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婚姻法》一夫多妻制(1/2)
《周礼》中曾有一处关于男女嫁娶的记载,“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这一奇怪的论述,引起不少后世之人的争议。有人说,这是古代出现最早的晚婚晚育政策。然则这毫无根据的论调,不免让人嗤之以鼻。试想成婚过晚,人口又如何快速繁衍?乱世之中,诸国都需要在战争中投入大量的青壮。故此以“弱冠”与“及笄”作为男女成年嫁娶的年龄推断更令人信服一些。
男子二十而娶,女子十五而嫁。即为准确的适婚年龄。当然也存在着早婚早孕的现象。其实,在乱世中,家庭的组建多数是为了生存。加上这一时期,医疗水平十分落后,或许只是小小的风寒便能夺走一个成年人的性命。不身处于乱世的大环境中,是无法理解古人奇怪的行为。
从大周的官制上便不难看出问题的所在。一国重臣的六卿中,太宗、太祝、太士、太卜四位分别从事与祭祀、祈祷、神事与占卜的工作。在普通百姓眼中,生病后选择治疗的途径是很多的。因此医学在这一时期,没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而这一切又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婚姻。无论是长辈还是已经成年的子女,更看重的是健康以及婚姻可以长期而稳定的维持。这便是此刻人们对于婚姻幸福的普遍认知。道理很简单,幸福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不像后世可以满足物质后,追求精神上的寄托。
姬兰认为自己对王诩有所亏欠,所以最初在云梦谷口建立的村落,她并未插手管理。反倒是做出了妥协与让步。宰府建成后,姬兰命人向王诩道贺,以乔迁新居为由摆下酒宴。谁料对方竟婉拒推辞。这让心高气傲的大卫公主十分不满。不仅如此,王诩还将姬兰相赠的车马奉还。一时间两人的关系到达了冰点。
此时的梦云山谷,发展的异常迅猛。从人口与土地面积上看,谷口处的山村是原先28户百姓的居所,占地一里。不仅公共设施齐备,并且宽敞无比。而谷中迁入的500户戚城百姓则蜗居在二里的野中,稍显拥挤。山谷的最深处则居住着500士卒以及百余名负责冶铁与牧马的技术性人才,居然占据了五里之地。
一时间,云梦的人口一下飙升至3200多人。姬兰似乎是准备在一年内将人口突破至两千户,从而到达制邑的目的。新野的建设从未停歇过,而建筑多偏向于民居。隐隐有向两侧大山中发展的趋势。
云梦的外围更是一片垦荒热潮。按照大周井田制,九抽一的标准,新居民紧锣密鼓的执行着。早有先见之明的王诩,将谷口闲置的房舍改为临时仓库与市集。更在不远处的上坡上,开辟出一大片的工业区。此刻纺纱、纺线、织布、砖窑、冶炼、木材、粮油、面粉等作坊办的是风生水起。仅仅供给新野的建设与居民日常的生活,就足够王诩赚的盆满钵满。由于村中建设了公共澡堂、茅厕以及市集。因此新城区的百姓纷纷前往旧城区消费。此时,谷口的小山村似有向商业区发展的态势。
一座城堡似的院落中,一名文吏正不忿的向姬兰禀报采邑中的事情。
“公子!野中的生意几乎尽数被卫诩擅专。长此以往,恐府库钱粮入不敷出。”
姬兰瞪了文吏一眼。
“那是尔等无能。与卫诩何干?”
对方立时拜倒,不敢吱声。她微微叹出一口气。说道:
“哎!野中的生意不做也罢。保持与戚城的往来即可。”
“诺!”
文吏应声告退。姬兰冷哼一声。似乎很是不满下属这种嫉贤妒能的作风。
片刻后,她望着谷口的方向,鬼魅一笑。好像很享受被人挑战的感觉。在这处偏远的大山中,除了整日忙碌野中事务,还要分心管理戚城的家务。她作为表臣百司府的小伯,少司马府的家宰。身兼数职,即便是位能力超群的女中诸葛,亦是有些招架不住。不禁自怜自哀的叹出口气。
“哎!”
转而喃喃自语的说道:
“就不信你不求我。”
也许山中的生活过于苦闷了些。王诩先是婉拒豪宅,后又故意还马相激。这些并未让姬兰感到难堪,反倒是欣赏对方的做派。她想,等到兄长成为卫国的君上,再启用王诩补偿这份欠下的情谊也就罢了。少女并非忘恩负义之辈,只是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随后又是连声的叹息。
第二天,野中来了一群奇怪的人。人数不到二百,他们穿着破烂,手腕与足踝处皆有伤痕。这些人被安置在新城区的空置民宅中,随后分发了木质的农具便被赶往野外加入到垦荒的劳作中去。就连女子亦是参与其中。
王诩惊奇的发现这些人中,女子的人数足足是男子的一倍有余。并且他们出现后,耕地的外围便加派了巡逻的士卒。
封邑主为防止治下百姓外逃,时常会限制他们的出行。这些事,王诩一早便知。可是原先的山民像是无人管束一般的自由。外出时,守门的士卒甚至问都不问上一句。一时间竟有种脱管的感觉。好像驻防的军队不会保护他们的安全。王诩极为纳闷。
“这是唱哪儿出啊?”
“恐怕是想逼我等离开。”
李沧随即做出了揣测。
“怎么会呢?兰公子不至于连这点肚量都没有。”
第三天,奇怪的人又陆续被士卒带入野中安置。而更奇怪的是,他们贩卖的棉布被表臣百司府当天全数扫空。就连仓库内的存货也有些不足了。王诩一下子,拿到了两万多钱,更觉事情蹊跷。
第四天,第五天...
同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着。每当王诩向那些奇怪的人询问时,都会有士卒上前驱赶。他也曾尝试过偷听那些人的谈话,可他们说话的口音有些奇怪。一点也不像是中原之地的百姓,更像是南方的味道。
“这儿的粮食够吃吗?再这么下去,恐怕云梦要闹饥荒了。”
云梦的百姓俨然已经达到了五千之众。王诩怀疑少司马府是不是把云梦山当做了难民营?将大卫国境内无家可居的穷苦百姓全部安置到了这里。
那些衣着破烂的人,在劳作几日后,表臣百司府便会派出文吏给他们下发新衣,就连每日配给的饭食也会有所改善。似乎表现的越好,待的日子越长,给予的待遇便会随之提升也一样。
此刻王诩在风角家中,老铁匠五日后便要迎娶张氏。一众乡亲父老正在风伯家帮忙布置新居。他们这百余口人已经许久没有这般热闹了。赚钱后的王诩决定在铁匠家中大摆宴席三天,履行当日许下的诺言。风角领着孙女满面春风,向前来帮忙的村民连声道谢。
家中的衣食住行,全部由王诩一手包办。
家具有木匠制作,生活上用的器皿风伯自己便可代劳,至于布匹粮食以他们现在的经济实力,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更还奢侈的张灯结彩,土豪的显摆一番。反正油坊不差那点豆油。看得大伙满脸羡慕,有人打趣王诩。
“将来鄙中婚嫁之事,大伙可都指望大人了。”
王诩爽快的答应。
“没问题!婚丧嫁娶,孩子满月全部交给我啦。”
众人欢呼雀跃。更有人起哄道:
“大人金口,以后纳妾之事定不会让大伙失望吧?”
许多男子纷纷跟着哄笑起来。更有女子数落那说话之人。
“才过了几天好日子?就想着纳妾,真是不思进取。”
王诩跟着笑骂了几句,转头望着一脸苦涩的李沧。
近来发生的事情过于蹊跷,而他们的生意更是一帆风顺的有些夸张。李沧素来思虑周祥,办事谨慎。这些接肘而来的变化不免让他心有疑虑。王诩低语道:
“明日将粮价提升三成。你暗中命人去朝歌与戚城收购米粮。稻麦为主,菽次之。”
李沧眼前一亮。明显王诩是打算痛宰姬兰一笔。着实大快人心。想到大批的粮食运送,总靠人力背负往来于百里外的城邑,长此以往总有不妥。毕竟村中的产业太多,已经没有足够的人力来负担这些了。
“运送不易。可否购置些车马?”
王诩想了想。
“不宜多。戚城有陶邑的马畈,购置六匹足矣。对了!别买好马。”
他并不是害怕花钱,而是姬兰相赠的那两匹马,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等买回马匹后,稍加改制一下马车。让一匹马拉一辆车,这样足够应付运输上的压力。闲暇时,这些马还能下地耕种。恰好这些古人还没见过犁具,他顺手搞出一个。当着姬兰的面去耕种,好好显摆一下。让对方知道,和一个现代人耍阴谋诡计,是多么的无知。
其实,自从两人闹掰后。姬兰处处忍让,总是避免与王诩产生摩擦。然而王诩却是一副不依不饶的架势,总想着与姬兰过不去。
天真的他以为姬兰是怕了自己,却不知对方根本没把他当做一回事儿。一个疯狂的宰客,一个疯狂的认宰。倒是有种周瑜打黄盖的感觉。王诩低估了少司马府的实力。以为赚了人家区区十数万钱,就十分的了不起。不想整支北戍军的粮草辎重都是少司马府供给的。若是仅凭封邑那点赋税,估计军队早就解散回家了。
在这微妙的时刻,少司马府国外的资产正在悄悄向卫国转移。姬兰与兄长已经决定,赌上全部与卫侯拼死一战。隐忍了这么多年,所聚敛的财富,怕是王诩做梦也想象不到。此刻他们只缺人。大量买来的奴隶正是用于补充人口,为将来战争与发展提前做好准备。
就在五日后的清晨,正准备前去铁匠家中喝喜酒的王诩与阿季二人,一脸喜色的漫步在街上。他们拎着大包小包的贺礼。行至主街时,这里聚拢着大片民众,竟将街道堵塞的水泄不通。
这处地段立有表臣百司府的布告墙。墙面以厚厚的黄泥覆盖,时常有工匠将布告雕琢其上。只不过多大是些无关痛痒的小事,基本无人问津。这时代识字的人又不多,除了重要的通告,官府会指派士卒在此不停的宣读。其余的,百姓漠不关心,更懒得随口一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