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剪辑(1/2)
在《命运之门》杀青之后,王启年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后期制作。这里面重中之重自然是剪辑。
即使现在电影行业开始越来越讲究特效,但剪辑的重要性,是高于特效的。没有电脑特效,照样能做出好看的电影。
但,没有经过剪辑,电影能看吗?
一些文艺片导演,甚至商业片的导演。往往都容易犯下一个毛病,认为导演自己剪辑电影更好,能够更多保留导演个人风格和艺术。不少导演,甚至有点抗拒剪辑师去剪他们的作品。
但电影史上,专业的剪辑师的出现,却是伟大的进步。
正是因为剪辑师往往能比导演更擅长于剪辑,电影行业才会出现剪辑师这种专业的分工。
美国电影行业的最终剪辑权被各大电影公司和制片人掌握,即使很多人大牌的导演,也未必掌握剪辑的权利。
之所以,美国电影公司热衷将最终剪辑权从导演手中抢过来,本质上,也是认识到导演自己剪辑出来的片子,未必是最佳的。
因为,导演容易自恋,站在他个人的角度,很容易觉得自己拍出来和自己剪出来的片子,已经完美无缺,不需要再修饰剪辑了。但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片子的质量真的好到那般程度,仅仅是因为——导演自己在脑补。
片子里面没有体现出来的美,却存在于导演自己的脑海中,只有导演自己一个人能欣赏得到。正是因为有脑补,让导演容易出现盲点,对有的缺陷完全看不到。
但专业的剪辑旁观者清,不会陷入脑补和妄想中,更容易看到片子中的缺陷和瑕疵。所以,剪辑师剪出来的片子,可能会更符合观众的口味。
这个毛病,电影学院的前辈,中国电影界泰山北斗周传基老师就批评过了。周传基是张艺谋、陈凯歌的老师,在国际电影行业,也是大宗师一般的级别。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讲课,最顶级的导演,都得虚心听讲。
貌似,周传基就是一个对剪辑非常尊崇的导演,他后期的学术研究,绝大多数都是在研究剪辑和鼓吹剪辑师的重要性。
对周传基的观点,王启年深以为然。
王启年拍完电影之后,花钱到北影厂,委托北影厂帮忙搞剪辑等等后期制作,价格倒不是很贵5万块钱。
当然了,如果没有熟人的话,可能雇的剪辑师水平不好。
但剧组的灯光师赵老三,原本就是北影厂的职工,对于剪辑师的水平了如指掌,专门请出北影厂水平高的剪辑师傅,帮忙对电影进行剪辑加工。
这个过程中,王启年、杜杰两人都是全程的与剪辑师傅交流沟通,避免剪辑师的操作,并不合他们创作者的心意。
这个过程,王启年与剪辑师傅忙了三天,初步拼接和剪辑出了一部长度约为两个半小时的电影镜头。
这些镜头仅是将原本拍出来的镜头拼接完整,稍微剪了一点,并不是正式的剪辑。所以,作品仅完成的“初剪”。
接下来,才算是真正的剪辑!
“剪吧!”王启年咬牙说道。
“先说好了,剪辑是有风险了,出了错别全赖我!”剪辑师表示说道。
“恩,我知道,尽最大努力剪好!”王启年说道。
现在的剪辑,还是一门传统的手艺。剪辑师和导演按照自己的观感,将一些累赘的镜头和画面给剪掉,让电影剧情和镜头更加精简、更好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