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入局与出局(二)(1/2)
“大哥,我等到底是进军安庆,还是去追击石逆?”曾国荃非常认真的对曾国藩说道。
1859年1月24日,曾国藩终于同意朝廷“夺情”的命令,重新出山。此时的湖北巡抚胡林翼因为母亲去世所以回家守丁忧。咸丰皇帝就任命曾国藩为湖北巡抚,负责起了对太平军作战的任务。
曾国藩的战略一直很明确,以长江水路为核心,部队沿长江一个个夺取太平军的要点,最终攻到天京城下。拔出了九江之后,现在距离进军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城的要点只剩下一个,那就是安庆。
安庆是安徽省会,可韦泽攻略安徽的时候把安庆交给了东王杨秀清派来的秦日纲,自己带兵去了庐州。加上杨秀清直接掌握皖南与安庆一带的实际控制权,在太平军的战略中庐州逐渐成了安徽淮南地区的核心。此时战火纷飞,长江商路中断,安庆成了一个比较单纯的军事要塞。
想进攻天京城,就必须拿下安庆,这是曾国藩等人决定了的事情。但是在曾国藩受丁忧的时候,战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石达开进攻浙江失败,转而进攻福建再次失败。他只能带兵走江西南部。江西南部没有办法养活石达开手下的二十万大军,所以石达开转而西进,眼瞅着就要杀进湖南了。
“不可!”曾国藩立刻就给否决了,“粤匪最擅长的乃是反客为主,他们居无定所,来去如风,我等追着粤匪打,何时才能灭了他们?所以我才定下‘明主客’的方略。须得让粤匪自己来攻打我军。老九你绰号铁桶,怎么会说这样的糊涂话?”
曾国藩亲自带兵打仗那是每战必败,可制定战役级别原则的时候就不是有两把刷子,而是得有四五把刷子的能耐。针对太平军的战役手段,他也能提出与之针锋相对的战役手段来应对。
曾国荃并没有反对大哥的意思,他只是继续解释道:“此时石逆屡战屡败,此次又妄图进军湖南,我军若是从后包抄,石逆必败。斩除了粤匪巨头之后,我等就可全心攻击江宁。”
“我等去追击石逆,与石逆主动进攻我军,哪个更好?”曾国藩问道。
曾国荃愣了愣,然后低下头,“还是大哥说的对!”
在内部统一了战略目的之后,曾国藩继续说道:“此次我军攻打安庆,江忠源也会倾尽全力进攻寿州。寿州一旦被攻破,就能继续进军六安,桐城,与我军一起围攻安庆。安庆一破,我们两军再攻下庐州。这局势就已经定了。”
“大哥,难道要分功给江忠源不成?”曾国荃立刻问道。
对这个合情合理的问题,曾国藩用温和的语气解释道:“安徽有起码十几万粤匪,皆是积年老贼,甚为凶悍。江忠源若是破不了寿州,我们就得自己攻打安庆,定然是吃力。而且与江忠源一同打仗,你有什么信不过的么?”
江忠源乃是两湖地主阶级的杰出代表人物,开了地主团练武装以军功晋升巡抚的先河。不仅是这些年地方武装们的仰慕的标杆,更可以说是从湖南走出来的湘军、淮军、楚军的祖师爷。而且曾国藩与江忠源两人在京城的时候,江忠源就住在曾国藩的宅邸里头。两人私交极好,这几年中也书信往来甚密。很多战略上的考量,两人都是先商量,然后再向朝廷上奏。曾国荃所说的未来争功,这个或许会发生。不过此时曾国藩的湘军与江忠源的淮军,不仅在打击太平天国方面完全一致,更是亲密的政治盟友。
曾国荃是站在将领的身份上,担心未来军功分配的问题。他不是故意和曾国藩唱反调,更不是对江忠源有什么恶意,而是他的身份必须提出这样的问题,别的将领提这个问题明显不合适。曾国藩既然定了调,曾国荃看了看周围的将领们没有反对的意思,他于是答道:“就听大哥的意思。”
整个军事会议决定了未来湘军的作战方向,决定了湘军与友军的合作。不过也就只讨论了这点问题,有关朝廷,有关两广的韦泽,湘军的军事会议上无一字提到,仿佛这两边根本不存在一样。
就在湘军、淮军、楚军三支军队都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并且开始执行的时候。在两广的光复都督府里头的会议就没有这么快的反应。这不是因为光复军战略考虑能力或者决断力有问题,而是光复军要考虑的战略问题太多,想把这些问题通通理顺需要相当的考虑。
“都督!铁矿不足!”广东钢铁公司的政委庞聪聪提出了问题。这不是庞聪聪第一次提出这个问题,从1858年开始,光复都督府就面对着铁矿、煤矿不足的窘境。可即便这个议题是如此的重要,庞聪聪发言本身还是引起了一部分光复都督府代表的“瞩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