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1/2)
广丰仓位于太原城南府衙大街,与太原府衙门毗邻。
同处一条大街的,还有提刑按察使司及承宣布政使司,不过一个在东大街,一个在西大街,广丰仓便处在西大街的西角处,临着西海子。
平时这广丰仓不过作为太原城的常平仓之用,自打山西境内连着两年旱灾,钦差又下命以虫换粮撒出许多粮食,这好不容易存下的粮食几乎已经见底。只是这内里究竟不能为外人所知,平日里都是派人严加看守,但凡有人靠近,便被视为意图不轨之辈,也因此此地少有闲杂人来。
可最近几日也是出了奇,此地连着多日车马如流,俨然十分热闹。哪怕官兵再是严密把守,也防不住此地的异常为市井之民得知。
如今市井中有传言说,钦差大臣从别处借到一批粮食,数目不少。
这下终于不怕再饿肚子了!
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对照府城百姓也是如此,因为他们身处府城,所以哪怕外面赤地千里,他们城里的人依旧比外面人好过许多,没粮不要紧,这些官老爷总不会饿着他们。
因这消息,城里百姓格外振奋,连成群结队出城抓蝗虫都有劲儿多了。
早先有谣言传出,说官府手里也没粮了,他们就算抓了虫,也没办法换粮,再说官府也不是傻子,这虫子一点用处都无,哪有人傻到把救命的粮食拿去换虫,刚开始换不过是权宜之计,为了稳定民心,今后肯定没那么好了。
如今见有这么多粮食往城里运,换粮点依旧每日往外换出不少粮食,谣言不攻自破。
除了市井中有人在议论这批粮食的到来,巡抚衙门、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等几处也都在议论。
周会已经去探过口风,魏王一点想透露的意思都没有。且魏王似乎也明白粮食惹眼,此行运送粮食之人一概不是太原当地人士,入库看守之人又皆为魏王心腹,旁人沾染不得。也因此明明他们才是地头蛇,此次竟一点消息都探不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粮食一车又一车往广丰仓运去。
一旦入了那扇大门,便如泥牛入海,再出来时只人和车,粮食却是再也见不到了。不过活人难道还能被尿憋死,看不到粮食,数车便好,就这么一车一车数过去,每车能运多少粮食,大致能有数目,于是几人得出一个让他们瞠目结舌的数量来。
到底是哪个傻子,竟将用来救命的粮食借给他!
虽这话众人没有明言,但光看彼此的表情和眼神就能知晓,此次灾情遍及数省,人人自危,自己的屁股都还没擦干净,还能去帮别人?
可哪怕再是不信,那么多粮食是摆在那儿的,总不能说是魏王凭空变出来的,那必定是有人援手。
“查出是从何地运来了吗?”胡德茂沉声问道。
下面众人皆是摇头。
周会道:“连着运了三天,每天不少于十万石,谁知道这位主儿从哪儿弄来这么多粮食,我说平日里见他总是一副八风不动的模样,合则是扮猪吃老虎。”
他这话说得讥讽至极,不过思及魏王那张冷面,再想想这些日子他们装模作样在一旁‘出谋划策’的干着急,俨然就是一场笑话。说不定人家早就洞悉他们这些人的心思,才会等粮食都快到了,才透露出口风。
人家这是防着他们!
可转念再想,可不是得防着,换做是他们,他们也得防。都知晓这是魏王入朝以来办得第一件正经差事,又是这么大一件事,若是办成了,魏王在朝中的声望不用说,本就是被许多大臣看重,经此一事将是旁人难及。
若是办不成,自然是墙倒众人推,一败涂地。
都知晓其中的利害关系,人家信不过他们也是正常。
谁知道彼此背后站着什么人呢,不然自打魏王到了太原以来,看似胡德茂之流殷勤至极,实则半点用处都无,碰到事都是能推能就推,能挡就挡。
其实也没什么可推可挡的,因为早在魏王来临之前,他们已经安排布置好了一切,务必让一切不显露痕迹,还要让魏王的差事办砸。
这事也不难做,只要让魏王弄不来粮食即可。
而山西当地本就无粮,他们只要把大面上做平整了,让魏王挑不出错处,陪着他应付差事。至于山西境外,自有外面的人去操作,晾他也借不来粮食。
可偏偏人家就是借来粮食了,且数量不少。
“如今这事怎么办?”周会甩下手中茶碗,烦躁道。
没人回答他的话。
周会也意识到其他人态度不对,不敢冲着胡德茂齐碧河使劲儿,便冲着赵天放去了。
赵天放见此,忙支支吾吾道:“钦差大人能借来粮是好事,这样一来也不用怕饿死了百姓。”
这一听就是和稀泥的话,谁也挑不出错处,也说明了赵天放不敢站队的态度。
周会嗤了声,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又去看胡德茂和齐碧河等人,除了高有成与他对视了一眼,其他人都不接他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