什么实质上的惩处,而且还不肯认罪。那么有他做榜样,小人必群起仿效,您的新政还可能推行得动吗?
崔琰皱眉问道:“如之奈何?平叔可有以教我否?”
何晏说从前的事情只能由他去,咱们力量尚且不足。还无法彻底扭转局面,但要警惕类似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盍使内外隔绝,太皇太后不见公主,自不干政矣。”
崔琰双眉一轩,说你疯啦。你要真这么搞,跟政变有啥两样?别说皇帝不可能答应,就算真这么办了,公主想见亲娘,也是你拦得住的?太皇太后长久不见其女,难道就不会起疑心吗?一甩袖子:“平叔智昏矣,且退!”
何晏被崔琰轰将出来,心中颇为愤懑:是你向我问计的,我出主意你若不采纳还则罢了,开口就骂我“智昏”。我如同先帝假子,什么时候吃过这种瘪啊?!是你丫被曹洪一笏板给彻底打萎了吧!越想越是不爽,当晚即召朋友前来饮酒,以抒愁肠。
几杯酒落肚,嘴就没有把门儿的了,即将前后事逐一道出,还说:“崔季珪诚书生也,不堪与谋!”
朋友劝他慎言,便即告辞而出,急命御者:“往是领军府上去!”
这个朋友不是旁人。正乃陈泰陈机伯,夤夜求见是复,将何晏所言合盘托出,说这家伙疯了。竟想隔绝太皇太后与公主,不过崔琰倒是不傻,没听他的。
是复跺足道:“惜哉,若彼肯听,吾事协矣!”
是复这些天一直以照顾老爹为名,躲在府里不见人。其实党羽四下串联,早就给崔琰他们挖就了一个深深的陷阱。想当日他与桓范密议,说我有一计,或许可以一举斗垮老爹的政敌——
“家父曾语我一寓言,云某国主幼,辅政大臣二,其一老而多智,其一少而跋扈。少者欲夺老者之权,老者不与相争,归宅安养。少者乃以为老者不足虑,即用私人、乱旧政,至朝野侧目。老者知时至矣,势成矣,始一振臂而四方景从,即害少者……”
其实这正是是勋跟他说的,在原本历史上,司马懿是如何一举斗倒了曹爽。是复就问桓范,你觉得咱们趁着我爹病危,也照此而行,可不可能成功?
桓范沉吟道:“此非郑庄放纵叔段,而使其多行不义必自毙之谋耶?”你这主意貌似不错,可惜时机选择得不对——
“主公病重,或将不久于世也,则崔季珪必不肯妄动,以待主公不讳。而即其妄动,变政之举,牵涉繁多,安可一二日间即使天下汹汹者乎?若主公复起,其势自却,何得多行不义?若真不讳,彼乃无忌,公子尚不可制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