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1/2)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京中文官女眷的圈子里就传起一个流言。
说是魏王妃在嫁给魏王之前,曾经嫁过人,夫家就是现刑部侍郎家。
据说当年魏王南下办差,曾去过孙家,对孙家的四奶奶一见倾心,后来这孙家四奶奶就和丈夫和离了,没两年就成了魏王妃。
这个流言刚开始流传起来时,大家都忌讳莫深,只是偶尔相好的两家会私下说道两句,大家都分不清真假,自然不敢乱传。
可不知道是谁提起魏王妃的娘家,渐渐议论的人越来越多。
魏王妃的来历成谜,京中很多人都不知道方家是哪家,后来听说方家是江浙一带某耕读世家,倒也没人过多关注。
毕竟娶她的人是魏王,魏王妃就算出身不显,也与众人无关,损失的反正是魏王。又因魏王大婚头几年,夫妻二人一直低调,专门去打听的人极少。而知道的人反而忌讳莫深,更是不会对外人提及。
此时被人提起来,似乎就成了对照流言的引子。
有人说方家是浙江绍兴的,也有人说孙侍郎在未调入京城之前,就在绍兴任知府。渐渐就有绍兴籍‘知情人士’透露,孙家当时确实和方家结过亲,方家乃绍兴一带的大户,有名的师爷世家。
还据说当年这场婚事引起了很大热议,竟是孝中出嫁。据悉是方家的主母因病去世,方师爷不忍耽误女儿,就趁着百日之内把女儿嫁出去了。
这些流言汇集到一起,引起了一片哗然。
皇子竟娶再嫁之妇,还是女方没和离之前就勾搭上的。
其实想想也是,孙家无缘无故为何要让儿媳妇和离,须知女方和男方和离,损的是男方的面子,毕竟时下就算夫妻不想在一起过了,也是休书一封便罢。
这么想来魏王在其中的作用就大了,明摆着是魏王看中了孙家儿媳妇,孙家不敢得罪魏王,索性让儿子和儿媳和离了。
一时之间,流言是越传越离谱,竟成了魏王仗势强抢人妻。
历来流言传到最后,当事人都是最后知道的。
孙庆华只感觉最近那些同僚们看他的眼神有些怪,而孙家的女眷则是出去交际,发现很多人都是奇奇怪怪的,经常是聚在一起说话,一看见她们就立马闭口不提。
宋氏和妯娌黄氏以及孙老太太还以为是自己得罪了人,又怕是魏王府的报复来了,心中甚是忐忑。后来还是孙庆华没忍住问了一位下属,对方起先支支吾吾不愿说,被他逼着才道明事情原委。
听完后孙庆华脸色一片苍白,感觉天旋地转,对方还安慰似的说了句,其实这事也不怪他们。
还不是魏王仗势欺人!
后面这句对方没说,是孙庆华自己给补全的。
他当即就回了孙府,让下面人去打听消息。
孙家其他人闻讯而来,听了这事后,也急得团团乱撞。
最后打听来的消息果然与孙庆华那下属说的如同一辙,甚至比那还不堪入耳,孙庆华当即喷出一口心头血,大呼一声‘天要亡我孙家’,便倒在了椅子里。
是啊,这种事肯定不是魏王府传出去的,都知道是丑事,谁还不遮着掩着。这也是为何孙庆华不太担心魏王府挟怨报复的原因,这种事闹出来都难看,魏王就算心胸狭窄想报复,也不会大张旗鼓。
既然不是魏王府传出来的,自然就是孙家了。
毕竟现在外面的流言走向,可是一面倒的倾向孙家,而魏王则成了仗势强抢人妻。
若对方是个无名小卒,甚至是某个官员勋贵,孙庆华也没这么害怕,大不了官司打到御前去,天下总有个说理的地方。
可恰恰对方是皇子,还是个亲王,还是如今皇子中势头最高的魏王。前有宠冠六宫的丽皇贵妃,魏王说不定就是未来的储君,如今魏王妃闹出这样的丑闻,还把魏王牵扯出来了,不是天要亡了孙家,还能是什么!
这下孙家得罪的可不是一个人,魏王府也就罢,还有个丽皇贵妃,甚至可能把建平帝也给得罪了。
皇族闹出些骇人听闻的丑事不算什么,天下都是人家的,只要不闹到明面上就行。如今闹得人尽皆知,这就是在打建平帝的脸,当年给魏王赐婚的圣旨,可是建平帝亲自下的。
见孙庆华成了这样,孙老太太也气急攻心晕了过去,孙家一片大乱。
有人叫着去请大夫,被回过神来的孙庆华阻止了。
“不能去请大夫!”
宋氏哭道:“可老爷你都成这样了,还有老太太也晕过去了,不请大夫怎么能行?”
孙庆华支撑着坐直起身,随便摸了摸唇角的血,指挥道:“去把娘平时吃的药丸拿来,先喂一颗进去,再掐一掐人中,看人能不能醒。这种时候,别人都盯着府里,再闹出请大夫的事,还不知道外面会传成什么样。快去,先把娘救醒了再说。”
众人顿时有章程了,先把老太太扶去躺下,丫鬟婆子们进进出出,又是端热水,又是倒茶拿药。
随着一口气喘过来,孙老太太悠悠转醒,说的第一句话也是不能去请大夫。这孙家如今也就孙庆华和孙老太太还算当用,其他人一见事就慌了。
“娘!”
孙庆华这声娘叫得是如丧考妣,老太太见儿子满头灰白,萎靡成这样,再想想这几年的家中的遭遇,想想不中用的大儿子,想想家里都是二儿子撑起来的,再想想远走他乡不回来的四孙子,也是老泪横流。
哭了一气,老太太撑着要坐起来。
“不能慌,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慌,得想想主意,也许事情还没有坏到那种地步。”
可想什么主意?
唯一能奢望的就是魏王、丽皇贵妃乃至建平帝不会大怒,就算想惩治罪魁祸首,也稍微有些顾忌,这样孙家才能苟延残喘。
可就算是这样了,孙家的好日子也到尽头了,以后定是活着诚惶诚恐中,家中子嗣以后的前程也不用想了。
“不管怎样,这种时候不能慌,一慌就完了!”老太太一拍床柱子道。
关键时候,还是老太太靠得住,要不怎么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