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故事警醒梦中人(2/2)
勾践:“有啊!商纣王欺人太甚,惨无人道,竟然用周文王的儿子做肉汤,还要逼着周文王吃下去,实在令人愤慨!不过,文王、武王励精图治,最终杀了商纣王,灭了商王朝,实在是大快人心!”
范蠡:“对,王子说的好!不过,文王和武王为何最终能大获全胜,王子想了没有?”
勾践:“这个吗?当然是因为文王、武王采取了开垦荒地、抚恤百姓、任用贤良的措施,让周国逐渐变得强大了!”
范蠡:“好,王子说的好!不过,王子说的还是不够全面,卑职认为,周国最终取胜的原因,概要来讲有以下几点:一是勤勉从政以发展生产,二是施行仁政以收服民心,三是开疆拓土以增强国力,四是隐忍藏拙以等待时机。文王的父亲被捕杀,儿子被熬汤,这样的痛苦和仇恨可想而知,但是文王隐忍下来了,为的是能够赢得周国发展的时间。武王时的国力已经强大了,但他认为时机还没有成熟,所以继续隐忍,直到时机完全成熟才大举进攻,仅用一天时间,摧枯拉朽剿灭了商王朝。文王武王用强大的精神力量最终成就了伟大的周王朝,王子以为是否如此?”
勾践用钦佩的目光看着范蠡:“范老师所言,令勾践恍然大悟!怪不得吴国逼婚,强娶我的姐姐琬如,父王竟然答应了,勾践错怪父王了!本王子要发誓做越国的周武王,定要亲手砍下那王子累的脑袋!”勾践眼中充满仇恨。
“好,王子威武!”范蠡拍案而起。
***
范蠡踏踏实实做起了他的侍卫长和王子师,尽管这个王子师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但事实上他的作用超过了彭寿和武师。早上一节武科,主要指导勾践学习护身拳法、剑法、内力修炼。下午一节文科继续以讲述历代帝王故事为主,已经先后讲述了求贤图志、德育四海的尧舜,忍辱负重、富国图强的少康等等,通过讲故事引导勾践树立志向、学习治国图强的方略。
范蠡的授课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勾践原本对范蠡教授的武功已经产生了浓厚兴趣,现在又对每天的故事乐此不疲,而且每个故事听完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让范蠡有一种成就感和更深的使命感。除了对大王允常的承诺,又增加了对王子和越国未来的使命,——至少在他内心深处是这样。值得庆幸的是,勾践对范蠡的态度大变,改口叫范蠡为“老师”了,言行中对他恭敬了许多,目光中不再有挑衅,更多的是崇敬,范蠡当然高兴了。
文种回来了,这对范蠡来讲无疑是件大好事,他们又可以弹琴舞剑,举杯浅酌,畅所欲言,不再害怕不时袭来的寂寞和苦闷。对于内心世界高傲而丰富的人,志同道合的朋友才是他们最大的力量。
只是,他的心中时常有些焦虑,红螺什么时候才能来到身边呢?
***
藤铃的宫中,一直被浓重的悲伤氛围笼罩着,再也听不到歌声和笑语。偶尔响起低声婉约的琴声,那是琬如弹奏的,如泣如诉中满含着对对故乡和亲人的留恋,对自己命运的哀伤,也有对仇敌的怨恨,听起来令人心碎。
藤铃整天以泪洗面,长吁短叹,更多的时候陪着女儿,絮絮叨叨对她说很多宽慰的话。她对琬如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忍耐”,她说这是她几十年总结出的人生经验:作为一个女人,很多时候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只有忍耐才是最好的抗争,只有忍耐才能得到平静和安宁。
琬如常常默默无言,伤心的时候就抱着母亲哭泣一会儿。更多的时候要么坐在那里发呆,回忆过去快乐无忧的岁月,要么低头认真的刺绣,她要赶在离开越国前给父王、母后和弟弟每人绣一块漂亮的手帕,她只能留下这个作为念想了。每次想到即将远离故土和亲人,从此可能再也见不到母后、弟弟和父王,她的眼泪就扑簌簌的落下来,一次次打湿面前的丝帛。
允常到藤铃的宫里来过一次,专程是来看琬如的。他一次次打量着琬如,就像要把女儿装进眼睛里一样,心中不由得涌起酸楚。但是他强忍着没有点眼泪,他是大王,他是父亲,他是铮铮铁骨的男人,他不能哭,他知道一旦自己哭起来,整个宫里就会稀里哗啦哭成一片,他不能加重和渲染这里的悲伤气氛。相反,他要强壮欢颜,尽量让这里的气氛欢快一些。
他们一家四口坐在一起吃了一顿饭,但是异常丰盛的一桌酒席,最后几乎原封不动的撤了下去。后来又观看了乐师和宫女特意排练的歌舞,他们特意让音乐和舞蹈欢快一些,好让大王一家人的脸上多一点笑容,但这一切努力似乎没有多大作用。
这一晚,允常留在了藤铃的宫中。虽然由于各自满怀心事,没有上次那样的尽兴和欢娱,但允常几句体贴的话语和整夜相拥,已经让藤铃宽慰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